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攀「鬼手岩」打卡 網民炮轟:4億年歷史岩石難敵大媽

社會事

攀「鬼手岩」打卡 網民炮轟:4億年歷史岩石難敵大媽
社會事

社會事

攀「鬼手岩」打卡 網民炮轟:4億年歷史岩石難敵大媽

2020年04月05日 16:26 最後更新:16:26

要加以讉責!

疫情下不少人都湧去郊野呼吸新鮮空氣,但很多市民都未有好好愛護環境。有網民上載數張照片,有多名中年婦人爬上「鬼手岩」拍照打卡。

行山客攀上「鬼手岩」打卡。網上圖片

行山客攀上「鬼手岩」打卡。網上圖片

網民‎Chche Ggm‎ 在 「巴打絲打 Facebook Club」上載照片,有最少4名穿著鮮豔裝束的大媽,在「鬼手岩」上搔首弄姿,並將照片上載至社交網站。行為令網民反感,批評「大自然萬物現態都來得不易,但奇怪只有人類先會自私破壞,四億年前古老岩石,躲在地質公園內一樣唔放過」。

行山客攀上「鬼手岩」打卡。網上圖片

行山客攀上「鬼手岩」打卡。網上圖片

其他網民見狀也斥責行為自私、無公德,「感覺鬼手很慘,站在鬼手上的人太無知」、「既然知道來得不易,更應珍惜,不容踐踏」。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K Kwong鄺士山也形容為「山界人渣」。

行山客攀上「鬼手岩」打卡。網上圖片

行山客攀上「鬼手岩」打卡。網上圖片

根據香港地質公園介紹,經由河流及其三角洲運來的沉積物在香港一帶堆積。這些沉積物成為現今香港最古老的岩石,泥盆紀岩石(約四億一千萬至三億六千萬年前)分布於赤門海峽兩岸,即南岸的馬鞍山地區和北岸船灣淡水湖以南的地區。北岸的岩石稱為「黃竹角咀組」。黃竹角咀沿岸沉積岩明顯露出,呈傾斜甚至垂直形態;當風化及侵蝕沿層理發生,就形成「手指」;海浪不斷侵蝕岩石底部,形成「手腕」。公園就呼籲保護地質遺跡 ,切勿攀爬「鬼手」。

市民前往荔枝窩的渡輪航班會駛經赤門海峽及可觀賞黃竹角咀地貌景觀,渡輪只限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遊客可乘搭港鐵東鐵綫到大學站,從B 出口步行15 分鐘至馬料水三號梯台乘搭渡輪,航程約為1小時30分。市民亦可考慮自行租船前往或參加地質導賞團。公園提醒,一定要選擇天氣晴朗且穩定的日子前往,海面有風浪時絕不適宜到外島遊覽,否則易生意外。

為人父母的攰人盡皆知,每當假期週末,戶外遍佈帶著小朋友拼命放電的家長,不過往往家長的電量一早耗盡,而小朋友卻依然精神力十足。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日前就有網友在公園偶遇父母帶小朋友放電,並拍下令一眾父母共鳴的一幕。相片中兩名成年男女,坐在兩架嬰兒車上喘息,而畫面遠處則是在上躥下跳的小朋友,畫面相當搞笑。而影相的網友似乎亦同樣是家長,深有感觸的寫到「嗰種攰係不言而喻」,事主又特別聲明,「零批判,勁想join(加入)」。

網站截圖

網站截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帖文曝光掀起網友熱議,特別是一種感同身受的家長紛紛留言:「我都成日坐,湊仔真係最攰嘅工作,無之一」、「感受到個阿爸呢一刻嘅少少放鬆,血壓降低,心跳減速嘅舒服……自問唔敢坐」。

《一步一步的愛》劇照。示意圖片

《一步一步的愛》劇照。示意圖片

不過更多網友就錯重點,不少家長在帖文下留言好奇手推車是什麼牌子,竟有如此強的承重力「架車勁喎,咁都頂得住,想join(加入)+1」、「求牌子」、「同問,極需要」、「只要你唔推動,任何牌子都能夠承重大人嘅重量」、「夠力,只係屁股大坐唔落」。亦有人笑言「組團父母一齊坐BB車,整個車展玩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