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澳前駐華大使:若中澳關係惡化,澳大利亞將更加貧窮

兩岸

澳前駐華大使:若中澳關係惡化,澳大利亞將更加貧窮
兩岸

兩岸

澳前駐華大使:若中澳關係惡化,澳大利亞將更加貧窮

2020年11月13日 23:13 最後更新:11月14日 04:00

圖源:《澳大利亞人報》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表示,澳大利亞需要和中國合作,敦促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和外交部長佩恩(Marise Payne)嘗試使用更多和解的語言來修復受損的雙邊關係。

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澳大利亞國際商品銷售總額的40.5%流向了中國,而這一比例在2019年同期為38.2%。按月來看,澳大利亞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在5月份達到頂峰,當月中國佔據了澳大利亞國際商品銷售額的46.6%。

此外,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前9個月,澳大利亞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區的商品總值卻下降了11.9%,而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值僅下降了2.9%。澳大利亞2019年對中國的木材出口總值達15億美元,中國是澳大利亞木材最大的國際市場,而這也僅佔中國木材總進口額的1%。「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芮捷銳認為:「我們這輩子看不到任何國家能像中國一樣,因此確保與中國建立牢固合作的經濟關係才能有利於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在芮捷銳的新書《全球新秩序下的中國宏大戰略與澳大利亞的未來(China’s Grand Strategy and Australia’s Future in the New Global Order)》中,他重申了自己的觀點。芮捷銳認為,外交的要點要保持參與和對話的能力,而不在於「說話的聲音有多大」,澳大利亞應該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有所考慮。

芮捷銳強調:「對澳大利亞而言,至關重要的是一個強大且充滿活力的經濟環境。如果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繼續惡化,澳大利亞將變得更加貧窮和更不安全。」 2007年至2011年,芮捷銳曾擔任澳大利亞駐華大使,目前在一家煤炭公司任職董事,同時也是報紙專欄作家。

財政部宣布對部分台灣產品中止關稅減讓,國台辦指台灣長期單方面對大陸產品採取歧視性貿易限制,損害兩岸企業利益和兩岸同胞福祉。

財政部公布,從下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賴清德。(資料圖片)

賴清德。(資料圖片)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長期以來,台當局單方面對2500多項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貿易限制,損害兩岸企業利益和兩岸同胞福祉。去年12月21日,大陸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下12個稅目產品關稅減讓後,民進黨當局不僅未採取任何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還不斷變本加厲,阻撓破壞兩岸經濟正常交流合作。

陳斌華又說,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大肆宣揚「台獨」分裂謬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和經濟「脫鉤斷鏈」。事實再度證明,搞「台獨」就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只會「禍台」「害台」,只會讓台灣企業、民眾利益受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