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幫助少數族裔融入香港 巴裔教師出書教中文

社會事

幫助少數族裔融入香港 巴裔教師出書教中文
社會事

社會事

幫助少數族裔融入香港 巴裔教師出書教中文

2020年01月10日 08:25 最後更新:08:27

廿九歲的巴基斯坦裔女生畢軒娜在香港土生土長。

與生俱來的黝黑皮膚,自幼浸淫在伊斯蘭文化,讓一名在香港成長的巴基斯坦裔女子,童年飽受歧視和侮辱。為求不受排斥,她在少女時代咬牙苦學中文,畢業後如願成為中文教師,致力教導少數族裔學生,又為「非華語」幼稚園學生編寫教材,讓眾人更容易學好中文,以便融入社會,減少遭受歧視的機會,並提升競爭能力,便利將來發展事業和追求理想,「學好中文,生活會更快樂!」

軒娜在幼稚園教導「非華語」學童。 受訪者提供

軒娜在幼稚園教導「非華語」學童。 受訪者提供

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巴基斯坦裔女子畢軒娜,現齡二十九,是家族第三代香港人,她日前在寓所接受專訪,細述「異族」港人童年苦況、發憤自強和幫助後輩的經歷。

畢軒娜透露,祖父是「皇家警察」,捉拿大盜時身中六槍殉職,港英政府為答謝他為港「賣命」,決定滿足其生前願望,批准遺屬來港定居,包括當時年僅六歲的父親,自此家族落地生根。及至九○年她在本港出生後,一直居於屯門,但自幼已感覺因種族和膚色被人歧視,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鄰座乘客不時拂袖而去,其後報讀心儀的中學,更被校方以「五觀不端正」為由拒絕,但因當時《種族歧視條例》尚未立法,只好忍氣吞聲。

幾經波折,軒娜入讀區內一所津貼中學,不料是噩夢開端。她坦言,中一至中三經常被同學欺凌,例如被撕毀課本、遭人投擲球類攻擊等,又被人以「好臭」、「好樣衰」等惡言辱罵,讓她終日以淚洗臉,「每日言語攻擊,令我照鏡時心想,點解我係咁嘅膚色?」

畢軒娜自小立志成為中文教師幫助本港少數族裔。

畢軒娜自小立志成為中文教師幫助本港少數族裔。

軒娜不諱言,當時多番向老師求助未果,為擺脫被歧視慘況,決心學好中文,以證明自己也是「香港人」,但因小學在英語授課的伊斯蘭學校就讀,故此欠缺中文基礎,加上中學教科書的編訂對象是母語為漢語的學生,「非華語」學生難以學習,「基本中文未能掌握,文言文、詩句怎能理解?」猶幸自小與父親以廣東話溝通,她於是透過不斷背誦及閱讀報章等方式自學,幸努力有所回報,中三中文科考試名列前茅。

學好中文後,軒娜憶起父親曾因不懂閱讀中文影響工作,失去了晉升機會,不少同鄉也因不諳中文,影響社交和接收本地資訊等日常生活,因此立志成為中文教師幫助本港少數族裔,尚幸升讀中四後與多名同學成為好友,讓她愉快地度過餘下的校園生活。

為實現人生目標,軒娜一○年入讀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漢語系,一四年畢業後返港求職,喜獲中學母校聘任為中文教師,主力教導「非華語」學生,期間兼讀香港大學教育碩士 (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育)課程,前年底轉投港大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先後擔任「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教學研究員和課程主任,研究及支援本地幼稚園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教學。

畢軒娜現在主力研究及支援本地幼稚園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教學。

畢軒娜現在主力研究及支援本地幼稚園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教學。

現時每逢周一至周三,軒娜在元朗區幼稚園教導「非華語」學童中文,周六至周日則前往非牟利機構,為有關學生補習,近期更與插畫師好友「阿花」合作編撰適合他們學習的中文書籍,該故事書的插畫均以動物角色作為主角,在超市購物過程中教導小孩學習簡易中文,目前已獲十所幼稚園採用。她透露,下一步將以「我愛地球」為主題編寫中文故事書,又期望未來著作更多同類圖書,並設計有助學習中文的電腦遊戲程式,寓教於玩。

