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方宣佈制裁的11名美方人士是誰? 很多是「黃之鋒的朋友們」和他們打交道小心犯法

博客文章

中方宣佈制裁的11名美方人士是誰? 很多是「黃之鋒的朋友們」和他們打交道小心犯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方宣佈制裁的11名美方人士是誰? 很多是「黃之鋒的朋友們」和他們打交道小心犯法

2020年08月11日 11:51 最後更新:12:20

昨日(8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佈消息,中方決定從即日起,對在涉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11名美方人士實施制裁。

這是一次對等反制。

更多相片
黃之鋒(左)和盧比奧(右)開心合照。黃之鋒facdebook 圖片

黃之鋒(左)和盧比奧(右)開心合照。黃之鋒facdebook 圖片

去年10月12日克魯茲(中)和黎智英(左1)和陳方安生(右2)等見面,據說雙方討論了美國「第二階段」的制裁名單和策略。美國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行政總裁俞懷松推特圖片。

去年10月12日克魯茲(中)和黎智英(左1)和陳方安生(右2)等見面,據說雙方討論了美國「第二階段」的制裁名單和策略。美國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行政總裁俞懷松推特圖片。

去年9月18日,史密斯(左2)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中)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開記者會,黃之鋒(右2)也在席。

去年9月18日,史密斯(左2)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中)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開記者會,黃之鋒(右2)也在席。

霍利(右)與黃之鋒(左)會面。

霍利(右)與黃之鋒(左)會面。

湯姆·科頓。

湯姆·科頓。

帕特·圖米。

帕特·圖米。

8月7日,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以所謂破壞香港自治為由,宣佈制裁特首林鄭月娥、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等11名中國中央政府部門和香港特區官員。

中國反制,也有11人。被列入制裁名單的美方人士包括:美國參議員盧比奧 、克魯茲、霍利、科頓、圖米;美國眾議員史密斯;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總裁格什曼、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總裁米德偉、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總裁特溫寧、人權觀察執行主席羅斯、自由之家總裁阿布拉莫維茨。

以後香港人和這11個被制裁人士接觸,特別是接受他們的資助就要小心了。他們是中國政府制裁的對象,小心觸犯《港區國安法》中的勾結罪。

內地微信公眾號政知圈,告訴大家「被制栽者都是誰?」

先有6位反華議員。

被列入制裁名單的6名美國議員均是「逢中必反」的美國政客,他們中有幾位還曾在去年的修例風波中專門赴港,為反對派撐腰。很多人是「黃之鋒的朋友們」。

值得注意的是,6名議員中,盧比奧 、克魯茲和史密斯在一個月內兩度被中方制裁。

7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佈的中方對等制裁涉疆表現惡劣的美國機構個人中,這三位就名列其中。

1. 盧比奧:美國政客中最喧鬧的中國批評者

黃之鋒(左)和盧比奧(右)開心合照。黃之鋒facdebook 圖片

黃之鋒(左)和盧比奧(右)開心合照。黃之鋒facdebook 圖片

馬爾科·盧比奧是一位古巴裔的政治人物,1956年他的父母從古巴移民到佛羅里達州,1971年他在邁阿密出生。

盧比奧是美國保守主義的典型人物,也是美國共和黨內最偏執激進的反華人士,是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直接幕後推手,還曾攻擊中國政府「將新疆變成一個強逼勞動營」,他被《華盛頓郵報》評價為美國政客中「最喧鬧的中國批評者」。

2. 克魯茲:曾赴港密會黎智英

泰德·克魯茲是一名老牌「反華議員」,現任NASA委員會主席。他於1970年12月出生於加拿大卡爾加里,畢業於哈佛法學院。

克魯茲還曾參與過美國大選。2015年5月,他通過推特宣佈將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成為首位正式宣佈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的競選人。但在2016年5月4日,克魯茲宣佈退選,轉向支持特朗普。

去年10月12日克魯茲(中)和黎智英(左1)和陳方安生(右2)等見面,據說雙方討論了美國「第二階段」的制裁名單和策略。美國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行政總裁俞懷松推特圖片。

去年10月12日克魯茲(中)和黎智英(左1)和陳方安生(右2)等見面,據說雙方討論了美國「第二階段」的制裁名單和策略。美國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行政總裁俞懷松推特圖片。

