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食人考上科舉位居翰林學士 惹朝野激辯

歷史長河

大食人考上科舉位居翰林學士 惹朝野激辯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大食人考上科舉位居翰林學士 惹朝野激辯

2020年07月31日 10:00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VS「形夷而心華」

從東漢到唐朝,大批阿拉伯人(即當時的大食人)、波斯人由於經商來華,並在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定居。據史載,由於定居的「蕃客」越來越多,唐朝為方便管理,遂開始設置「蕃坊」。當中就以廣州的蕃坊為例,已生活著數十萬蕃客,可見規模及場面。

按規定,蕃坊實行自治,「蕃長」作為最高管理者,由蕃客自主推舉,並與地方官有同等待遇,而當地的府衙也不能隨意干涉蕃坊事務。此外,蕃客還能在中國娶妻生子、開辦學校,甚至還允許參加科舉。比如,在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所錄取的進士中,便有一位蕃客叫李彥升,這次結果也引發了軒然大波。

唐宣宗畫像 (網上圖片)

唐宣宗畫像 (網上圖片)

史料記載闕如,有關李彥升的生年、籍貫、何時來華及早年經歷等都無從得知。相傳他的李姓,為唐宣宗所賜。按李彥升的自述,他是來自大食,出身高貴家族,來到唐帝國前,已對中華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因仰慕唐朝文明昌盛,李彥升自少年起便跟隨長輩到中國經商,又積極學習、鑽研儒家經典,最終成為一名精通漢學的蕃客。

敦煌壁畫中的胡人 (網上圖片)

敦煌壁畫中的胡人 (網上圖片)

學習中華文化,也在唐朝境內經商,李彥升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憑著流利漢語結識很多朋友。據指有一次,李彥昇在汴州經商,經人介紹,跟宣武節度使盧鈞有了交情。盧鈞在跟李彥升攀談時,發現他不僅漢語流利,且對儒家經典有深刻見解,寫詩作也有水平,認為他的才學不應被埋沒,加上希望能藉助其家族在大食的勢力,來促進唐朝與大食的關係。

於是,盧鈞上書朝廷,請求唐宣宗恩准李彥升參加科舉。唐宣宗也派人調查他,確信他身世清白、確有才學後,准許他參加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的科舉。

唐代大食人俑 (網上圖片)

唐代大食人俑 (網上圖片)

唐朝科舉考試門類很多,以明經、進士兩科考生最多。當中明經科主要考儒家經典,多死記硬背,難度係數較低,而進士科考察詩詞歌賦、政治見解,難度較高,中舉者人數極少,故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但凡通過「進士」科考試者,仕途升遷道路較理想,位至卿相者不在少數。

結果,李彥升一舉及第,成為當年全國23名及第之一,消息傳出朝野皆驚。按照流程,朝廷要對中舉的進士授予官職,成績優秀者還能入翰林院,充當皇帝機要秘書。李彥升由於名次靠前,理應被點為翰林學士,但此時朝中出現很多反對聲音。

據《全唐文·華心說》記載,反對者都認為李彥升有身份問題,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質疑他參加科舉的動機,以及對朝廷的忠心。他們認為李彥升若躋身高位,難以保證他不會淪為「安祿山、史思明第二」,對唐朝百害無一利,應該取消李彥升進士資格。

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圖為《明皇幸蜀圖》局部,描繪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避難入蜀途中落魄情形 (網上圖片)

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圖為《明皇幸蜀圖》局部,描繪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避難入蜀途中落魄情形 (網上圖片)

不過,也有部分朝臣力挺李彥升的,認為無論漢人還是蕃客,只要有真才實學,都有資格參加科舉。比如,盧鈞便在唐宣宗面前反駁反對者的意見,稱李彥升雖是蕃客,但既實學又熱愛中華,是「形夷而心華」。朝廷應當破格重用他,唯此才能體現帝國開放及包容。

唐宣宗認為盧鈞講得有理,同意錄取李彥升為進士,並欽點他為翰林學士。由此,李彥升成為中國史上唯一阿拉伯進士。由於史料記載闕如,無從得知關於李彥升被授予翰林學士之後的情況,但依據合理推測,他應當位至公卿、壽終正寢,有子孫繼承其事業。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