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俄羅斯國內的亂局持續,因為反對派領袖納瓦利內回國引發的抗議一直無休無止。
俄羅斯總統普京發怒了。
就在大年初三(2月14日),普京在與俄各大媒體總編座談時說,國家取得的成就惹惱了西方反對者。
普京會見記者時表示,國內發生的抗議活動,正在被外國敵對勢力利用和操縱。「一旦我們開始穩定下來,並重新站起來——遏制政策就會隨即出台。」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俄各大媒體總編座談時說,國家取得的成就惹惱了西方反對者。
俄羅斯總統普京。
普京指出,反俄勢力早就在利用那些野心勃勃、權力欲熏心者(指俄國反對派)以達成自身目的。「從來便是如此,自古以來皆然,無論是當代,還是在更為久遠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醖釀及進行階段」。
普京認為這一切毫無新意,「野心很多、能量很多、希望賺更多的錢、謀求權力……這一切都被利用到極致」。
莫斯科的示威,普京直指是受到外國操控。
他在提到非法抗議時說,納瓦利內「恰恰在此刻被利用,恰逢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國家的民眾因疫情感到疲憊,鬱積的憤怒爆發,出現不滿,包括對生活條件、收入水平的不滿」。
普京承認,現在「人們生活變糟了」。他指出:「無論怎麼說,疫情也罷,非疫情也罷,生活總之更糟了……這是誰的過錯?領導人的。總是有領導人的一定原因在內,這沒辦法……當然,在歐洲、在其他國家、在美國,都有人企圖利用上述局面。在我國也是如此。他們已經利用了!」
普京說:「我們取得了很多成就。這已經激怒了他人。」他指出,俄專家研發出新冠疫苗並在全球首個獲得國家批准,但這並非本國專家取得的「唯一成果」,他還列舉了俄在新武器研發方面的成就。他說:「在軍隊建設領域,跟疫苗一樣,最初也被嘲笑。我記得自己介紹了已列裝俄軍、開始戰鬥值班的現代化新式武器。最初是譏笑,稱之為胡說、假新聞,是臆造的……如今,這一切又被截然不同的情緒所取代……他們又開始說,若要繼續圍繞遏制軍備競賽展開進一步談判,必須將我們的新式戰術及戰略武器納入談判當中。至於‘先鋒’以及我們的其他所有高超音速導彈,就更無須贅述了。」
普京指出:「我們剛剛穩定、剛站起來,遏制政策迅速從天而降……我們越強大,遏制政策就越變本加厲。」
他表示,儘管局勢錯綜複雜,但「我們在後蘇聯地區的影響力卻在不斷增長」,「當拆散蘇聯時,那些人應當明白,獨立國家開始成長,會帶來各種後果……但近年來,我們在當地的影響力上升,又引發了西方國家的擔憂。這也成了我們遭排擠的原因」。
他提到,對俄的遏制也體現在經濟上,「遠在巴黎統籌委員會(成立於1949年、對蘇聯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多邊出口管控的國際機構)的禁運清單無人取消,甚至在90年代還大行其道。不過是因為我們逐漸站起來、穩定了高加索地區局勢後,才愈加重視此事」。
他說,西方媒體將他本人描述為「長著獠牙且滴著血」,「這樣的畫面不勝枚舉」。
在普京看來,反俄勢力借助渴求權力者來推行對俄的遏制政策,「利用這些人顯然不是為後者的利益服務,而是為敵人自己」。
普京說,上世紀80年代末,包括潛艇、飛機、中程導彈在內的俄羅斯武器遭銷毀,「我相信,在討論給全球緊張局勢降溫時,這幫人一定會要求採取類似的決策(即銷毀俄最新武器)」。
普京威脅作出反制,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我不想人為地切斷任何東西……但是當一些敵對行動已經在進行之中,那麼我不排除這種情況,對我們國家發動敵對行動是不可接受的。」
也就是說,如果遭遇敵對行動,該切斷外網就切斷外網。
在普京強硬放話的前兩天,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也放話,如果歐盟再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那俄羅斯已準備好與歐盟「斷絕關係」。
此前,俄羅斯和歐盟已經互相驅逐了多名外交官。
特朗普親俄,拜登討厭俄羅斯,他上台後不會停手。在普京眼裡,俄與西方的格鬥,正在展開。
北溪2號輸氣管。
目前最尷尬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俄國與西方的關係惡化,默克爾仍然堅持要與俄國建設,但雙方的對立逐步惡化時,這個項目怎樣持續下去呢?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接受英媒《每日電訊報》專訪時稱,英國為了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已經變得「順從」,更以「吸血鬼」來形容中國,警告英國不要深化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英媒質疑,納瓦羅的言論,顯示其脆弱及好戰,對中國在英國仍擁有大量投資的現實耿耿於懷。
