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人將「荷包」佩於腰間作飾物 西門慶竟用來專裝淫器

歷史長河

古人將「荷包」佩於腰間作飾物 西門慶竟用來專裝淫器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人將「荷包」佩於腰間作飾物 西門慶竟用來專裝淫器

2021年10月11日 10:00 最後更新:10:28

我們會以「荷包脹了」來形容錢袋滿了、有錢的意思。也會以「荷包乾硬化」、「荷包乾塘」來形容錢包沒有「水」(錢),乾了之意。

在古時,「荷包」是指佩於腰間的一些囊、帶或裝飾小品,是宮廷貴族佩戴的飾物。因色澤鮮麗,加上刺繡精緻美麗,成為不少人的恩物及收藏品。荷包要精美,從形式、紋樣、繡工到配線、布色,都經過了精心構思。後來荷包還成為身份、榮耀的標誌,在清代,皇帝曾以繡荷包頒賜群臣、侍從,以示恩寵。

更多相片
古代女子普遍腰間佩帶飾物。 (網上圖片)

古代女子普遍腰間佩帶飾物。 (網上圖片)

唐伯虎《品茶圖》(局部) 描繪了兩名仕女交換荷包。 (網上圖片)

唐伯虎《品茶圖》(局部) 描繪了兩名仕女交換荷包。 (網上圖片)

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代歲歲平安荷包,內裝有元寶、銅錢。

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代歲歲平安荷包,內裝有元寶、銅錢。

影視中的潘金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潘金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西門慶。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西門慶。 (網上圖片)

古代女子普遍腰間佩帶飾物。 (網上圖片)

古代女子普遍腰間佩帶飾物。 (網上圖片)

隨著民間刺繡藝術的發展,荷包逐步向民間普及,主要功能是在喜慶之時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或是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再者就是敬獻神佛以表虔誠之心。

荷包的實際功能在於是盛儲隨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根據內盛物的不同,演變出了很多種荷包,如「錢荷包」、「香荷包(又稱香囊或香筒子)」、「針線荷包」、「煙荷包」、「扇袋」、鑰匙袋、手帕袋等等。當時說的「錢荷包」,就是我們現在普遍說的「荷包」、銀包。

唐伯虎《品茶圖》(局部) 描繪了兩名仕女交換荷包。 (網上圖片)

唐伯虎《品茶圖》(局部) 描繪了兩名仕女交換荷包。 (網上圖片)

古人很講究「腰間雜飾」,佩戴荷包可追溯到先秦或更早。儒學經典《禮記·內則》已有佩戴飾物的記載,當時的年輕人在去往父母、舅姑處時,隨身都要佩戴香囊,以示尊敬長輩。佩戴荷包、香囊的習俗從唐、宋、元、明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應用十分廣泛,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

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代歲歲平安荷包,內裝有元寶、銅錢。

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代歲歲平安荷包,內裝有元寶、銅錢。

在小說《金瓶梅》中有寫到,西門慶擁有一個荷包,內藏的東西很特別。由於他很有錢,為了性需要,專門做了一個「淫器包」,做工挺精緻。從外邊看像個繡花荷包,誰也不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潘金蓮知道,這個荷包保存在金蓮房中。

影視中的潘金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潘金蓮 。(網上圖片)

西門慶的「淫器包」,內藏不少淫具,包括秘製銀托子。據載,相當精緻又有花紋,用了秘製中藥煮過,味道很重。原來這是醫生專為西門慶製作,也是西門慶最常用的一種性工具,用時托住「命根子」,起助興的作用:「家中袖了一個錦包兒來,打開,裡面銀托子、相思套、硫黃圈、藥煮的白綾帶子、懸玉環、封臍膏、勉鈴,一弄兒淫器。」

影視中的西門慶。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西門慶。 (網上圖片)

「自知之名」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出自於老子所寫的《道德經》,當中第三十三章有提及:「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春秋時代,齊國相國鄒忌因為相貌堂堂,身高八尺,所以被人尊稱為「騶子」。恰巧,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是體格魁梧的美男子,因此兩人不免經常被人拿來比較。

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後,信步走到鏡子面前仔細端詳自己的裝束和模樣。他越看,就越覺得自己長得的確與眾不同。整理好衣裝,鄒忌帶著沾沾自喜的神情望向妻子,並問道:「你覺得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好看呢?」

鄒忌像。(網上圖片)

鄒忌像。(網上圖片)

妻子見丈夫心情不錯,也不想掃他的興,便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笑著回答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我的夫君更好看啊!那徐公怎麼能跟夫君你比呢?」鄒忌聽到心裡樂開花了,但心裡還是明白自己其實遠比不上徐公。於是,他屁顛屁顛的跑去自己的妾侍那問道:「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俊俏呢?」妾侍對於鄒忌的突然到來感到十分惶恐,見他問自己問題,她想也不想,連忙附和道:「當然是大人您呀!徐公雖是我們有名的美男子,可怎麼都比不上大人您呢!」這次聽到妾侍的答覆,鄒忌才真的放下心來。

翌日,客人來訪。鄒忌在跟他聊天的時候,突然想起了昨天自己問妻子和小妾的問題,心想要不也問問客人好了。他清清嗓子,煞有其事的向客人問道:「您覺得我和城北徐公,誰更好看呢?」突如其來的問題使客人迷惑不已,他搔了搔頭,還是討好的說道:「徐公當然比不上您,您比他帥氣多了!」聽了三人如出一轍的答覆,鄒忌終於放下心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徐公到鄒忌家登門拜訪。本來鄒忌還興致勃勃的在門前等待徐公,可他一見徐公那氣宇軒昂的模樣馬上就心生氣餒。明明自己比不上光彩照人的徐公,為甚麼妻子、妾侍和客人都說自己比徐公好看呢?兩人交談時,鄒忌邊思考邊觀察徐公。雖想不明白,但他還是得出一個結論:自己真的比徐公要差一些。

晚上,鄒忌在床上翻來覆去,始終因為早上的事難以入睡。想到最後,他總算找到了原因,只見他念念有詞,喃喃自語地道:「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侍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看來,我是受了身邊人的恭維贊揚而認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自知之明」這個成語,指自己瞭解自己的情況和能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