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會《駿步人生》訪問梁卓偉 重返官場「可能性極低」 寄語港人「難為正邪定分界」

博客文章

馬會《駿步人生》訪問梁卓偉 重返官場「可能性極低」 寄語港人「難為正邪定分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馬會《駿步人生》訪問梁卓偉 重返官場「可能性極低」 寄語港人「難為正邪定分界」

2020年07月20日 22:41 最後更新:07月21日 11:11

馬會的《駿步人生》透過人物訪問,希望做到知性與趣味並重。今期邀得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訪問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內容有啲料到。

譚志源(左)訪問梁卓偉(右)談健康生活的定義。

譚志源(左)訪問梁卓偉(右)談健康生活的定義。

自小與音樂為伴的梁卓偉,長大後卻選讀了醫科;在醫學界本來前程錦繡,卻毅然踏足官場,一做5年。人生路,意想不到。自言較同輩見多一點「風浪」的他,喜歡工作,精神滿足,卻因為喜歡工作,以致工作多、生活少。究竟他如何評價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

題目是「健康生活」,梁卓偉被問到覺得自己活得健康嗎?作為醫生的他說:「相對而言,我也算健康。」不偏食,雖然應酬難免;不煙,酒不多喝;盡量多做帶氧運動。然而他不得不承認,工作和休息時間不平衡:「有些人是 work to live,有些是 live to work,我較接近後者。」

疫情下,梁卓偉的生活和市民大眾一樣,也作出了調整。「從前常到健身中心做運動,現時只能每天行樓梯。」到街市買餸也可鍛鍊身體。「我每周買一次餸,菜、肉、 魚,通通買齊,不能做健身,將買餸當成『舉鐵』訓練也很不錯。」訪問當天,梁卓偉身穿整齊西裝加皮鞋,試想像他換上便服逛街市的「暖男」模樣……雖然戴了口罩,別人還是認出了他,「他們都很健談,所以去街市對我來說,是很高興的事。」

面對已持續超過半年的疫情,要做到身心健康,不是易事。在這方面,梁卓偉表示要發揮一點「阿Q精神」:「疫情前我曾發表報告,指香港人抑鬱和焦慮的情況前所未有般嚴重,聽來或者陳腔濫調,但有一點是真的,就是要苦中作樂。」他直言自己早已練成「阿Q精神」,「苦時,要挖苦自己,要跟朋友傾訴,要找比我更苦的朋友吃飯;開心時,也別太得意忘形,盡量做到平常心,我認為香港人在這方面也很強的。」

知命小總結

梁卓偉再過兩三年便是「知命」之年,曾經踏足官場的他,被問到會否「摺起衫袖再做一次(重返官場)」時,他搖搖頭說:「可能性極低」,不過,「老實說,(官場生涯)是開心的,但很辛苦。」他續指,「有一些朋友認為香港生病了,與其醫治病人,倒不如醫治社會,但我不敢高攀我們醫學院首屆學生孫中山先生。他可以『上醫』治國,我則是『中醫』、『下醫』(編按:「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為自己來個小結:

「 我覺得由我出來工作至現在,學習機會很多,比同輩朋友較多一點風浪,較多機會去跌。」梁卓偉認為過程有苦有辣,也有甜。至於未來,「未來是知天命,現階段非常開心身在學校。」

《冬之旅》的淚

健康生活包括精神、心靈健康,這名鋼琴好手談健康,又怎會少得了音樂的份兒?問到誰是他最崇拜的音樂家,梁卓偉不假思索說是自己的媽媽。梁媽媽任職中學音樂教師,兒子自然受到相當的薰陶及啟蒙,問到他有否後悔沒有成為職業音樂家?他反而斬釘截鐵說沒有:「職業音樂家要用音樂來謀生,現在我以音樂陶冶性情,更加開心。」他小時曾在兒童合唱團學習,師承葉惠康博士。那可否示範兩句美聲唱法?他幽了一默:「這個不行,因為我12歲便退休了。」