據《每日電訊報》5月4日報道,納瓦羅宣稱英國放任北京將經濟實力擴展到全球,抨擊英國與中國重新接觸的舉動。他指,關稅談判期間,與中國的接觸將是「非常危險」;認為英國過度受隱含附帶條件的中國「恩賜」影響,警告英國應避免成為中國傾銷貨品的地方。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英美關稅貿易談判期間,挑釁中英關係。
《泰晤士報》稱,納瓦羅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解放日」關稅政策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其言論引起英國官員的擔憂,因他們正努力與歐盟和中國建立更緊密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同時又希望不要觸怒白宮。
去年7月,英國工黨贏得大選後,一直在推動與北京重啟溝通,採取「平衡」、「務實」的態度,認為孤立中國、「假裝中國不存在」,不符合國際現實與英國利益。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和外相林德偉先後訪華,都強調與中國建立穩定、平衡關係的必要性。《每日電訊報》說,李韻晴最近也表示倫敦是中國資金的「天然家園」。
英國財相李韻晴多次訪華,今年一月與國家副主席韓正會面。 AP圖片
對於納瓦羅的言論,英國政府發言人回應指,本屆政府將始終以警醒的眼光、清晰的戰略來處理英國與中國的關係,英國的國際貿易方針將繼續致力於促進英國的長期繁榮,但同時在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絕不退讓。
英國iNews網站刊登題為「英國不會對中國俯首稱臣,但世界舞台也並非美國一家獨大」的評論文章稱,納瓦羅在英國尋求與美國政府協商關稅問題的敏感時刻,抨擊英國政府,此舉暗示美國對英國及其歐洲盟友的敵意。
文章認為,納瓦羅可能對中國在英國仍擁有大量投資的現實耿耿於懷。因為均富會計師事務所發布一份報告顯示,到2023年,英國有970家公司實際上由中國所有,創造了超過5.9萬個就業職位,收入超過1160億英鎊。該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對英國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章又稱,納瓦羅的言論表明,在這場貿易戰中,美國存在弱點。縱使這些言論與美國政府一貫的強硬立場相符,但也掩蓋一個事實,因為特朗普和納瓦羅的關稅策略,全球貿易關係如今已岌岌可危,納瓦羅或許希望看到英國政府為達成與美國的協議,而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舉措,但這一干預行為可能遭到來自美國國內的反對。
雖然英國僅遭美方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基本稅率10%,但英國仍未能躲過特朗普對汽車和鋼鋁製品實施的25%關稅。儘管批評英國的對中政策,但納瓦羅說,英美貿易協商持續有進度。美國副總統萬斯近日曾對英美盡速達成協議表示樂觀。
不過,英國與歐盟19日將舉行峰會,英、歐官方皆已釋出擬加強合作的訊號,各界預期雙方將就經貿和安全議題推動進一步整合和協調一致,包括在食品法規標準、碳交易等領域。特朗普此前曾指歐盟的存在是為了「搞」美國,又指控歐盟對進口美貨刻意設置障礙。
但英國官方曾強調,英國不需在歐盟和美國之間選邊站,兩者對英國都很重要。食品法規標準是英美貿易協商一大潛在難點。和歐盟一樣,英國目前不開放進口經賀爾蒙處理的牛肉、以及經氯洗滌的雞肉。若英國不願鬆綁食品規範,納瓦羅說,英國將為此付出成本。
在特朗普的經貿財政團隊中,納瓦羅作風一向屬激進派,信奉「關稅」作為政策工具的效用,主張美中應經貿脫鉤、世界應孤立中國。 納瓦羅在特朗普第一及和第二任期皆位居要職;對其「生存之道」,納瓦羅曾說,準則是「全心全意協助特朗普總統實現願景」,且「絕不邀功」,但永遠要「願意出面承擔罪責」。至於去年7月上台的英國工黨政府,則主張對華持平衡、務實態度。
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在5月3日的公開活動上表示,經貿關係不是零和遊戲,貿易壁壘如同抽刀斷水。他強調中美經貿合作總體是平衡且雙贏的,美方若濫施關稅,最終「損人害己」,將干擾企業正常經營與民眾生活,甚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破壞世界經濟穩定成長。「我們不願打關稅戰,但不怕打。我們堅定維護的不僅是自身正當權益,而且是國際經貿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