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財爺公佈消費券計劃詳情 登記及使用方法一文睇晒

博客文章

財爺公佈消費券計劃詳情 登記及使用方法一文睇晒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財爺公佈消費券計劃詳情 登記及使用方法一文睇晒

2021年06月18日 17:12 最後更新:06月22日 17:29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6月18日)公布電子消費券計劃詳情,5000元消費券將於7月4日起登記,Tap&Go、AliPay、WeChat Pay會分兩期發放;八達通分三期發放,市民最快8月1日就可以收錢。

財爺陳茂波公布消費券計劃7月4日開始登記。

財爺陳茂波公布消費券計劃7月4日開始登記。

1.幾時開始登記?

電子消費券登記期由下月4日開始至8月14日結束,合資格人士可透過電子或書面表格登記。如果市民在7月17日前完成電子登記,將會在首批發放時就收到消費券。

2. 如何登記?

登記方式分為電子登記和書面登記。

市民可以透過消費劵計劃網站進行登記,流程如下:

揀其中一個方法認證個人身份:「智方便」、回答兩條保安回題(曾登記1萬元現金發放計劃的市民)、上載香港身份證複本;

選定用邊家儲值支付工具收消費券;

就「在港居住」要求作聲明。

書面登記流程如下︰

6月28日起,於以下途徑索取登記表格︰電子消費券登記網站下載、郵政局(流動郵政局除外)、民政事務總署各區諮詢中心、社會福利署各區福利辦、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辦事處和客戶服務中心;

填妥及簽署登記表格及釘附香港身份證複本;

7月5日起,去郵局或指定銀行分行,將表格放入投遞箱。指定銀行有5間銀行,中銀、匯豐、渣打、恆生、東亞18區共400多個分行。

3. 幾時可以收到消費券?

政府將透過支付寶香港、八達通、Tap & Go「拍住賞」及WeChat Pay HK,四種儲值支付工具發放。選擇電子登記的市民能最快在8月1日收到第一筆消費券。

不過大家要留意,唔同支付工具的發放方式有些微分別。

如選用AlipayHK、WeChat Pay HK、Tap & Go 收取,消費券將分兩期發放,第一期2000元;第二期3000元。

首批發放的消費券第一期是8月1日,第二期是10月1日,可以合併使用,最長有效期五個月。

市民能最快在8月1日收到第一筆消費券。

市民能最快在8月1日收到第一筆消費券。

如選用八達通收取,消費券將分三期發放,第一期2000元;第二期2000元;第三期1000元。首兩期最長有七個月的使用期,如能用盡,便會發獲第三期的消費券。

首批發放的消費券如果在11月30日或之前用盡,就可以在12月16日收到第三期消費券。用唔完都唔駛驚,仲有三個時點可以走盞,最遲可以放到明年2月28日用盡前兩期消費券。

即係話,選用八達通的市民想最快收齊錢,就要登記期內首兩周完成登記,並在收取首兩期消費券後,在11月底前用畢。這便可在12月16日獲發第三期的消費券。

想攤到最長來用,就要登記期內首兩周完成登記,收取首兩期消費券後,在明年2月底前用畢。這便可在明年3月16日獲發第三期的消費券。

完成登記,收到消費券之後,本地零售、餐飲、服務業商戶的實體或網上店舖消費及本地交通費開支都用到,不過大家要留意,消費券就唔可以用來繳交政府或公用事業費用、購買金融產品、捐款、境外網站購物。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本屆政府出任此職位近3年,在加入這個「熱廚房」前,他做了30年「金牙大狀」,從沒想過轉行,更枉論成為特區領導班子的一員。在最新一期馬會刊物《駿步人生》中,林司長接受馬會專訪時透露了他當年接受邀請擔任律政司司長的「心路歷程」,也罕談私生活和夫婦相處之道。

林定國坦言,當年獲邀加入政府的第一個反應是「有點措手不及」,笑言:「30年來從沒有想過轉工,如果要轉,頂多做法官。」但當時的時間不容他慢慢考慮,大堆問題如泉湧,「我是否適合做這份工作?我是否勝任這份工作?」,但事實不會有答案,因為他從未在政府或大機構工作,根本無法比較。

