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黃巢民變乘勢而起 朱全忠篡唐進入五代十國年代

史空穿梭

黃巢民變乘勢而起 朱全忠篡唐進入五代十國年代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黃巢民變乘勢而起 朱全忠篡唐進入五代十國年代

2020年01月09日 10:00

唐末年間,黃巢民變雖終告失敗,但已令唐室元氣大傷。其中黃巢軍降將原名朱溫的朱全忠,叛變降唐任節度使後,更促成大唐的滅亡。

朱全忠生性兇殘,在任為節度使時,用法嚴苛,大軍交戰時,如將軍戰死,麾下士卒們都要一律斬首,稱「跋隊斬」。為防士卒逃亡,朱全忠又命軍士紋面以記軍號。

黃巢民變被平息後,各節度使勢力不斷擴大,據史載:「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朱全忠其後在朝廷內誅殺大量宦官,又廢了神策軍(亦即長安禁軍),完全控制皇室。

於開平元年(907年),更廢掉了唐哀帝,自行稱帝,建都開封,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後人稱為後梁太祖。結束唐朝289年的統治。

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確實改進了唐朝的一些弊政,例如他重視農業發展,又下令兩稅法之外不得有額外的賦稅,另亦曾因親信朱友諒,不體恤災民而遭到罷官。

不過,朱全忠晚年,宮廷陷入內鬥,更與晉王李存勗(後唐明宗之父)的矛盾不斷加劇。開平四年(910年)與晉王在柏鄉之戰交鋒並戰敗,自此後梁元氣大傷。沒多久更被其三子朱友珪刺殺。

「風花雪月」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宋朝邵雍所寫的《伊川擊壤集序》因,當中有提及:「雖死生榮辱,轉戰於前,曾未入於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少有好學之名,為了求取功名他徹夜苦讀。他冬天不生爐取暖,夏天不納涼避暑,就是為了磨煉堅強的意志。由於邵雍的祖父邵德新和父親邵古都堅持隱德不仕,所以世人都感嘆他的選擇和毅力。

邵雍像。(網上圖片) 

邵雍像。(網上圖片) 

邵雍幼時隨父遷至共城百源,所以當邵雍長大後大家都稱他為「百源先生」。為了增長見聞,他離開了百源,到處遊歷四方。後來他拜北宋官員李之才為師,專心研究伏羲八卦,學易悟道。邵雍在洛陽居住的時候,生活雖艱苦,不但要砍柴耕作,還要照顧父母,但他卻是樂在其中。他認為在這破舊草屋生活可以讓他心胸變得更為廣博。

宰相司馬光十分讚賞邵雍,在他不再執政後,他便連日造訪邵雍的宅子。有時兩人焚香而坐,小酌幾杯;有時則一周出遊,泛舟品茗。兩人感情甚篤,司馬光不僅出資替邵雍置辦宅院,還為其宅邸命名為「安樂窩」。當然,不只司馬光對邵雍展現出欣賞的態度。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常百姓,都被邵雍待人真誠,一視同仁的態度所吸引。因此,邵雍的「安樂窩」總是訪客不斷。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當宋仁宗下詔求賢時,有人就推薦了在民間享有盛名的邵雍。可是邵雍卻多番推辭,甚至稱病不赴任。有人疑惑,問他以前這麼勤學不就是為了求得一官半職嗎?邵雍聽後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解釋道:「功名利祿自然重要,可我更關心這天下民生。現在躊躇不前,是我怕我難以勝任如此重任啊!」

邵雍病危期間,司馬光、程顥、程頤等人都輪番照顧著他。眼見眾人神情憂鬱,邵雍反而釋然地笑著說:「人總有一死,有甚麼可怕呢?我死後就不用哪些繁文縟節了,一切從簡就好⋯⋯」邵雍的一生起起伏伏,從年少抱負滿胸到年老看淡人世都是有跡可尋的,而他死前寫下一句「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更是讓人生如四時之景一樣轉眼即逝的感嘆盡顯無遺。

邵雍師從李之才學習《河圖》《洛書》後,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等著作。(網上圖片) 

邵雍師從李之才學習《河圖》《洛書》後,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等著作。(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風花雪月」這個成語,原指舊時詩文裡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但後來多用於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故今多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