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方宣佈制裁的11名美方人士是誰? 很多是「黃之鋒的朋友們」和他們打交道小心犯法

博客文章

中方宣佈制裁的11名美方人士是誰? 很多是「黃之鋒的朋友們」和他們打交道小心犯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方宣佈制裁的11名美方人士是誰? 很多是「黃之鋒的朋友們」和他們打交道小心犯法

2020年08月11日 11:51 最後更新:12:20

昨日(8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發佈消息,中方決定從即日起,對在涉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11名美方人士實施制裁。

這是一次對等反制。

更多相片
黃之鋒(左)和盧比奧(右)開心合照。黃之鋒facdebook 圖片

黃之鋒(左)和盧比奧(右)開心合照。黃之鋒facdebook 圖片

去年10月12日克魯茲(中)和黎智英(左1)和陳方安生(右2)等見面,據說雙方討論了美國「第二階段」的制裁名單和策略。美國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行政總裁俞懷松推特圖片。

去年10月12日克魯茲(中)和黎智英(左1)和陳方安生(右2)等見面,據說雙方討論了美國「第二階段」的制裁名單和策略。美國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行政總裁俞懷松推特圖片。

去年9月18日,史密斯(左2)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中)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開記者會,黃之鋒(右2)也在席。

去年9月18日,史密斯(左2)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中)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開記者會,黃之鋒(右2)也在席。

霍利(右)與黃之鋒(左)會面。

霍利(右)與黃之鋒(左)會面。

湯姆·科頓。

湯姆·科頓。

帕特·圖米。

帕特·圖米。

8月7日,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以所謂破壞香港自治為由,宣佈制裁特首林鄭月娥、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等11名中國中央政府部門和香港特區官員。

中國反制,也有11人。被列入制裁名單的美方人士包括:美國參議員盧比奧 、克魯茲、霍利、科頓、圖米;美國眾議員史密斯;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總裁格什曼、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總裁米德偉、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總裁特溫寧、人權觀察執行主席羅斯、自由之家總裁阿布拉莫維茨。

以後香港人和這11個被制裁人士接觸,特別是接受他們的資助就要小心了。他們是中國政府制裁的對象,小心觸犯《港區國安法》中的勾結罪。

內地微信公眾號政知圈,告訴大家「被制栽者都是誰?」

先有6位反華議員。

被列入制裁名單的6名美國議員均是「逢中必反」的美國政客,他們中有幾位還曾在去年的修例風波中專門赴港,為反對派撐腰。很多人是「黃之鋒的朋友們」。

值得注意的是,6名議員中,盧比奧 、克魯茲和史密斯在一個月內兩度被中方制裁。

7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佈的中方對等制裁涉疆表現惡劣的美國機構個人中,這三位就名列其中。

1. 盧比奧:美國政客中最喧鬧的中國批評者

黃之鋒(左)和盧比奧(右)開心合照。黃之鋒facdebook 圖片

黃之鋒(左)和盧比奧(右)開心合照。黃之鋒facdebook 圖片

馬爾科·盧比奧是一位古巴裔的政治人物,1956年他的父母從古巴移民到佛羅里達州,1971年他在邁阿密出生。

盧比奧是美國保守主義的典型人物,也是美國共和黨內最偏執激進的反華人士,是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直接幕後推手,還曾攻擊中國政府「將新疆變成一個強逼勞動營」,他被《華盛頓郵報》評價為美國政客中「最喧鬧的中國批評者」。

2. 克魯茲:曾赴港密會黎智英

泰德·克魯茲是一名老牌「反華議員」,現任NASA委員會主席。他於1970年12月出生於加拿大卡爾加里,畢業於哈佛法學院。

克魯茲還曾參與過美國大選。2015年5月,他通過推特宣佈將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成為首位正式宣佈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的競選人。但在2016年5月4日,克魯茲宣佈退選,轉向支持特朗普。

