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希望網民關注她的同時,也多關心殘障人士面對的困難。
四川一位女生小時候不幸因交通意外被截去雙腿,從此用雙手撐著板凳移動,但她選擇樂觀面對困境,用功讀書,在高考以優異成績考上四川師範大學,在學期間多次獲頒獎學金,近日更獲保送升讀研究生。
網上圖片
四川師範大學學生黃歡4歲時遇上交通意外,為了保命只能截去雙腿。日常生活中,她可以輪椅代步,但校園內需要不時上下樓,就需要以雙手撐著板凳「行走」。「其實還是會有很多人,就是可能形容的異樣的眼光,就是有驚訝,然後又覺得奇怪之類的。我其實還是有的時候會刻意避開他們的目光,現在覺得無所謂。」
網上圖片
縱使生命中充滿挑戰和磨練,黃歡仍樂觀面對,自幼努力學習,在高考中以559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四川師範大學,在學期間曾獲頒「第七屆大學生年度人物」、6次學習獎學金、以及2次國家勵志獎學金,近日更獲校方保送升讀企業管理專業的研究課程。
網上圖片
求學路上,黃歡雖然面對許多生活不便,但她也不是孤軍作戰,她的室友吳晗不時主動幫她代買生活用品和食物,亦不時互相探討疑難問題。吳晗也直認很欣賞黃歡自立自強、堅韌樂觀的態度:「根本就不會把(黃歡)當做一個殘疾人,就真的是普通人在相處。(黃歡)就是從來不會把負能量帶給我們,帶給我們永遠都是那種正能量。我覺得她在學習上特別努力,有的時候晚上經常洗完澡出來就看到她在自習室,一個人在學習,學到很晚。」
網上圖片
在疫情期間,黃歡也主動參與家鄉疫情防控卡點志願服務活動,獲當地傳媒廣泛報道。「我們殘疾人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我覺得只要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去獲得一些進步和成長就是我們最珍貴的意義。其實我也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也在普通地按大學生那樣,享受大學時光,然後認真學習。」
網上圖片
黑龍江一名64歲婦人「倒貼錢」辦養老院,21年間照顧近3000名長者及弱勢群體,獲社會廣泛讚譽。
影片截圖
婦人「倒貼錢」辦養老院照顧長者及弱勢群體
綜合內媒報導,黑龍江雙城市一名64歲婦人劉湘雲用整整21年光陰創辦了一所「倒貼錢」的養老院——德福老年公寓。21年來,她憑藉著熱忱與善心,悉心照顧了近3000名長者,其中有超過50名殘疾、精神障礙及智力障礙患者,她的無私奉獻於近日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養老院最初用於安置婦人公婆及鄰居
據悉,德福老年公寓於2004年成立,最初是劉湘雲計劃用來安置公婆和鄰居的地方,「一開始我只想著照顧公婆和附近的鄰居,就像是開了個托老所一樣,讓他們有人照顧。」早年的德福老年公寓條件極為艱苦,「那個時候一個老人一個月是240元(人民幣,下同,約255港元),包吃包住還伺候他們,那個時候條件很艱苦」。儘管生活拮據,劉湘雲卻從未讓長者吃過剩菜剩飯。她的細心照料,感動了許多長者。不少長者更是自發地為她「打廣告」宣傳。逐漸地,公寓的長者多了起來,口碑也慢慢傳了出去,日子步入正軌。
影片截圖
精神障礙長者的到來改變公寓走向
然而,一名精神障礙長者「芬芬」的到來,意外改變了公寓的發展走向。劉湘雲回憶,「那是養老院開業不久,『芬芳』進來找水喝,喝完就說餓了,我又給她做了飯,吃完都晚上八點多了,我讓她回家,她卻死活不走,說這就是她的家。」看著對方髒兮兮又無助的模樣,劉湘雲實在不忍心讓對方流浪街頭,於是便收留了對方。沒想到,這一住就住到現在。
婦人持續收留被遺棄及弱勢人士
自此之後,越來越多被遺棄或流浪街頭的弱勢長者及殘障人士被送往公寓,「那些年,我『撿到』過凍掉手指的,也在市場領走過患精神疾病的。」因為劉湘雲這份善良與無私,德福老年公寓逐漸在當地建立了口碑,愈來愈多殘疾人、精神疾病患者和智力障礙患者的家人將長者或子女送到這裡,之後便失去了聯繫方式。
影片截圖
困難重重仍堅守養老院至今
目前,德福養老公寓共有50名長者,其中8名長者不收費,其他長者原本應每月正常繳費約800元人民幣(約850港元)。不過,入住公寓的長者大多無力支付這些費用,有些人甚至欠費長達3年之久。由於養老院的條件有限,所以這些年基本都是劉湘雲和愛人親力親為地照顧長者,「我現在年紀大了,也很少出屋了,養老院裡智障老人多,離不開人。但我從來沒後悔過,我知道自己做的是好事」。儘管困難重重,但劉湘雲依然堅守至今,「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婦人:只要我還能動,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劉湘雲也坦言,這些年來有不少愛心人士曾提供幫助,她對此心懷感恩,同時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社會人士關注並援助這些弱勢長者,「他們太需要關愛了」。關於未來,她堅定表示,「只要我還能動,這裡就是他們的家」。近日,生活報聯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向劉湘雲頒發了「正能量特別獎」以及1萬元(約1.1萬港元)獎金,以表彰她對弱勢群體的長期付出與堅守。劉湘雲用自己的善良與堅守,為這些被遺忘的群體築起了一道溫暖的避風港。
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