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年輕人說:我搵得雞碎咁多,點儲錢?
正因為剛出來打工的職場新人認為,賺錢少不易存錢,既然存不到錢,就放任去花費。漸漸而變成「月光族」,每個月的銀行戶口都「清倉」。

相反,作為年輕的打工仔只要稍為扭轉觀念,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盡量每天儲存一元或10元,在平日吃喝玩樂又積極一點「知慳識儉」,日子有功,雖不會立即成為富翁,但也不致會變成個個月都啃盡薪金的「月光族」。
如果你是剛進社會工作的話,不要少窺每天從薪金中取出的十元八塊,這個小數目,將會成為你財產的一部分,甚至是你未來置業或退休的一筆儲備金。
此外,能夠儲起一筆金錢更可助你在失業或離職時,作為生活上應急之用。不過,若從現在開始早著先鞭儲蓄起來,為將來的退休鋪路,那就更加可以妥善地為自己的財務做一個全盤的理財計劃。
當然,短時間的理財不是能一朝一夕就可搭建成「金字塔」,而儲蓄金錢或計劃退休也不能一蹴而就,無論你是甚麼年齡,或你打算兩者同時進行的話,理財專家表示,坊間有一種「階梯式存錢法」,可作為你展開積少成多儲蓄的第一步,另配合其他理財方式,相對可以較有效率地管理財務。
1. 持之以恆積少成多
坊間這種「階梯式存錢法」,無論你是儲蓄甚麼幣值金錢,在開始進行儲錢前,必先定下以一年為儲蓄期,即以52周計算,而每周儲蓄金額也是從基本的10元起跳,每周增加儲蓄額可以跳至20元或30元,如經濟條件許可的話,可以自行增加存款額,視乎個人的入息狀況而定。
舉例說,第一周存款10元;第二周開始,比上一周多存10元,即是第二周的存款為20元;第三周起又多存10元,即存款30元,如此類推。
當一年之後,你存款戶口將會有一筆固定的金額,而這個定期「加碼」的存款,將會成為你的穩定資金。若你計算未來數年,以至十來,甚至將這儲蓄方式持續至你的退休計劃,戶口裏的累積金額會是一筆可觀的數目。
2. 決定個人理財目標
理財的方式可因應每個人收入條件不同而有別,不過,理財時預計息率(即使是相對保守的)是必須的,因為你可計算到在數十年後你的投資組合會增長至那個地步。問題是沒有人能準確預測自己將面對的息率,推而廣之即個人組合的回報。
此外,在正常情況下,投資者每一年亦會賺取不同的回報,令現時作猜測變得難上加難。因此可選擇根據可按控制的因素,來為自己訂立可達到的目標。例如,你可決定每月存入儲蓄戶口的金額等,讓自己嘗試得到較佳的預測。
3. 留意投資環境常變
儲蓄之外,透過投資可增加財富的方法之一,但不少人都喜歡爭論說,投資有必贏的策略。可是你須明白的是,任何投資在合適的時間看起來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最大的問題是,大多數人改弦更張,在投資的值得已水漲船高後仍盲目追隨,因此而容易損手,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投資者,更需清晰投資市環境,不可以個人的喜好而作出決定。
相信大家還記得有不少股市環境,當股市已經崩塌,而且面臨持續已久的牛市邊緣,卻仍有不少人吹捧可持有更多債券或基金。又如儘管市場已經翻了三倍價值,大家還在談論分紅股。波詭雲譎的股票市場時升時跌,投資在長期表現欠佳後回彈是常見現象。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可達至投資增長的方法有不少,最重要的是堅持自己所選的投資路線,不能亦步亦趨而亂大謀。如果不得不改變路線,你可在堅持一段時間仍未能有回報,則應考慮變更策略。
4. 存款培養理財習慣
無論任何人理財,都不需要等待有完美的投資計劃才開始進行,就算是開一個儲蓄戶口已經可以實踐理財計劃。關鍵的是,一定要有行動開始儲蓄,就算是小數目也好,可以的話就存進戶口去,財富就是這樣儲蓄而來。
事實上,因為你在儲蓄時可以同時學習有關理財竅門,並可因應個人的狀況自由地作出調整。即是當你習慣儲蓄後,其實也是開啓理財之開,接觸到有關投資的事情,當這樣輕鬆地邁出第一步,習慣以後就可不斷調整或改善理財的方式。
5. 計算所需退休金額
若你現在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都不妨開始儲存能足夠支付退休後的生活費,並計算其所需金額,以免在你的理財計劃中做好調配。因他們希望提升財政保障。
當然延遲退休可賺取更多的金錢,但你永遠無法知道自己會失業或失去工作能力,故此想擁有無憂的生活,花一些時間思考自己對退休生活的理解與追求,然後當你實現目標後,便可將理想變成現實。
故此,現在你若是20多歲的年輕人,在儲蓄時及早將收入的一部分作為退休金額,將會令你在未來的生活過得較輕鬆自在,甚至可以有條件選擇另類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