去年10月12日克魯茲(中)和黎智英(左1)和陳方安生(右2)等見面,據說雙方討論了美國「第二階段」的制裁名單和策略。美國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行政總裁俞懷松推特圖片。

去年10月12日克魯茲(中)和黎智英(左1)和陳方安生(右2)等見面,據說雙方討論了美國「第二階段」的制裁名單和策略。美國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行政總裁俞懷松推特圖片。

去年10月,克魯茲赴香港聲援並密會反對派核心人物,包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期間,克魯茲還聲稱沒有在香港見到暴力行為。

3. 史密斯:美國反華政客中的「勞動模範」

去年9月18日,史密斯(左2)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中)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開記者會,黃之鋒(右2)也在席。

去年9月18日,史密斯(左2)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中)就《香港人權與民主法》開記者會,黃之鋒(右2)也在席。

克里斯·史密斯也是一名在涉華問題,尤其是所謂人權問題上發表消極言論的常客。

不同於上述兩位「70後」,史密斯出生於1953年3月,現年67歲。從1981年,他就開始擔任美國眾議院議員,今年已經是其第20個任期。

史密斯也是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的成員,長期對中國人權問題發表誇大言論。他曾起草過很多針對中國的議案、修正案和立法,其中就包括去年在眾議院獲得通過的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等。

史密斯還是美國反華政客中的「勞模」。據美國媒體報道,史密斯還曾為涉疆、涉港等相關議題主持過60多場國會聽證會。

4. 霍利:曾赴港為暴徒撐腰

喬希·霍利出生於1979年12月,是美國參議院最年輕的議員,也是特朗普的「鐵桿盟友」之一。

霍利(右)與黃之鋒(左)會面。

霍利(右)與黃之鋒(左)會面。

2019年10月,霍利抵達香港,與亂港分子黃之鋒會面。當時,他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到旺角「考察」,併發布了3張旺角暴亂現場照片。但照片的焦點是防暴警察,並沒有身著黑衣的暴徒,他據此宣稱旺角的警力明顯「過多」。

5. 科頓:美國最危險的參議員

湯姆·科頓出生於1977年5月。2002年,他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並拿到法學博士學位。2005年,他選擇從軍,作為美軍101空降師的排長,被先後派往伊拉克和阿富汗參戰,還曾獲得銅星勳章和伊拉克參戰獎章。

湯姆·科頓。

湯姆·科頓。

科頓是國會山的「老人」。2013年,年僅35歲的科頓成為聯邦眾議員,2015年1月晉身參議院,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參議員。

在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後,科頓在國會所有法案投票中與特朗普的契合率高達87.6%,被稱為「國會版的特朗普」。

他是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提案人,還參與提案《2019年西藏政策與支持法案》。今年4月下旬,科頓接受霍氏記者採訪時稱,美國應限制中國留學生來美學習高科技和技術專業,「我們可以讓他們來美國學習莎士比亞和《聯邦黨人文集》,而不需要在美國學習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

科頓還是美國最好戰的議員之一。在委內瑞拉、伊朗等問題上,科頓都明確支持全面封鎖甚至發動戰爭。《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媒體多次發表評論,稱科頓為「美國最危險的參議員」。

6. 圖米:提出所謂「香港自治法案」

帕特·圖米出生於1961年11月,是共和黨參議員。

帕特·圖米。

帕特·圖米。

今年5月28日,全國人大通過制定港區國安法和執行機制的決定之後,圖米當即表示,美國不能袖手旁觀,要對中國侵犯香港自治的行為作出回應。

隨後,圖米與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范霍倫提出了所謂的《香港自治法案》。該項法案旨在對在香港執行香港國安法的中國共產黨官員和機構實施制裁,同時還將懲罰與上述機構有業務往來的銀行。

中國的制裁亦針對5個非政府組織(NGO)及其負責人。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人權觀察、自由之家都是美國的非政府組織(NGO)。

