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東南互保督撫逆旨 慈禧終奪回權力 卻無力阻地方軍閥化

歷史長河

東南互保督撫逆旨 慈禧終奪回權力 卻無力阻地方軍閥化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東南互保督撫逆旨 慈禧終奪回權力 卻無力阻地方軍閥化

2020年07月22日 10:00 最後更新:10:02

軍權財權下放,很致命但對慈禧來說是無奈之舉。

1900年6月21日,慈禧一意孤行,召集義和團,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向十一國「八國聯軍」宣戰,並向全國各地下旨,向北京派兵「勤王」。東南各行省督撫,卻不理慈禧命令,不與列強宣戰,避免與整個清帝國一起陷入戰爭局面,史稱為「東南互保」。

更多相片
慈禧 (網上圖片)

慈禧 (網上圖片)

義和團 (網上圖片)

義和團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在北京舉行閱兵儀式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在北京舉行閱兵儀式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入侵後,慈禧等人「西狩」回宮的情形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入侵後,慈禧等人「西狩」回宮的情形 (網上圖片)

湘軍火槍隊 (網上圖片)

湘軍火槍隊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李鴻章被清政府任為「欽差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談判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李鴻章被清政府任為「欽差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談判 (網上圖片)

慶親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列強簽署辛丑條約 (網上圖片)

慶親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列強簽署辛丑條約 (網上圖片)

滿清國新軍大臣合影,有袁世凱、鐵良、段祺瑞、馮國璋、曹琨等 (網上圖片)

滿清國新軍大臣合影,有袁世凱、鐵良、段祺瑞、馮國璋、曹琨等 (網上圖片)

慈禧 (網上圖片)

慈禧 (網上圖片)

早已達成共識的東南各督撫,以義和團「矯詔」慈禧為由「抗旨」。時任兩廣總督李鴻章直接通電全國:「此亂命也,粵不奉詔」。隨後兩江總督劉坤一、山東巡撫袁世凱、閩浙總督許應騤、浙江巡撫劉樹棠、廣東巡撫德壽、安徽巡撫王之春等紛紛響應,在鐵路大臣盛宣懷的穿針引線下,各督撫與列強訂立條約,另有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鼎力支持。

義和團 (網上圖片)

義和團 (網上圖片)

正當身處北京的慈禧和光緒面臨列強將會兵臨城下,這些地方督撫應該保家衛國,卻與清政府切割。「東南互保」是清末各地官方實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眾反抗慈禧。事實上,慈禧用義和團「刀槍不入」與列強宣戰,當之前「團結」時的兩次鴉片戰爭及甲午戰爭等都充分說明問題後,現在讓一群「神棍」來打頭陣,一旦東南各省跟著胡鬧,不難想像結果。

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在北京舉行閱兵儀式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在北京舉行閱兵儀式 (網上圖片)

再加上另一個更實際的原因,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已達半個多世紀,西方勢力由沿海滲透到內地。東南各省的經濟活動都與列強息息相關,一旦貿然出兵攻打列強,無異自斷財路。一些地方督撫,也清楚了解清朝與外國之間巨大差距,軍事、財政、民生上也告訴他們不能打。

事件雖使河北、山西以外的地區,免於戰亂波及,但東南各督撫違抗朝廷命令,顯然被視為重罪。可是慈禧事後不但不敢處罰,甚至還表揚他們「度勢量力,不欲輕構外釁,誠老成謀國之道。」這是因為清政府失去對東南督撫的控制。

八國聯軍入侵後,慈禧等人「西狩」回宮的情形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入侵後,慈禧等人「西狩」回宮的情形 (網上圖片)

事源咸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綠營以及八旗兵不堪一擊,加上對外戰爭賠款,清政府經無力應對大規模平叛戰爭,便號召各省舉辦團練,以「民兵組織」對抗太平軍。從此,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楚勇、李鴻章的淮軍等地方武裝紛紛登上歷史舞台。

需知道,朝廷鼓勵興辦團練,卻沒支付軍餉。軍隊日常開支都是由各軍主帥自己籌謀,但這樣軍餉來源不穩,難以正常供養軍隊。久而久之,清廷下放軍事權的同時,不得不下放地方財權。就這樣,湘軍、淮軍等將士,只知主帥而不知朝廷。

湘軍火槍隊 (網上圖片)

湘軍火槍隊 (網上圖片)

湘軍、淮軍最終擊敗太平軍、捻軍,朝廷也沒東西可賞賜。他們辛苦打下來的土地,又怎可能拱手讓人?於是團練將領搖身一變成各地封疆大吏。慈禧也不是省油的燈,當然知曉清廷和曾國藩等人此消彼長的勢力變化,雙方維持微妙的平衡關係。

所以即使東南互保中,督撫在太后頭上動土,慈禧即使生氣,但自身也難保也奈他們不何。在東南互保後,義和團面對列強不堪一擊,清軍節節敗退,八國聯軍用了不到兩個月打到北京城下,慈禧帶著光緒皇帝倉皇出逃。慈禧萬般無奈下,指定東南互保的精神領袖李鴻章,作為清朝全權代表,與列強議和,東南督撫的「抗旨之罪」自然不了了之。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李鴻章被清政府任為「欽差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談判 (網上圖片)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李鴻章被清政府任為「欽差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談判 (網上圖片)

慈禧應該只是短暫屈服,到了事態平息,慈禧就欲把權力奪回,於是出現了鐵良南下改革的事件。

慶親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列強簽署辛丑條約 (網上圖片)

慶親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列強簽署辛丑條約 (網上圖片)

首先,保皇派的鐵良被任命為練兵處襄辦大臣,「輔助」新軍會辦練兵大臣袁世凱,實為監視。次年,鐵良受命南下考察江南製造局移廠,實際希望趁機剝奪東南各督撫的權力。當時,李鴻章、劉坤一已死,督撫頂樑柱倒了一大半,繼任的兩江總督魏光燾無能,被鐵良抓住做假賬的把柄,故江南製造局的財權、人事權被盡數收繳,東南督撫最大財路斷了,而他和張之洞的親兵武裝,也被鐵良收編解散。

滿清國新軍大臣合影,有袁世凱、鐵良、段祺瑞、馮國璋、曹琨等 (網上圖片)

滿清國新軍大臣合影,有袁世凱、鐵良、段祺瑞、馮國璋、曹琨等 (網上圖片)

隨後,年邁張之洞被調離湖廣,入京擔任軍機大臣。自此,東南最強的督撫徹底土崩瓦解。雖說如此,但各省也因八國聯軍入侵,有感需要武裝自衛,因此慈禧治下,各省及各實力人物開始軍閥化,這些地方團練,慢慢揭開民國軍閥時代序幕。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