梁卓偉12歳已是鋼琴演奏級。

梁卓偉12歳已是鋼琴演奏級。

梁卓偉說自己多數時候是理性思考,若有機會,也希望一嘗想像無限的滋味:「除了業餘做音樂,無論是在政府或大學工作都是多用左腦,要細心思考和分析,要有科學頭腦和論述,還未試過不講求邏輯,沒有束縛,不用經常分析事情……」

可是,從訪問中提到以下故事可見,他絕對有「文人」的情感質素。某年暑假,他跟一名學生及其家人一起去旅行和學鋼琴,途經芝加哥,適逢其會入場聽了一個演繹舒伯特名曲《冬之旅》的音樂會。「當時是夏天,眾人都是穿短衫、短褲,他卻在唱《冬之旅》,本來炎熱天氣下沒有甚麼心情欣賞,但他實在唱得太好了,演繹得淋漓盡致,聽過 24 首歌曲後,感動得哭了。」

馬會值得借鏡

2003 年春天,沙士爆發,馬會捐款5億港元,促成「衞生防護中心」於翌年成立,是香港首個專門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機構。梁卓偉表示,未來傳染病的防控工作,最重要是在防護中心的基礎上再做功夫,例如加強和擴大追蹤隊伍及進行全面電子化,但在收集數據及保障私隱方面,需要多作平衡。「馬會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得很好,無論在賽馬和各方面,我們做公共衞生的,都要學習。」

他期望香港未來在防疫工作上,可以藉著與大灣區的夥伴合作,做到「前舖後廠」的佈局:香港有人才,可以在前方做科研及臨床測試,藥廠和疫苗廠看到大灣區的生產潛力,會願意投資作更大發展。

梁卓偉有份參與「愛+人:賽馬會和諧社會計劃」,曾進行多份研究報告:「了解如何保持家庭温暖,是這計劃的原意。 」他認為保持家庭凝聚力、親情和愛,現在益發重要。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8年捐款2.5億元,與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合作,推行全港家庭研究及公眾教育計劃,希望找出家庭問題的根源,並舉辦公眾教育活動,宣傳健康、快樂、和諧家庭的訊息。

梁卓偉少年時代與音樂為伴,中二已達鋼琴演奏級,人人以為他日後會走一條音樂大道,他卻因為兒時夢想和父親的「威逼」,選了醫科;在醫學界本來前程錦繡,沒想到會毅然踏足官場,一做五年;正當大家猜測他在另一賽道力爭上游,誰知他不作久留,八年前重回香港大學,以 40 歲之齡成為港大醫學院 100 年來最年輕的院長。人生路,往往意想不到。這名現年 47 歲的流行病學專家承認,他比同輩見多一點「風浪」,有更多學習和跌碰的機會,除了苦和辣,也嘗到快樂的甜味。他喜歡工作,精神滿足,卻因為喜歡工作,以致工作多、生活少,自言在這方面未夠健康。

難為正邪定分界

請梁卓偉送幾句歌詞給香港人,為生活打氣。他想也不想便選了兩句,分別是意大利和中文歌詞- Vincerò 和「難為正邪定分界」。

來 自 意 大 利 著 名 歌 劇《 杜 蘭 朵 》(Turandot)最後一句的 Vincerò,意指「我將得勝」。故事講述杜蘭朵公主下令全城徹夜不眠,天亮前要替她查出一個王子的名字。歌曲最後一句是:「消失吧,夜晚!下沉吧,星星!天破曉時,我將得勝!我將得勝!我將得勝!」梁卓偉表示,歌詞寓意人民總能克服困難:「意大利人在足球賽事或國家紅白二事都會唱這首歌……我希望用這歌詞勉勵學生、朋友、香港人,再辛苦的日子都會過去。」

為甚麼選「難為正邪定分界」呢?「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像水墨畫般,不同的灰色可看出一種美感。人生亦一樣,甚麼是正、甚麼是邪,往往難以區分。」但梁卓偉表示,就算再難,做人也要明辨是非,分清黑白,緊隨良心指引。