早在2019年12月,外交部就宣佈對這5個在香港修例風波中表現惡劣的美國非政府組織實施制裁。

中央政法委微信公眾號「長安劍」曾刊文指出,充足的資金保障,是暴亂活動能夠持續如此長時間的重要原因。而修例風波中一半以上的暴力活動資金均來源於美國的一些非政府組織及金融資本集團,這些NGO還提供了策劃、培訓、資金、物資供應、輿論造勢等一條龍服務。

7.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第二中情局」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對外宣稱是NGO,但實際是在1983 年由列根政府發起成立。基金會的總裁格什曼出生於1943年7月,此前曾在里根政府第一個任期內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大使。

這家基金會專門用於開展不方便政府直接出手的政治活動和心理戰,其80%以上的資金來源於政府和國會撥款。

而且,它與中情局關係密切,甚至被人稱為「第二中情局」。在此次香港風波前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向香港本土的各類反對派組織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其中就包括黎智英。而李柱銘還曾獲得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頒發的年度「民主獎」。

8. 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十幾年前就試圖影響香港選舉

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實為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子機構。該協會自1997年開始關注香港事務,2002 年協會的中國事務部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

早在2006年2月,該協會開辦了為期一年的「區議會候選人及選舉經理競選學校」,目的就是影響2007年的香港區議會選舉。2014年「佔中」發生時,該協會還在香港高校、街區舉行「形象建立、演講技巧以及如何面對傳媒」「如何進行資金籌款」等講座和活動。

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總裁米德偉出生於1964年9月。他曾經擔任過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首席副助理部長,於2012年出任美國駐緬甸大使。

補充一下背景。

緬甸於1988年發生軍事政變,逼於國內及國際壓力,緬甸政府宣佈1990年舉行全國大選,但緬甸政府隨後拒絕承認這次大選結果。因此美國對緬甸實施經濟制裁,並將美緬外交關係下降到代辦級,大使一職懸空達22年,直至米德偉赴任。

9. 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兩名反華議員加入董事局

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成立於1983年,同屬時任美國總統里根的「民主計劃」的一部分,它雖然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沒有隸屬關係,但接受後者的資金援助。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的總裁是特溫寧。

該研究所經常高舉所謂的「民主」「自由」「自治」與「人權」等招牌,號稱「支持全球民主運動」,實則希望藉此改變香港,從而為美國本土企業家牟利。

據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的年報顯示,2019年新加入研究所董事局的成員就包括了同被列入此次制裁名單的盧比奧和科頓。

10.「人權觀察」:組織成員假冒記者參與修例風波

「人權觀察」於1978年成立,當時名為赫爾辛基觀察,是為了監視前蘇聯對1975年《赫爾辛基協議》的執行情況。日益壯大後,該組織又以「觀察委員會」的名義將觸角涉及到世界上的其他地區。

在去年香港的修例風波中,該組織成員更是直接上場。2019年8月末,在港鐵里被警方按倒的一名外國人,攜帶著偽造的瑞典記者證件,其真實身份就是「人權觀察」的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該組織的執行主席羅斯在入境香港時首度被禁止入境,此前他可以自由入境香港。羅斯在香港國際機場拍攝並隨後在推特上分享的一段視頻中說,入境事務處官員告訴他,由於「移民理由」,他被禁止進入香港。

11. 「自由之家」:多數經費來自美國政府撥款

1941年成立的「自由之家」則是隸屬於美國國防部的智庫。自稱是「非政府組織」的自由之家,其實有67%的經費來自美國政府撥款。

該組織經常按照美國的標準,對各國進行所謂的民主自由年度評估,實則干預他國政治。

去年10月,在香港法院頒布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在網上發佈言論鼓勵或煽動暴力後,包括「自由之家」在內的7個組織向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公開信,攻擊這一行為是在「威脅言論自由、侵害人權」。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台灣阿叔辭職去東北體驗人情生活 擺脫情緒病成「精神東北人」

