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昨日(9月11日)正式啟動,這是另一個惠港政策。
「跨境理財通」指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粵港澳大灣區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和理財產品,按照購買者身份分為「南向通」和「北向通」 。
高人話,中央經常有好政策,但外界常常講不到位。所以要有專業人士去解讀。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在《上海證券報》和《中國證券網》發表文章,解釋「跨境理財通」對中、港兩地的積極作用。

巴曙松。
據他解說,「跨境理財通」將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 增加國際資本進入內地市場的渠道 ; 為內地居民提供房地產以外的投資渠道 ; 及鞏固香港私人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文章說,「跨境理財通」凸顯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三個貨幣(人民幣、港幣、澳門元)體系」的優勢,粵港澳分屬不同關稅區域,法律制度和金融體系不同,市場互聯互通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巴曙松說,相比世界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產業方面已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金融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促進區內的金融要素便捷流動,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作用。
「跨境理財通」表明人民幣已有相當程度的開放,巴曙松說,人民幣有條件在不長的時間內,實現資本項目的完全可兌換,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創造更為寬鬆的條件。以國際貨幣國際化的經驗來看(如日元、德國馬克等),貨幣國際化進程與開放資本賬戶結伴而行。
據他表示,目前人民幣在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的子項目已所剩不多,中國資本項目7大類共40項交易中,已實現可兌換、基本可兌換、部分可兌換的項目共計37項,不可兌換子項目僅剩下3項,主要集中在境內資本市場一級發行交易環節,如非居民在內地發行股票(如IPO)、貨幣市場工具和衍生品業務。
股票二級市場已於2002年和2011年,先後發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試點,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在核定的投資額度內投資內地證券市場。2014年滬港通、2016年深港通、2017年債券通正式啟動,2019年 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全面取消,中國資本項目在股票和債券二級市場的跨境投資上已實現了較大幅度的開放。
截至2021年二季度,國際投資者持有的境內人民幣債券及股票已達到3.83萬億和3.76萬億元人民幣,總規模較2016年人民幣加入SDR籃子時增長了近6倍 。同時,國際主要央行及政府部門持有的人民幣資產已經佔國際外匯儲備的2.45%,超過了澳元和加元。
自2020年以來,國際資本加速流入中國市場。西方國家施行量化寬鬆、中國國債相對發達經濟體國債利差創下新高,2020年美元零利率水平,令中美之間利差最大接近250個基點,吸引外資流入中國債券市場,2020年外資持有的中國境內債券和股票的新增規模達到1.1萬億元和1.3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大大超過2019年的0.5萬億元和1萬億元的流入規模。
此外,中國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國債券獲納入彭博巴克萊等被全球基金廣泛追蹤的債券指數,愈來愈多追蹤這些全球指數的、包括各國央行、主權基金、國際養老基金等中長期機構投資者根據指數變化,加大配置中國資產,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程度不斷加深。

巴曙松。
目前境外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債券佔境內債券市場託管餘額的3.1%,持有的股票佔境內A股流動市值的比例超過4%,增長空間巨大。跨境理財通將為外資供另一投資內地資本市場途徑。
文章又稱,另一方面,隨著內地經濟發展,內地居民投資的需求日增,目前內地居民每人每年均享有等值5萬美元的便利化結匯和購匯額度,但不可以投資境外資本市場,對外投資只能通過規定的渠道如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後者需要規限一定額度範圍內,渠道和規模較為有限。
「跨境理財通」增加了內地居民的投資渠道,在現有的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基金互認等現有開放渠道之外,提供更多投資選擇,這也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截至2020年末,中國對外金融資產8.7萬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規模約3.3萬億美元,佔對外金融資產總額的37%,佔據對外資產首位。相對而言民間海外投資比例仍低,“跨境理財通”有利於拓寬居民個人跨境證券投資渠道。
初期「跨境理財通」試點總額度為1500億元人民幣,主要針對金融淨資產不低於100萬元個人投資者,似乎可參與者不多,但巴曙松表示,數據顯示,大灣區9城市,擁有600萬元人民幣、1000萬元人民幣及1億元人民幣資產的高淨值家庭,廣東省擁有比例分別為69.2萬戶、29.1萬戶及1.69萬戶,他們都有海外投資需求。
目前中國家庭投資金融產品佔總資產比例僅為17%,而英國、日本分別達到27%和38%,而美國則高達58%。以往內地有資產家庭或多投資房地產,巴曙松表示,愈來愈多高淨值人群,不再依賴單一資產(房地產)投資,跨境投資分散投資風險已成為共識。
「跨境理財通」為內地居民使用香港資產管理服務提供了新渠道。他說,香港是亞洲最大的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全球排名僅次於瑞士。截至2020年底,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達到34.93萬億元港幣。撇除資產增值影響,2020年淨吸資2萬億元,較2019年吸資額擴大33%,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產品多元,涵蓋上市股票、債券、公募及私募基金、管理賬戶、另類投資等多個領域,其中股票投資佔比最高,佔管理資產總值的49%。投資者來自全球各地,非香港本地投資者佔所管理資產的64%,其中來自北美洲和歐洲的投資者達到22%和11%,來自內地的投資者達到10% ,從側面印證香港市場的國際化。
對於香港,巴曙松認為,「跨境理財通」開通後,更多內地高淨值客群可以以香港為基地進入國際市場,建立全球化的資產配置,「跨境理財通」將重塑香港財富管理的發展形態,並促進兩地金融市場進一步融合。
跨境投資需要兩地監管機構更密切的溝通和配合,他說,基於「互聯互通」框架,可以提供透明、專業高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和風險控制。
巴曙松說,大灣區經濟總量、科技產業規模已獲得長足發展,「跨境理財通」則是在金融領域的重要突破,將推動大灣區在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先行一步,推進個人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