他說:「面對焦慮的事情,只有放開心情,大家找一個共通點;在自己的朋友圈也好,即使與自己持相反意見,要盡量去理解,不需要同意,理解過後,大家都會好過一點 。」

健康生活,或許不單單在於每天吃多少份蔬果,而是如他所言的,要懂得「心理調節」。

後記:果汁和花生

今期《駿步人生》邀得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訪問梁卓偉。兩人都先後擔任過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舊同僚聚頭,第一時間互碰手肘,到坐下來,話題便滔滔不絕。兩人的交談像打乒乓球一樣,球來球往,向全場速遞了精彩絕倫的「果汁」和「花生」。

譚志源開場白介紹《駿步人生》今期的主題是健康生活,梁卓偉立即搶白說:「那你找錯訪問對象了,我經常叫人要健康生活,但我自己卻有待進步!」不過他立即補充:「所以《駿步人生》也是一個好名字!」

梁卓偉曾在其他訪問中提到生活要「hea」,不要太過規劃生涯,當譚志源問他有沒有實踐時,梁似是胸有成竹:「很多朋友送了我不少關於如何『hea』的書本,我付諸實行,就是 hea 到連這些書都沒有揭開過。」

訪問中段,譚志源問:「你有 Facebook和 Instagram 帳戶嗎?」梁卓偉點頭說:「全都與工作有關的。」舊同僚立即笑著投訴:「你好像沒有 add 我?」梁醫生大笑數聲:「其實我的 Instagram 好像沒有甚麼朋友,我連你有 Instagram 也不知道,我回去 add 你!」

說到學醫不要只看眼前,梁卓偉謂:「我們醫生界有一句 "ROAD to success",ROAD 指 專 科 Radiology( 放 射 學 )、Ophthalmology( 眼 科 )、Anesthesiology(麻醉科)和Dermatology(皮膚科),說是四大『揾錢』專科……」譚志源開玩笑說:「你說的那四個名詞,我都不懂得正確串字。」「對,我們是故意的……所以要讀六年!」梁卓偉醫生鬼馬的說。

訪問影片最後有彩蛋,就係譚志源和梁卓偉合唱的片段,高歌「難為正邪定分界」。按以下睇片啦: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黎智英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在過去一周的審訊中,黎作供期間多次承認曾在Twitter發帖或轉載關於外國制裁中港官員、或歐美結盟抵制中國的言論。

黎讚特朗普一系列針對中國制裁非常聰明

如在12月12日的聆訊中, 辯方展示多則在2020年7月22至23日,黎與徒弟李兆富 (Simon Lee)的WhatsApp對話及黎在Twitter的帖文,多次提及「制裁」議題。其中,李兆富於Whatsapp告知黎,美國要求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黎當時回應稱「特朗普用一系列制裁針對中國,非常聰明,拜登只是空口說白話,但特朗普就會行動」,又指「行動勝於說話」。

黎的Twitter帳戶隨即於翌日轉載關閉中國領事館的《蘋果》報導連結,並在帖文中稱讚特朗普。黎於庭上指,同意關閉別國領事館是一種敵對行為,惟辯稱於網上發帖文,並非為鼓動外國制裁或採取敵對行為。

辯方又展示7月23日黎Twitter帖文,內容指「最有效防止侵犯人權的方法就是要問責作出相關惡行的人」,並轉載《蘋果》關於「美國制裁香港」的英文版報道,黎辯稱當時沒閱讀該報道,指是由李兆富自行揀選並發布,遭法官質疑,根據黎與李的對話紀錄顯示,是由黎向李發送的,黎遂即改口稱他當時僅閱讀報道的「中文版」而非「英文版」。

Twitter發布蓬佩奧演說 同意對方鼓吹對中國敵對行為

同日,辯方庭上播放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演說,提及「呼籲所有國家效法美國的做法⋯⋯必須劃下共同一致的界線,不因中國討價還價和花言巧語而退讓」。黎指示李兆富把蓬佩奧的演說於Twitter發布,並指「冷戰揭開序幕」,惟黎辯稱沒鼓吹「冷戰」,僅講出事實,但同意蓬佩奧鼓吹對中國的敵對行為。