2024年12月23日 12:21 最後更新:12:31

在內地視頻網站bilibili(B站)有一位叫「流浪之鑫」的博主,因抑鬱辭職離開台北,來到東北過著簡單却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第一次發視頻,他的標題還是「記錄自己沒有靈魂的軀殼」。半年過去,他慢慢地積極起來,已經變成了「比起景點,我更喜歡在瀋陽遇到的那些人」。

四處旅遊的他,消極傷感逐漸被東北人的熱情稀釋,還在中年收穫了愛情,找到了一位東北女友。

「流浪之鑫」46歲,做過十幾年的長途客運司機。得了兩次新冠後,他一度陷入抑鬱情緒裏,每天失眠。今年6月,他辭職離開台北,想換一個陌生的地方度過「最後的日子」。他將這個地點選在鶴崗,因為足够遠,還能看到雪。

來到東北後的生活,他隨手拍下發在B站,大多數是類似在商場閑逛、在公園被當地人抓著聊天、傍晚吃點小燒烤的日常細節。自從他在B站發視頻,評論區就異常活躍。1.7萬播放量的視頻,就有170多條評論。

最開始,他的視頻標題大多是消極的心理狀態,例如「終究抵抗不住抑鬱,8年的工作辭職了」,「抑鬱每天失眠,受不了了離開台灣去鶴崗」。視頻內容也比較簡短,僅僅是忠實記錄下收拾細軟的過程,對著鏡頭自說自話。

他說話的語調有台灣腔的柔軟,給人的感覺是「單純善良憂鬱,讓人看上去很容易親近」。

網友們擔心他的狀况,好多人期期不落在他的視頻發彈幕並留言,有人用自身經驗給出意見,有人在評論區發些積極的詩,有人勸他求助家人,還有人從隻言片語裏捕捉到他的善良。

「流浪之鑫」覺得感動,就逐一回覆網友的評論,回得最多的是「謝謝關心」。有時候實在太多,他回覆不過來,就發個抱拳的表情。

然後幾乎是從來到鶴崗的那一刻,他的狀態就開始有變化了。

他簽了租房合同,每天跟著導航到處溜達,逛超市、買衣服、喝咖啡、等快遞、買蝴蝶酥。不過是換一個地方,過著和過去一樣的生活,却因為天黑得早,失眠很快有所好轉。

融入當地人生活的速度快得超出「流浪之鑫」 的想像。東北人獨有的熱情滿得要溢出來。

去兒童樂園碰到練太極的大姐,她誇他:「還尋思沒到30歲都呢,瞅著這麽年輕呢!」

當地的東北朋友還帶他去吃了特色菜,鍋包肉、溜肥腸、炸酥魚……「流浪之鑫」 伸出大手比了比,表示自己真的開眼界了,「怎麽每道菜的分量都那麽大啊!」

朋友雲淡風輕表示,「哎呀,才多大啊!」

「流浪之鑫」又有點不好意思,連連說要回請。朋友也是說:「沒事兒,誰請都一樣。」

B站粉絲們都很高興他這麽快就交到了本地朋友,隨後「流浪之鑫」揭曉是「網上熱心本地人」——網友。

來到鶴崗的第22天,「流浪之鑫」散步的時候,就碰到了認識他的粉絲。

粉絲說「我有看你的視頻」,他當下大腦一片空白,一時之間有點手足無措,只好在視頻的末尾補上:「我連要跟你說個七夕快樂都忘了說了。」粉絲在評論區大方回覆:「有緣再遇到,一起喝咖啡。」

生活的氣息越來越足,過生日的那天,他去街市買菜,給自己做了一頓三菜一湯,慶祝自己又大一歲了。

視頻裏美好的場景也越來越多。比如一個人去鶴崗國家礦山公園,幫路上遇到的一家人拍全家福。

反正閒來無事,廣場舉辦七夕歌唱大賽,他過去耐心聽每個人唱歌,用視頻記錄下素人天后們的歌喉。

熱情的東北網友開始讓「流浪之鑫」幫自己多吃點東北菜,招呼他去自己的家鄉看看。

9月份,「流浪之鑫」的鶴崗視頻被博主祝佳音轉發,在網上有了小熱度。 另一名視頻博主「賴導AboutLai 」剛好要去鶴崗拍個vlog,就試著聯繫了一下他,問他願不願意出鏡,聊一下在鶴崗生活的感受。