她與插畫師好友「阿花」合作編撰書籍。

她與插畫師好友「阿花」合作編撰書籍。

通過學習中文改變命運的軒娜,坦言過往雖然屢遭歧視,但已屬較幸運一群,因為家鄉重男輕女觀念根深柢固,不少父親認為女性毋須接受太多教育,往往讓女兒輟學,很多居港婦女因此難以適應香港生活,「媽媽也是受害者,一直不懂使用銀行櫃員機,不知道如何在醫院求診!」她又透露,部分父親不惜違反伊斯蘭教義,強逼十四或十五歲女兒與沒有感情的男子訂婚,部分女孩年滿十六歲法定結婚年齡便無奈出嫁,「有同鄉少女被逼婚,含淚離港返國當『人妻』!」

為幫助本港少數族裔女性,軒娜計劃創立教學機構,讓她們學習中文,以便融入社會,並讓眾人認識女性應有的權益,從而掌握自己命運,追求幸福生活。

往下看更多文章

獲伯樂教練慧眼發掘天賦 川彝族少女靠踢足球走出偏遠大涼山

2024年11月18日 10:20 最後更新:14:46

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在一名勵志教練帶領下,展開專項訓練計劃,讓數十名年輕女足隊員在賽場上磨練才華,有機會在偏遠山區的農村縣城之外,探索新機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山區孩子體育潛力大

2007年,阿良子拉從西昌學院畢業後回到布拖縣擔任體育老師,發現與城市孩子相比,山區孩子在其他學科上可能落後,但在體育方面卻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他決心利用這一點教孩子們踢足球,希望有一天他們的運動能力可以幫助他們走出偏遠山區,擺脫貧窮。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海拔3000米不利足球訓練

布拖縣海拔3000米,秋冬季節寒冷,不利於足球訓練。而且,學校基礎設施嚴重缺乏,當時沒有足球場,阿良只能在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上訓練孩子。不過,2016年阿良出任校長後,情況有所改善。隨著設施的改善,他用籌集到的資金組成了該縣第一支女子足球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透過訓練提高自信

他說:「彝族女孩通常比較害羞,有點內向,有些缺乏自信。所以,我就想到用體育來培養她們積極樂觀的精神——特別是透過足球來幫助她們建立自信。還有發展女足的職業優勢女足相對來說更容易取得成功,因為只有我們成功了,人們才會注意到我們,女孩們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

多名學生入選國家隊

自2019年以來,已選派四批共 80 多名學生前往全省各大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和職業足球訓練。已有十幾名學生獲得國家一級、二級運動員稱號,有的學生也入選國家集訓。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易地創立另一支女足隊

由於對布拖的工作感到滿意,去年阿良搬到了 100 公里外的普格縣,在當地另一所學校擔任教練。在那裡,他建立了一支女子足球隊,並與其他老師不懈努力,確保學生在足球訓練和學業上都取得優異成績。

這些努力得到了回報,現在一支由 18 名成員組成的足球隊,球員年齡從8歲到10歲不等,每天早上在第一堂課前進行訓練,對這項運動的熱情已經在這些年輕人中綻放。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2019年,四川省政府聯合省會成都金牛區教育局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啟動教育幫助計畫。布拖郡足球隊部分隊員被選到成都十八中接受專業足球訓練,邁出了走出欠發達地區的第一步。

成都十八中除了多次參加市、省乃至國家級的大型足球比賽並多次獲得冠軍外,還與日本、阿根廷、日本等國的校園足球隊保持著定期交流。 「我們代表四川省中學生參加了兩次日本足球比賽、一次阿根廷足球比賽,並在阿根廷四場比賽全部獲勝。這個平台真正為我們隊員和涼山彝族孩子們開闊了眼界。」自治州,孫說。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五年來,阿良隊共選了三批 40 名球員加盟成都十八。其中,有五人晉級省級和國家青訓隊,這對於幫助他們實現夢想的教練來說是一種自豪感,他表示: 「說實話,當時我們根本沒有想到這些學生會以足球為專業,更沒有想到會進入國家隊。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有80多名學生接受了素質教育和專業訓練。」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