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提名為國務卿的布林肯在他的確認聽證會上對台灣議題做出明確表態,強調美國對台灣安全有不分黨派的承諾,這個承諾在拜登政府主政下「絕對會持續」,如果中國對台動武,那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此外布林肯還表示,將依據《台灣保證法》為美國與台灣的交往「創造更多空間」。
布林肯2021年1月19日在參議院外委會就他被提名為美國國務卿的確認聽證會上回答議員提問。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星期二(1月19日)就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國務卿提名舉行確認聽證會,布林肯在答復幾位議員關於台灣的提問時做出上述表示。
外委會主席裡施(Adam Risch, R-ID)在聽證會一開始的開場白裡就表明,他希望拜登政府能以不分黨派的方式來應對中國共產黨對美國帶來的挑戰,「那些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去年消滅香港的自治,使得台灣前途的問題變得更加急迫和嚴肅。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和擴張急劇地改變了印太地區的力量平衡,不僅侵蝕了傳統的威懾,也為美國的軍隊和在印太地區的同盟及夥伴帶來風險。」
在聽證會上,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 R-UT)先問到布林肯如何看待台灣在美國地區利益上的角色。
布林肯表示,美國對台灣有長期和不分黨派的承諾,如《台灣關係法》和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聯合公報,「那些承諾的一部分是要確保台灣有能力防衛自己不受侵犯。那是一個在拜登政府下絕對會持續的承諾。我們會確保台灣有能力這麼做。」
布林肯說,他希望台灣在世界上扮演更多角色,包括在國際組織中,只要那些國際組織不要求國家資格為會員,台灣都應該成為會員,對那些要求國家資格為會員的國際組織,台灣也應該有其他方式能夠參與。「我們自己與台灣的交往也應該被審視」,將卸任的國務卿已經採取一些措施放寬規定,他將依據《台灣保證法》對此進行仔細審視。
布林肯也提到,他曾經在蔡英文競選總統期間在國務院與她見面,在蔡英文成為總統後也曾經以副國務卿身份和她交談過數次,對台灣的承諾是他非常嚴肅看待的問題。
在答復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 R-SC)關於美國對台政策是要保障台灣民主的問題時,布林肯重申,美國對台灣有深遠、長期和不分黨派的承諾。
「那就是《台灣關係法》。我們必須確保他們有手段能威懾侵犯、捍衛自己。我希望看到台灣在世界上有更多的接觸。從很多方面來說,它是一個民主模範,一個強勁的經濟,也是一個科技中心。當然,他們對新冠病毒疫情的處理也可以提供我們許多的經驗。」
格雷厄姆接著表示,如果共產黨中國決定對台灣使用武力,那將對全世界帶來影響,是否公平而言,他們也將付出重大代價呢?布林肯答復說,「那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That will be a grievous mistake.)
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 R-TX)也在聽證會接近尾聲時問到,布林肯在聽證會過程中不斷強調,美國必須加強與盟友合作以抗衡中國的重要,但台灣也是美國重要的地區盟友之一,布林肯在擔任副國務卿時國務院有嚴格規定,「禁止台灣在美國聯邦設施展示具有台灣主權的象徵」,他是這些政策的公開批評者。
克魯茲說,最近國務院已宣佈將廢除這些政策,他認為這是正確的做法,美國應該尊重台灣,並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台灣,而且「強化台灣可以協助地區及美國對抗中國」,他問布林肯對此事的看法,以及布林肯是否會恢復過去的舊政策。
布林肯答復說,正如他先前說過,他曾在國務院接待過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也和她交談過多次,那本身就有其重要性,而且現在有《台灣保證法》,他相信這個立法的要求是觸發國務院及蓬佩奧國務卿採取相應作為的部分原因,如果這個過程還沒結束,他希望看到它能夠完成,以便確保國務院遵循這個立法的規定,因為這個立法的目的是要為美國與台灣的交往「創造更多空間」。
1日之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美國候任國務卿布林肯19日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的涉華表態等相關內容提問。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網圖
華春瑩表示,關於布林肯先生在參議院聽證會上涉及到中國問題的一些表態,我想作三點回應:
第二,中方在中美關係、台灣、涉港、涉疆等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中方致力於同美方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同時將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利用有關問題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抹黑中方形象。
第三,我們希望美方正確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同中方相向而行,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這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大家可能會覺得俄羅斯的工業繼承了蘇聯「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產業結構,但這個說法在現今並不準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未能實現經濟轉軌,整個工業部門都處於低迷的發展狀態中。原本孱弱的輕工業未能實現顯著進步,而曾經強大的重工業,也不斷衰落。
那麼,俄羅斯人需要的工業製品都從哪裡來呢?答案是中國。
據內地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憑借冠絕全球的工業生產能力、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日趨密切的雙邊關係,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製造,已經「承包」了北方鄰居的衣食住行。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眾所周知,俄羅斯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然而,俄羅斯也是所謂「資源詛咒」的典型案例。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令俄羅斯始終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國內製造業發展相對落後。
當下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原材料基地,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圍繞原材料展開。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原材料部門,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燃料能源,大部分投資也流向了採掘工業。2016-2018年,能源、原材料相關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63%增至67.5%。
原料很多,產品很少。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始終與國際貿易高度融合。也就是說,俄羅斯需要把國內的原材料賣給外國,並從外國購買各種工業製品。
具體來說,俄羅斯賣得最多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和瀝青;而買得最多的則是機械設備、電氣機械和交通工具。