去年10月,克魯茲赴香港聲援並密會反對派核心人物,包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期間,克魯茲還聲稱沒有在香港見到暴力行為。

3. 史密斯:美國反華政客中的「勞動模範」

去年9月18日,史密斯(左2)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中)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開記者會,黃之鋒(右2)也在席。

去年9月18日,史密斯(左2)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中)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開記者會,黃之鋒(右2)也在席。

克里斯·史密斯也是一名在涉華問題,尤其是所謂人權問題上發表消極言論的常客。

不同於上述兩位「70後」,史密斯出生於1953年3月,現年67歲。從1981年,他就開始擔任美國眾議院議員,今年已經是其第20個任期。

史密斯也是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的成員,長期對中國人權問題發表誇大言論。他曾起草過很多針對中國的議案、修正案和立法,其中就包括去年在眾議院獲得通過的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等。

史密斯還是美國反華政客中的「勞模」。據美國媒體報道,史密斯還曾為涉疆、涉港等相關議題主持過60多場國會聽證會。

4. 霍利:曾赴港為暴徒撐腰

喬希·霍利出生於1979年12月,是美國參議院最年輕的議員,也是特朗普的「鐵桿盟友」之一。

霍利(右)與黃之鋒(左)會面。

霍利(右)與黃之鋒(左)會面。

2019年10月,霍利抵達香港,與亂港分子黃之鋒會面。當時,他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到旺角「考察」,併發布了3張旺角暴亂現場照片。但照片的焦點是防暴警察,並沒有身著黑衣的暴徒,他據此宣稱旺角的警力明顯「過多」。

5. 科頓:美國最危險的參議員

湯姆·科頓出生於1977年5月。2002年,他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並拿到法學博士學位。2005年,他選擇從軍,作為美軍101空降師的排長,被先後派往伊拉克和阿富汗參戰,還曾獲得銅星勳章和伊拉克參戰獎章。

湯姆·科頓。

湯姆·科頓。

科頓是國會山的「老人」。2013年,年僅35歲的科頓成為聯邦眾議員,2015年1月晉身參議院,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參議員。

在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後,科頓在國會所有法案投票中與特朗普的契合率高達87.6%,被稱為「國會版的特朗普」。

他是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提案人,還參與提案《2019年西藏政策與支持法案》。今年4月下旬,科頓接受霍氏記者採訪時稱,美國應限制中國留學生來美學習高科技和技術專業,「我們可以讓他們來美國學習莎士比亞和《聯邦黨人文集》,而不需要在美國學習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

科頓還是美國最好戰的議員之一。在委內瑞拉、伊朗等問題上,科頓都明確支持全面封鎖甚至發動戰爭。《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媒體多次發表評論,稱科頓為「美國最危險的參議員」。

6. 圖米:提出所謂「香港自治法案」

帕特·圖米出生於1961年11月,是共和黨參議員。

帕特·圖米。

帕特·圖米。

今年5月28日,全國人大通過制定港區國安法和執行機制的決定之後,圖米當即表示,美國不能袖手旁觀,要對中國侵犯香港自治的行為作出回應。

隨後,圖米與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范霍倫提出了所謂的《香港自治法案》。該項法案旨在對在香港執行香港國安法的中國共產黨官員和機構實施制裁,同時還將懲罰與上述機構有業務往來的銀行。

中國的制裁亦針對5個非政府組織(NGO)及其負責人。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人權觀察、自由之家都是美國的非政府組織(NGO)。

早在2019年12月,外交部就宣佈對這5個在香港修例風波中表現惡劣的美國非政府組織實施制裁。

中央政法委微信公眾號「長安劍」曾刊文指出,充足的資金保障,是暴亂活動能夠持續如此長時間的重要原因。而修例風波中一半以上的暴力活動資金均來源於美國的一些非政府組織及金融資本集團,這些NGO還提供了策劃、培訓、資金、物資供應、輿論造勢等一條龍服務。

7.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第二中情局」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對外宣稱是NGO,但實際是在1983 年由列根政府發起成立。基金會的總裁格什曼出生於1943年7月,此前曾在里根政府第一個任期內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大使。

