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薛永恒稱本港融入大灣區發展 在融資基礎科研有優勢

政事

薛永恒稱本港融入大灣區發展 在融資基礎科研有優勢
政事

政事

薛永恒稱本港融入大灣區發展 在融資基礎科研有優勢

2021年05月07日 16:40 最後更新:16:57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帶來新的黃金機遇,而香港融入大灣區更是政策大方向。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指,香港在大灣區具有獨特的優勢,包括香港的大學具雄厚的科研實力,而香港在生命健康及醫療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等均是香港的科研強項,同時港府亦有透過傑出創科學人計劃,招攬各地人才等,他相信以上提及的香港優勢,亦能配合國家需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攻關,加強基礎研究,以及發展多項科技領域的特色,認為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可以配合「香港所長,國家所需」的方向。

薛永恒稱本港融入大灣區發展 在融資基礎科研有優勢

薛永恒稱本港融入大灣區發展 在融資基礎科研有優勢

薛永恒續指,香港在上市融資、大學基礎科研及應用科研範疇相當出色,但礙於香港土地面積有限,原件製造和高端生產等領域只能有限度發展,但大灣區城市卻在這些領域相當具成就,認為香港在大灣區可以互補長短,彌補目前在這些領域的不足,讓大灣區出現一條完美的創科產業鏈。

薛永恒指香港融人大灣區發展中,在基礎科研及上市融資範疇均有優勢。

薛永恒指香港融人大灣區發展中,在基礎科研及上市融資範疇均有優勢。

至於大灣區的創科機遇,薛永恒指,內地從事科研人員由2015年376萬人,增加至2019年461萬人,成為世界第一;國內的電子商貿交易額亦由2013年的26.1萬億元,大幅上升至2019年的34.81億元;同時《金融時報》早前指世界500強企業,在去年有133間來自中國,超越美國成為榜首,上述種種跡象亦顯示國內具有巨大的創科發展機遇。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與團結香港基金,就香港青年於大灣區創業的挑戰,發表聯合研究報告,並提出10項政策建議。

大灣區。資料圖片

大灣區。資料圖片

研究團隊走訪大灣區6個內地城市,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肇慶和惠州的13間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與包括於當地創業的人士等95名持份者訪談,透過基礎服務、資源對接、孵化能力及可持續性4方面,分析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實際情況。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10項建議當中,包括推動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在香港成立服務中心,向香港創業青年提供選擇和入駐基地及公司註冊等服務,並建議兩地雙創基地互推互認機制,為雙創基地初創企業搭建平台,配對公私營機構業務需求。孵化能力方面,報告建議擴大企業跨境徵信合作範圍,允許港青港企透過預期能獲得的政府補貼和獎勵,作為抵押或擔保來獲取銀行貸款,以紓緩現金流不足。而為加強可持續性,報告同時建議,建立制度為私營雙創基地提供資金保障。

大聯盟秘書長、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表示,有關建議措施是希望加強兩地在創業政策方面的合作,從而推動資源共享、簡化創業流程,並培育更多跨境創業項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