剛好,俄羅斯的南方好鄰居中國,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又有天量的工業產能。於是,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
俄羅斯賣給中國的,絕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氣之類的原材料及其粗加工產品。
那麼,俄羅斯從中國又買走了什麼呢?四個字:衣食住行。
先來說「衣」。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服裝(針織和非針織)超過30億美元,在同類全部進口中佔比超過50%。
同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34億美元的鞋子,佔俄羅斯鞋類全部進口的76%。這些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的義烏、溫州、廣州和佛山。
此外,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俄羅斯人民還離不開羽絨服和皮草。這份溫暖,由江蘇常熟、河南台前以及浙江海寧承包。
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超過2億美元的羽絨製品,佔俄羅斯羽絨製品全部進口的98%;還有5億美元的毛皮、人造皮,佔俄羅斯此類全部進口的92%。
然後說「食」。雖然俄羅斯不太從中國直接進口食品,但用來生產食品和日常吃飯的工具卻離不開中國。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各種農用機械,而中國作為農機強國,能夠生產14大類、95小類、3000多種農機產品。
機電產品是中國對俄出口第一大類商品,佔中國對俄出口總額的49.8%。俄羅斯一直是中國農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中俄機電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俄羅斯人的餐桌上還擺滿中國製造的餐具。2023年,俄羅斯63%的進口餐具來自中國,合計價值超過12億美元。
至於「住」一個俄羅斯人的房間里,很可能擺滿了來自中國佛山、東莞和廣州的傢具和床品。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15億美元的傢具和床上用品。
同時,俄羅斯人的房間還會插滿來自中國的家用電器。俄羅斯市場上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中國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方面均名列前茅。在歐美品牌退出俄國市場之後,中國品牌更成為俄國顧客的心頭好。
目前,海爾已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緊隨其後的還有小米和海信。此外,海爾還是俄羅斯排名第一的洗衣機品牌。
「行」則更是中俄貿易的重頭戲。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汽車及配件,佔同類全部進口的80%。
這一年,俄羅斯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本土品牌伏爾加,排名第二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長城汽車,第三則是吉利。還有,奇瑞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衣食住行以外,中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俄羅斯市場大放異彩。中國品牌手機在俄羅斯佔有率已過8成,紅米、傳音和Realme名列前茅,而華為則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平板電腦品牌。
可以看到,承包俄羅斯人民衣食住行的商品,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兩大經濟中心——長三角和珠三角。
但是,價值千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光是製造還不夠,還需要合適的物流運輸服務才能完成貿易。這時候,北方城市的口岸就要閃亮登場了。
其中,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和服裝大多會通過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這座口岸也是中俄貿易最重要的口岸,承擔了陸路運輸60%的貨運量。服裝、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則會走黑龍江的綏芬河口岸及黑河口岸。化工產品則通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
大連港和天津港則是海運的主要擔當,汽車和機械設備主要會通過這裡進入俄羅斯。
此外,哈爾濱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也日益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運輸手段。
可以看到,隨著中俄貿易關係的深化,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經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無論是衣物、食品,還是日常用品和科技設備,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自中國,極大地滿足了俄羅斯人民的需求。
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26.3%,歷史性地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到2401.1億美元。
在地緣政治背景下,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有望在更加多元的領域展開,包括高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領域。
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將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展。
2023年,兩國簽訂了關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建設的多個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已陸續啓動。
中俄之間的鐵路運輸路線已經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貿易通道,特別是「中歐班列」將進一步擴大運輸量。2023年,「中歐班列」中經由俄羅斯的貨運量增加了近30%,兩國之間的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高度成熟。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國的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AliExpress),已經成為俄羅斯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預計未來幾年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也將顯著增長。
在貿易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量土地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場地。2018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約有220萬公頃土地為農業用途,中國人參與經營的土地約佔16%。
可以預見,未來中俄經濟將形成更加緊密、相互依賴的局面,為兩國的長遠發展提供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