贊成凍結陳智思銀行戶口 對特朗普制裁決定感雀躍

12月13日庭上提到黎與李兆富對話,當中附有《蘋果》英文版新聞連結,有關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被滙豐銀行凍結銀行戶口的報導,黎在對話中形容此為「制裁」,並贊成制裁陳,並推測這只是冰山一角,針對自由壓迫者的制裁將會蔓延到各階層。黎亦同時對特朗普的決定感雀躍,指示李於Twitter發佈「Bravo! President Trump!」。

另「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提議將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中國官員加入制裁名單,黎讓李兆富將相關內容在Retweet,黎承認Retweet就等於同意,惟其後又稱當時不知道Tweet的內容。

Twitter轉載羅傑斯帖文籲藍韜文制裁中港官員 黎承認「覺得好」

黎的Twitter於2020年7月30日又轉載「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的帖文,批評及抹黑香港政府取消數名反對派人士的立法會選舉參選資格,並呼籲英國前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藍韜文「是時候將林鄭月娥及中港官員列入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制裁名單。」黎於庭上指,帖文是由李兆富轉載,惟黎承認轉載就代表他認同該帖文內容,更指「覺得好」才會轉載。

轉帖《蘋果》報道美制裁中港官員 黎認為應包括選舉主任

12月16日辯方庭上展示2020年8月7日李兆富向黎發訊息指:「美國財政部對11名破壞香港自治、限制香港市民言論或集會自由的人士實施制裁」、「美國財政部正在制裁林鄭月娥、鄧炳強、盧偉聰、李家超、鄭若驊、曾國衞、夏寶龍、張曉明、駱惠寧、鄭雁雄和陳國基。」,當時黎回覆「That’s great! Thanks!」。黎指他同意李的訊息內容。同日Twitter帖文就是相關訊息。

翌日黎Twitter轉發《蘋果》帖文,報導提到香港官員被美國制裁。但黎否認請求制裁,並指制裁已發生,他轉發只是呈現事實。同日黎向李兆富傳送《蘋果》題為「美國對香港林鄭月娥、高級警察和其他9人投下制裁炸彈」連結,並說「但那些選舉主任呢?出於政治原因,他們是否應該對DQ候選人負責任?」同日黎的Twitter帖文亦顯示相同內容,黎承認曾發訊問李兆富,並對制裁不包括選舉主任感驚訝,惟否認要求美制裁加入選舉主任。

黎訪談中指歐美應結盟抗衡中國 否則構成危險

12月19日辯方庭上提到2020年9月17日《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的訪談節目片段,節目中黎認為歐洲應與美國結盟,指歐洲國家太細,無法單獨應對中國,歐美要結盟成為一股力量,令中國改變。法官問及黎為何用「珍珠港事件」來比喻新冠疫情,黎稱象徵對危機的覺醒,指中國對國內資訊的掌握,令世界意識到中國的潛在威脅,正如珍珠港事件喚醒美國對日本的軍事威脅,又指中國對外態度戰狼,只有領導者下台,中國才能改變並與西方同化,中國若不改變,將對其他國家構成嚴重危險。

轉帖《蘋果》報道葉劉撤美資產 黎認為有人要承受制裁後果

辯方又展示黎2020年9月17日Twitter帖文,轉載《蘋果》就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撤走美國資產的報道,提及「當美國和其他自由世界國家結盟並實施制裁時…他們迫害香港人的惡行必將產生後果」。辯方問帖文所指的「後果」是甚麼?黎稱是「被國際社會邊緣化或『處理』」,如不能在外國開銀行戶口。法官追問這是否一種制裁?黎承認,禁止葉劉淑儀等人在外國開戶口,也算是一種制裁。李官質疑,黎所指「中共的幫兇」會就其惡行承受「後果」是否正是指他們會受到制裁,黎同意「制裁」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後果」,但還有其他選項。李官又指,帖文的讀者好大可能認為「後果」正是指「制裁」,因為帖文沒提到其他選項?黎同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