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楊家將三代同堂 鎮守邊防捍衛北宋國土

史空穿梭

楊家將三代同堂 鎮守邊防捍衛北宋國土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楊家將三代同堂 鎮守邊防捍衛北宋國土

2020年03月12日 10:00

「楊家將」是北宋年代,三位抗擊外族的主要名將,分別是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他們三代人戍守北疆,寫下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楊業,初名重貴,第一代楊家將第一代傳人,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遼名將。他原是五代十國時北漢名將,以驍勇聞名,屢立戰功,被人稱為「楊無敵」。

楊業 (網上圖片)

楊業 (網上圖片)

北漢英武皇帝劉繼元向宋投降後,楊業原本不肯屈服,後來接受劉繼元的命令,向宋朝降服。宋太宗很賞識他,命他擔任北邊守將。遼軍屢次來犯,都被他打敗。雍熙三年,宋太宗希望收復燕雲十六州,於是出兵北伐遼國。可惜,在陳家谷戰役中,楊業被伏軍打敗被俘,其後不屈絕食而死。

楊家將 (網上圖片)

楊家將 (網上圖片)

至於楊延昭則為楊業的兒子,在邊防鎮守長達二十餘年,在真宗咸平二年,在遂城以水灌城牆,使其結冰,最後遼軍不敢攻城退兵,被時人稱為鐵遂城。澶淵之盟後,調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其後再授予莫州防禦使、高陽關副都部署,直至1014年,他病卒為止,年五十七。

楊家將 (網上圖片)

楊家將 (網上圖片)

楊文廣是為楊延昭之子,長期在接壤西夏、遼國邊境任職,官至興州防禦使、秦鳳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由於他在任時有不少戰功,曾收到詔書褒獎,並受賜封衣、金帶、銀鞍勒馬。

後來,楊家將三代人的故事,成為歷史小說及戲曲劇作的原型藍本。經過漫長的發展,原本載於史實上北宋楊家三代主要三位將領,被鋪寫成了五代數十位男女英雄,更將原本只是男兒的鐵血沙場,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英雄,成了家傳戶曉的人物。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