「流浪之鑫」 告訴賴導,他在鶴崗的房租,一年只要花5800,還包物業、寬帶和取暖。每天吃飯也不貴,幾十塊錢能吃到美味的東北燒烤,12.9就能吃一頓頂飽的盒飯。

他們一路閑逛,在不少小區的墻上都看到了「急售」字樣的賣房啓事。

「流浪之鑫」 覺得鶴崗雖然風景少了點,但是很舒服。「每天只要出去買個東西,走一趟,出去回來,心情就舒暢了。」

可能是比較信任賴導的緣故,他還坦承了自己情緒不佳的原因。

他說自己從很小的時候,就一直笑嘻嘻的,在別人看來是那種很溫和的人。

「這幾年慢慢地開始有負面情緒,因為身邊很多人都是忽然地就沒了。像我有爸爸媽媽妹妹,他們都不在了,感覺這個世上就剩我一個人。這種剩一個人,和你離開老家去外面工作不一樣,那種還可以回家看看之類的,我一輩子都看不到了。」

「流浪之鑫」沒有就著更沉重的情緒深聊下去,既然來鶴崗之後心情好多了,他就想著「趕快趁現在去做想做的事,儘量讓自己開心一點」。

那天他們一起去了鶴崗標誌性的建築平安寶塔看風景,用無人機拍視頻。

離開之前,賴導 還把隨身携帶的迷你無人機送給了「流浪之鑫」,希望他能更方便地記錄生活。

賴導這條視頻發布後,在B站獲得了485萬的播放,有人總結這是一個驚艶的自媒體視頻。因為在過去,鶴崗是個被貼滿了標簽的城市,大家了解這裏是因為房價超低、人口流失。

但在這條視頻裏,能看到市中心、郊區、煤礦、老人、店鋪老闆……「這座城市沒有網上描述的那麽好,也沒有那麽糟。這裏依然有大量的人們在生活著,每天為柴米油鹽奔波。」

鶴崗只是東北的其中一個切面,「流浪之鑫」又開始研究在東北玩一圈的攻略。

他先去了佳木斯,逛早市,吃朝鮮面,住60塊的賓館,看松花江。

當地的熱心人又邀請他來家裏住,給他介紹佳木斯本地的美食和美景。「流浪之鑫」開始用「哥們」去形容友誼,「他帶我吃的東西,沒有一樣是不好吃的。」

接下來他又去了撫遠,到達中國最東郵局,看到元內河風光,又到黑瞎子島上看黑熊。

路上碰見在唱歌的大爺,兩個人以歌會友,說唱就唱。臨走大爺囑咐他,「明天再過來接著唱。」

到伊春已經是10月。他負重40斤,爬上了金祖峰,半夜在山頂扎了帳篷,朝陽升起時人頭攢動。

一趟旅行算總花費才不到150元。

之後他又去了瀋陽、齊齊哈爾、大慶……倒也沒有將東北旅行的日程安排得很緊凑,手機沒流量了的時候,就回鶴崗躺幾天,做做飯,去公園和當地人嘮嘮嗑。

最近,很多人都在祝福「流浪之鑫」,因為他找到了一位東北女友。在東北浸潤了小半年後,他已經會下厨做鍋包肉了。遠在外地的女友嘗著來自台灣男友的手藝,竟想家了。

無論是綫下生活的交談、網絡上的關心,還是擁有愛人後的幸福,這些或許就是讓「流浪之鑫」逃出情緒困境的原因。

每一次在東北和「活人」的交談,都提醒著他那些人與人之間不設防的關心和溫暖。

而當他將那些富有「活人氣息」的生活片段分享到B站後,網友的追蹤、評論區的互動,令受孤獨困擾的個體,找到了彼此聯結的方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