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小孩兩階段矯齒治療大不同 牙醫教你分清楚

生活事

小孩兩階段矯齒治療大不同 牙醫教你分清楚
生活事

生活事

小孩兩階段矯齒治療大不同 牙醫教你分清楚

2021年07月10日 16:48 最後更新:16:48

小朋友的換牙期約在6歲開始,至約12歲便會長齊所有恆齒。換牙過程中會出現混合齒列,若牙齒在這段時間明顯有咬合不正的問題,就很可能需要接受「矯齒治療」,兒童牙醫會根據問題類型,建議分階段進行矯齒療程。

分階段療程意味著在兩個不同的時間進行治療,通常是為了提升矯齒效果,以及利用牙齒及骨骼的自然生長發育,避免未來需進行更複雜的矯齒治療。第一階段矯齒療程將在兒童還長著乳齒及恆齒時開始,接下來通常是一段休息期;第二階段矯齒療程則通常在大部分或全部恆齒長出後開始,以便可移動牙齒到最終位置。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分兩階段的原因?可以等到所有恆齒長出才做治療嗎?

有些問題若及早發現,會更容易糾正。第一階段矯齒療程亦稱為「阻斷性治療」,主力集中在平衡或改善顎骨發育異常,防止咬合不正的問題,引導可支撐牙齒的顎骨順利生長,亦讓恆齒有更多空間生長,對嚴重哨牙、門牙擠擁及「倒及牙」等情況尤其有幫助。矯齒醫生通常可利用兒童的自然成長及發育,在牙齒發育的可預測階段作出及時治療。

第一階段治療多數會在小孩仍長有乳齒時開始,牙醫會根據臨床情況,用不同的功能性矯正器去矯正顎骨至正常生長位置,以糾正兒童咬合不正等問題。這些矯正器可以是固定式或活動式,牙醫會根據小朋友的咬合情況及合作情況而決定,在某些情況可能需要拔掉乳齒,騰出空間讓恆齒長出。

兒童牙醫會根據問題類型,建議分階段進行矯齒療程。unsplash圖片(示意圖)

兒童牙醫會根據問題類型,建議分階段進行矯齒療程。unsplash圖片(示意圖)

大多數咬合不正的問題在完成第一階段的治療後可以獲得妥善解決,但也有少數例外情況。第一階段矯齒療程後通常會有一段休息期,待所有恆齒都長出,才重新評估進入第二階段的最佳時機。第二階段治療通常會在大部分或全部恆齒已長出時開始,治療的目標是確保牙齒處於適當的位置,以確保牙齒咬合功能良好及保持美觀。

●兩階段矯齒治療適合我的孩子嗎?

兩階段矯齒治療可讓兒童擁有健康及美麗的笑容,但要注意的是,這種治療並非適用於所有小朋友,建議於兒童7歲前讓牙醫進行第一次檢查,若有咬合不正等問題,牙醫也可以監測生長和發育情況,以便小朋友在最合適的時間得到最合適的治療。每位小朋友的牙齒咬合情況都是獨特的,需要牙醫根據實際情況為其度身訂造最合適的治療計畫。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你信任的家庭牙醫。

大家有權按自身需要選擇不同的牙科醫生,建議參閱已上載於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頁上的註冊牙醫名單,作出最符合個人需要的選擇。以上內容旨在簡單介紹相關牙科程序的性質及影響,讓大家在選擇牙醫及相關治療方法時,能作出知情的決定。

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關鍵是大家必須對不同治療方法及程序有基本認識及了解相關風險。同時,以上內容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為大家的健康著想,請向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來源:陳思昕(牙醫)

內地一名女子因3小時猛灌8杯水導致「水中毒」被送ICU,對此醫生教科學飲水法助維持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過量飲水恐造成「水中毒」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一天需要飲8杯水」的說法,認為多飲水對健康百利而無一害。雖然水對人體至關重要,體內缺水會增加心衰、中風、糖尿病等多種健康問題的風險,但過量飲水亦會帶來不可忽視的健康風險,甚至導致「水中毒」。 內地一名女子近期就因為在短短3小時內飲下8杯水,最終因水中毒而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儘管「水中毒」較為罕見,但一旦發生,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因此,眾人必須特別注意飲水量,避免過度飲水帶來健康隱患。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水中毒」如何發生?

《新浪健康派》指出,通常情況下,若飲太多水身體能夠通過排尿、出汗和呼吸等途徑排出多餘的水分,恢復體液平衡和正常機能。然而,如果在身體不缺水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短時間內快速且過量飲水,恐會導致機體內環境電解質稀釋,血液滲透壓降低,水通過細胞膜滲入到細胞內,導致細胞水腫進而引發「水中毒」,對大腦造成極大的損害。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中醫角度:水與氣的轉化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並非簡單的容器,飲水並非直接進入胃腸道,而是要經過「氣化」(化水為氣)過程,才能被身體有效吸收。水從口入胃後,需要通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升清,肺的宣降等多重步驟才能將水分布至全身。這個過程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對某些人而言,水的消化和吸收遠比消化食物還要困難。若氣化不足,水無法有效滋養五臟六腑,反而容易形成「水飲(體內水液輸布障礙、運行失常、停聚於體內所形成的現象)」現象,甚至演變為「水毒」蓄積體內,對健康產生威脅。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如何科學飲水?

一般來說,「水中毒」很少發生。不過一旦發生,就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來逆轉血液稀釋,避免死亡事故發生。因此,科學飲水對保持健康至關重要。飲水的量應根據體重來判斷,每1公斤體重對應30-40毫升水。例如,一名體重為100公斤的人,最多可以攝入4升水,但必須分次飲用,而非一次性大量飲水。

具體飲水建議如下:

1. 少量多次

每次飲水量應控制在500毫升以內,避免一次性飲水過多。如有需要,可以在3-5分鐘後再繼續飲水。

2. 避免冰水

冰水或冷飲會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功能,尤其是夏天,建議飲用18℃至45℃、接近體溫的白開水。

3. 未渴先飲

不應等到口渴時再喝水,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通過觀察尿液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補水,尿液呈淺黃色表明水分足夠,深黃色則提示缺水,應及時補充。

總體而言,水是生命之源,但適量、科學飲水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保持良好的飲水習慣,合理補充水分,才能確保身體機能正常運行,遠離健康風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