這家基金會專門用於開展不方便政府直接出手的政治活動和心理戰,其80%以上的資金來源於政府和國會撥款。

而且,它與中情局關係密切,甚至被人稱為「第二中情局」。在此次香港風波前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向香港本土的各類反對派組織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其中就包括黎智英。而李柱銘還曾獲得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頒發的年度「民主獎」。

8. 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十幾年前就試圖影響香港選舉

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實為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子機構。該協會自1997年開始關注香港事務,2002 年協會的中國事務部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

早在2006年2月,該協會開辦了為期一年的「區議會候選人及選舉經理競選學校」,目的就是影響2007年的香港區議會選舉。2014年「佔中」發生時,該協會還在香港高校、街區舉行「形象建立、演講技巧以及如何面對傳媒」「如何進行資金籌款」等講座和活動。

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總裁米德偉出生於1964年9月。他曾經擔任過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首席副助理部長,於2012年出任美國駐緬甸大使。

補充一下背景。

緬甸於1988年發生軍事政變,逼於國內及國際壓力,緬甸政府宣佈1990年舉行全國大選,但緬甸政府隨後拒絕承認這次大選結果。因此美國對緬甸實施經濟制裁,並將美緬外交關係下降到代辦級,大使一職懸空達22年,直至米德偉赴任。

9. 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兩名反華議員加入董事局

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成立於1983年,同屬時任美國總統里根的「民主計劃」的一部分,它雖然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沒有隸屬關係,但接受後者的資金援助。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的總裁是特溫寧。

該研究所經常高舉所謂的「民主」「自由」「自治」與「人權」等招牌,號稱「支持全球民主運動」,實則希望藉此改變香港,從而為美國本土企業家牟利。

據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的年報顯示,2019年新加入研究所董事局的成員就包括了同被列入此次制裁名單的盧比奧和科頓。

10.「人權觀察」:組織成員假冒記者參與修例風波

「人權觀察」於1978年成立,當時名為赫爾辛基觀察,是為了監視前蘇聯對1975年《赫爾辛基協議》的執行情況。日益壯大後,該組織又以「觀察委員會」的名義將觸角涉及到世界上的其他地區。

在去年香港的修例風波中,該組織成員更是直接上場。2019年8月末,在港鐵里被警方按倒的一名外國人,攜帶著偽造的瑞典記者證件,其真實身份就是「人權觀察」的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該組織的執行主席羅斯在入境香港時首度被禁止入境,此前他可以自由入境香港。羅斯在香港國際機場拍攝並隨後在推特上分享的一段視頻中說,入境事務處官員告訴他,由於「移民理由」,他被禁止進入香港。

11. 「自由之家」:多數經費來自美國政府撥款

1941年成立的「自由之家」則是隸屬於美國國防部的智庫。自稱是「非政府組織」的自由之家,其實有67%的經費來自美國政府撥款。

該組織經常按照美國的標準,對各國進行所謂的民主自由年度評估,實則干預他國政治。

去年10月,在香港法院頒布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在網上發佈言論鼓勵或煽動暴力後,包括「自由之家」在內的7個組織向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公開信,攻擊這一行為是在「威脅言論自由、侵害人權」。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製造」承包了這個鄰國的衣食住行

2024年11月01日 10:22 最後更新:10:36

大家可能會覺得俄羅斯的工業繼承了蘇聯「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產業結構,但這個說法在現今並不準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未能實現經濟轉軌,整個工業部門都處於低迷的發展狀態中。原本孱弱的輕工業未能實現顯著進步,而曾經強大的重工業,也不斷衰落。

那麼,俄羅斯人需要的工業製品都從哪裡來呢?答案是中國。

據內地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憑借冠絕全球的工業生產能力、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日趨密切的雙邊關係,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製造,已經「承包」了北方鄰居的衣食住行。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眾所周知,俄羅斯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然而,俄羅斯也是所謂「資源詛咒」的典型案例。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令俄羅斯始終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國內製造業發展相對落後。

當下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原材料基地,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圍繞原材料展開。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原材料部門,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燃料能源,大部分投資也流向了採掘工業。2016-2018年,能源、原材料相關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63%增至67.5%。

