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評價東漢文學家傅毅班固 曹丕指二人介乎【伯仲之間】

史空穿梭

評價東漢文學家傅毅班固 曹丕指二人介乎【伯仲之間】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評價東漢文學家傅毅班固 曹丕指二人介乎【伯仲之間】

2019年12月31日 10:00

班固和傅毅都是東漢文學家,二人更一起在朝廷內工作,校對典籍,在文壇、史學界大有名氣。

《漢書》的作者班固,可能不用多介紹,至於傅毅,他同樣博學多才,著有詩、賦、文章等28篇。辭賦中以《舞賦》較有名,以清麗、流暢的筆觸,描寫歌舞場面,不乏精彩的片段。全賦鋪陳有序,描寫細膩,讓大家更能了解中國古代歌舞藝術的精湛,保存了中國古代舞蹈方面的史料。

班固 (網上圖片)

班固 (網上圖片)

傅毅的名氣沒有班固那麼響,傳世的作品亦不多,不過,在曹丕眼中,二人的文采,可說是不相上下,因此他在其文學評論作品《典論‧論文》中,便提到一句:「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曹丕 (網上圖片)

曹丕 (網上圖片)

這句是怎樣解釋呢?「伯仲」,其實是古人用來對兄弟的稱呼。最早可見於《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最大的哥哥,仲排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尊卑有序。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曹丕的意思便是,傅毅與班固才華其實是差不多,因此用了「伯仲之間」去形容。到了現在,伯仲之間便化為了成語,形容兩個人的實力差不多,難分高下。

「自知之名」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出自於老子所寫的《道德經》,當中第三十三章有提及:「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春秋時代,齊國相國鄒忌因為相貌堂堂,身高八尺,所以被人尊稱為「騶子」。恰巧,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是體格魁梧的美男子,因此兩人不免經常被人拿來比較。

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後,信步走到鏡子面前仔細端詳自己的裝束和模樣。他越看,就越覺得自己長得的確與眾不同。整理好衣裝,鄒忌帶著沾沾自喜的神情望向妻子,並問道:「你覺得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好看呢?」

鄒忌像。(網上圖片)

鄒忌像。(網上圖片)

妻子見丈夫心情不錯,也不想掃他的興,便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笑著回答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我的夫君更好看啊!那徐公怎麼能跟夫君你比呢?」鄒忌聽到心裡樂開花了,但心裡還是明白自己其實遠比不上徐公。於是,他屁顛屁顛的跑去自己的妾侍那問道:「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俊俏呢?」妾侍對於鄒忌的突然到來感到十分惶恐,見他問自己問題,她想也不想,連忙附和道:「當然是大人您呀!徐公雖是我們有名的美男子,可怎麼都比不上大人您呢!」這次聽到妾侍的答覆,鄒忌才真的放下心來。

翌日,客人來訪。鄒忌在跟他聊天的時候,突然想起了昨天自己問妻子和小妾的問題,心想要不也問問客人好了。他清清嗓子,煞有其事的向客人問道:「您覺得我和城北徐公,誰更好看呢?」突如其來的問題使客人迷惑不已,他搔了搔頭,還是討好的說道:「徐公當然比不上您,您比他帥氣多了!」聽了三人如出一轍的答覆,鄒忌終於放下心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徐公到鄒忌家登門拜訪。本來鄒忌還興致勃勃的在門前等待徐公,可他一見徐公那氣宇軒昂的模樣馬上就心生氣餒。明明自己比不上光彩照人的徐公,為甚麼妻子、妾侍和客人都說自己比徐公好看呢?兩人交談時,鄒忌邊思考邊觀察徐公。雖想不明白,但他還是得出一個結論:自己真的比徐公要差一些。

晚上,鄒忌在床上翻來覆去,始終因為早上的事難以入睡。想到最後,他總算找到了原因,只見他念念有詞,喃喃自語地道:「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侍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看來,我是受了身邊人的恭維贊揚而認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自知之明」這個成語,指自己瞭解自己的情況和能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