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過度運動會「上癮」

生活事

過度運動會「上癮」
生活事

生活事

過度運動會「上癮」

2015年10月17日 18:22

你喜歡做運動嗎?研究發現過度運動跟吸毒一樣會上癮,更會出現類似戒毒過程中產生的脫癮症狀。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我們早已知道運動會引發人體產生內啡肽和多巴胺,讓人感覺更好,所以我們運動後會感到興奮。科學家認為,過度運動刺激大腦產生跟海洛因等毒品引起的類似反應。一旦暫停不運動,就會產生戒毒時一樣的症狀:渾身發抖、滿地翻滾、牙齒打讀和眼皮下垂。

研究人員認為,最關鍵是保持適度運動,不要影響生活其他方面。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研究,日後能透過運動幫吸毒者「斷癮」,以及治療因減肥進行過多運動導致的厭食症。




E-醫常識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據統計,4月27日舉行的「首爾半程馬拉松」有71%的參賽者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2023年的這一年齡段比例為59%,人數在兩年內出現了激增。

跑步成為南韓年輕人「心價比」活動

據外媒報導,隨著近期年輕一代把跑步當作「業餘愛好」,南韓出現「心價比」一詞,即「對心理滿意度和實際價格進行比較」。

觀看影片

高爾夫球曾一度流行

疫情時期,二三十歲的高爾夫球入門者大幅增加,高爾夫球場隨之繁榮起來。甚至出現了「高爾夫+青年」的流行詞。高爾夫既費錢又費時,但在不能去海外旅行、室內運動設施也關門的情況下,在綠色的草坪上穿著漂亮的高爾夫服揮杆,並拍照上傳到社交媒體,被年輕人認為是和價格相比心理滿意度很高的「心價比消費」。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疫情後年輕人重新海外旅行

疫情結束後,年輕的高爾夫球玩家銳減,因為可以去海外旅行了,又貴又難的高爾夫的「心價比」驟然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將視線投向了低成本的跑步、登山等運動。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消費的判斷標準是「自我的心理滿意度」

年輕人還會為「我心比」打開錢包。消費的判斷標準不是價格,也不是性能,而是「自我的心理滿意度」。現在隨著對個人喜好的重視,消費行為也變得難以預測,首爾大學金蘭都教授的研究小組將其形容為「雜食性動物」的消費趨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