原料很多,產品很少。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始終與國際貿易高度融合。也就是說,俄羅斯需要把國內的原材料賣給外國,並從外國購買各種工業製品。

具體來說,俄羅斯賣得最多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和瀝青;而買得最多的則是機械設備、電氣機械和交通工具。

剛好,俄羅斯的南方好鄰居中國,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又有天量的工業產能。於是,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

俄羅斯賣給中國的,絕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氣之類的原材料及其粗加工產品。

那麼,俄羅斯從中國又買走了什麼呢?四個字:衣食住行。

先來說「衣」。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服裝(針織和非針織)超過30億美元,在同類全部進口中佔比超過50%。

同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34億美元的鞋子,佔俄羅斯鞋類全部進口的76%。這些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的義烏、溫州、廣州和佛山。

此外,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俄羅斯人民還離不開羽絨服和皮草。這份溫暖,由江蘇常熟、河南台前以及浙江海寧承包。

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超過2億美元的羽絨製品,佔俄羅斯羽絨製品全部進口的98%;還有5億美元的毛皮、人造皮,佔俄羅斯此類全部進口的92%。

然後說「食」。雖然俄羅斯不太從中國直接進口食品,但用來生產食品和日常吃飯的工具卻離不開中國。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各種農用機械,而中國作為農機強國,能夠生產14大類、95小類、3000多種農機產品。

機電產品是中國對俄出口第一大類商品,佔中國對俄出口總額的49.8%。俄羅斯一直是中國農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中俄機電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俄羅斯人的餐桌上還擺滿中國製造的餐具。2023年,俄羅斯63%的進口餐具來自中國,合計價值超過12億美元。

至於「住」一個俄羅斯人的房間里,很可能擺滿了來自中國佛山、東莞和廣州的傢具和床品。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15億美元的傢具和床上用品。

同時,俄羅斯人的房間還會插滿來自中國的家用電器。俄羅斯市場上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中國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方面均名列前茅。在歐美品牌退出俄國市場之後,中國品牌更成為俄國顧客的心頭好。

目前,海爾已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緊隨其後的還有小米和海信。此外,海爾還是俄羅斯排名第一的洗衣機品牌。

「行」則更是中俄貿易的重頭戲。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汽車及配件,佔同類全部進口的80%。

這一年,俄羅斯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本土品牌伏爾加,排名第二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長城汽車,第三則是吉利。還有,奇瑞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衣食住行以外,中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俄羅斯市場大放異彩。中國品牌手機在俄羅斯佔有率已過8成,紅米、傳音和Realme名列前茅,而華為則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平板電腦品牌。

可以看到,承包俄羅斯人民衣食住行的商品,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兩大經濟中心——長三角和珠三角。

但是,價值千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光是製造還不夠,還需要合適的物流運輸服務才能完成貿易。這時候,北方城市的口岸就要閃亮登場了。

其中,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和服裝大多會通過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這座口岸也是中俄貿易最重要的口岸,承擔了陸路運輸60%的貨運量。服裝、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則會走黑龍江的綏芬河口岸及黑河口岸。化工產品則通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

大連港和天津港則是海運的主要擔當,汽車和機械設備主要會通過這裡進入俄羅斯。

此外,哈爾濱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也日益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運輸手段。

可以看到,隨著中俄貿易關係的深化,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經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無論是衣物、食品,還是日常用品和科技設備,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自中國,極大地滿足了俄羅斯人民的需求。

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26.3%,歷史性地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到2401.1億美元。

在地緣政治背景下,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有望在更加多元的領域展開,包括高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領域。

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將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展。

2023年,兩國簽訂了關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建設的多個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已陸續啓動。

中俄之間的鐵路運輸路線已經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貿易通道,特別是「中歐班列」將進一步擴大運輸量。2023年,「中歐班列」中經由俄羅斯的貨運量增加了近30%,兩國之間的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高度成熟。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國的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AliExpress),已經成為俄羅斯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預計未來幾年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也將顯著增長。

在貿易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量土地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場地。2018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約有220萬公頃土地為農業用途,中國人參與經營的土地約佔16%。

可以預見,未來中俄經濟將形成更加緊密、相互依賴的局面,為兩國的長遠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