林定國接受新一期《駿步人生》訪問,談及當年「轉工」入特區政府擔任律政司司長的感受。

林定國接受新一期《駿步人生》訪問,談及當年「轉工」入特區政府擔任律政司司長的感受。

他認為,這是機緣,「有這種機會很難得,對個人而言是很大挑戰,又可以為社會做點事」,況且「人家對你有信心,你怎可能沒有?」

惟他直言,進入「熱廚房」後,面對新制度、新人事,要擔當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他也經歷了一段適應期。如在推動政策的過程中,他要求自己的解說能力到位,讓普羅市民也明白法律議題,「(以往的) 溝通對象是大律師或法官,大家有共同語言,很快就明所以;但換了對象是一般市民,(我們)一定要好警覺,問別人是否明白。」

林定國熱愛香港,笑言:「去完旅行回來,在飛機見到香港風景,已經急不及待,很想回家食碗雲吞麵、叉燒飯。」因為這裡有家人、有熟悉的朋友,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係屋企,好舒服的感覺。」

目前香港面對不少挑戰,但他認為,總有你喜歡的東西,可能「係人?係環境?」,他希望為我城重拾信念:「總有一個你喜歡在香港生活的理由。要攞番信心同鬥志。」

林定國談「正義」與「法治」

不說不知,小時候的林定國,職業志願很多元化,「在不同年紀、不同階段,總想過要做不同的職業。我也曾想過,做太空人和科學家。」後來透過排除法,
按能力和興趣去篩選,「如果能力可及但沒有興趣,事情不會做得好;相反若只有興趣但能力不相配,這是嗜好,不能作為職業。」最終選擇讀法律。

談到正義與法律。林定國說,若要放一件「吉祥物」在辦公室,他會選擇「獬豸」,即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象徵公正的神獸。

他認為,每人對「正義」或有不同理解,但任何法律制度的原意,都是根據客觀標準判斷、規範一個人的行為,這是基本要求;同一宗案件的裁決結果,一方可能覺得合理;另一方或不同意,那麼公義與否,就要看是否盡力履行法律,是否按法律原意行事。同時,法律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

他說:「所謂法、理、情三個層次。法律不是鐵板一塊」,但人情不能代替法律,「執行法律時不能違反基本原則,而在某些場境下,也要考慮個人因素,但兩者不是互相排斥」。

林定國說,馬場把香港的特徵集合一起,「有高水平的運動,很國際化,氛圍有如開party」。

林定國說,馬場把香港的特徵集合一起,「有高水平的運動,很國際化,氛圍有如開party」。

一定安排訪港賓客到馬場觀賽 體驗「馬照跑」

香港,還是林定國心目中的萬花都會,「地小,但望出去好繁盛,好快就抵達郊外……中西融合,很國際化,選擇多,甚麼菜式也有,豐儉由人。」他說,若有賓客到港,若時間許可,他都一定安排他們到馬場觀賞賽馬,「跑馬活動的場地、氣氛好,本身又是很有歷史的活動。」他稱,「『馬照跑』是一國兩制下,最標誌性形容香港生活方式不變,很有象徵意義。」他認為,馬場把香港的特徵全集合一起,「有高水平的運動,很國際化,氛圍有如開party,好開心」。

事實上,旅遊和賽馬不可分割。2023/24馬季,馬會共接待9.3萬內地旅客人次;而今個馬季截至3月底,到馬場觀光的內地旅客已超過11.4萬人次。

林定國亦特別欣賞馬會對香港慈善事業的貢獻。「香港要維持低稅率制度,但社會的確有很多福利需要,如醫療、教育,如何去填補?這就需要有個強大的慈善機構,由民間主導,有能力也有組織性,與政府合作,才處理得到。」

愛黎明時分跑步 分享夫婦相處之道

雖然公務繁忙,但林定國仍維持跑步的習慣,他說,因為不需要固定場地,「時間沒太大限制,很自由。」

原來林司長很喜歡在黎明時份出發跑步,「天黑黑街上沒有人,感覺很正!」跑步無拘無束,「發吓白日夢、讓思緒放空。」他也不時跟同是律師的妻子結伴一起跑。「我係『慢吞吞』,太太好心急!」他更分享夫婦的「保鮮之道」就是溝通與關心,「要知道對方在做甚麼、想甚麼。」,認為夫妻之間性格可以很不一樣,價值觀卻要一致。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