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以「荷包脹了」來形容錢袋滿了、有錢的意思。也會以「荷包乾硬化」、「荷包乾塘」來形容錢包沒有「水」(錢),乾了之意。
在古時,「荷包」是指佩於腰間的一些囊、帶或裝飾小品,是宮廷貴族佩戴的飾物。因色澤鮮麗,加上刺繡精緻美麗,成為不少人的恩物及收藏品。荷包要精美,從形式、紋樣、繡工到配線、布色,都經過了精心構思。後來荷包還成為身份、榮耀的標誌,在清代,皇帝曾以繡荷包頒賜群臣、侍從,以示恩寵。
點擊看圖輯
唐伯虎《品茶圖》(局部) 描繪了兩名仕女交換荷包。 (網上圖片)
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代歲歲平安荷包,內裝有元寶、銅錢。
古代女子普遍腰間佩帶飾物。 (網上圖片)
隨著民間刺繡藝術的發展,荷包逐步向民間普及,主要功能是在喜慶之時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或是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再者就是敬獻神佛以表虔誠之心。
荷包的實際功能在於是盛儲隨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根據內盛物的不同,演變出了很多種荷包,如「錢荷包」、「香荷包(又稱香囊或香筒子)」、「針線荷包」、「煙荷包」、「扇袋」、鑰匙袋、手帕袋等等。當時說的「錢荷包」,就是我們現在普遍說的「荷包」、銀包。
唐伯虎《品茶圖》(局部) 描繪了兩名仕女交換荷包。 (網上圖片)
古人很講究「腰間雜飾」,佩戴荷包可追溯到先秦或更早。儒學經典《禮記·內則》已有佩戴飾物的記載,當時的年輕人在去往父母、舅姑處時,隨身都要佩戴香囊,以示尊敬長輩。佩戴荷包、香囊的習俗從唐、宋、元、明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應用十分廣泛,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
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代歲歲平安荷包,內裝有元寶、銅錢。
在小說《金瓶梅》中有寫到,西門慶擁有一個荷包,內藏的東西很特別。由於他很有錢,為了性需要,專門做了一個「淫器包」,做工挺精緻。從外邊看像個繡花荷包,誰也不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潘金蓮知道,這個荷包保存在金蓮房中。
影視中的潘金蓮 。(網上圖片)
西門慶的「淫器包」,內藏不少淫具,包括秘製銀托子。據載,相當精緻又有花紋,用了秘製中藥煮過,味道很重。原來這是醫生專為西門慶製作,也是西門慶最常用的一種性工具,用時托住「命根子」,起助興的作用:「家中袖了一個錦包兒來,打開,裡面銀托子、相思套、硫黃圈、藥煮的白綾帶子、懸玉環、封臍膏、勉鈴,一弄兒淫器。」
影視中的西門慶。 (網上圖片)
我們經常以「一刹那」來形容一個極短的時間,那麼這個時間究竟有多長?我們可以透過佛經記載,來了解及計算「一剎那」及「一瞬間」。
網上圖片
據了解,印度世親所著的佛經《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十二》中載,「一彈指」頃有六十五刹那。那麼「一彈指」時間多長?外界有指「彈指」是用手指輕輕一彈的時間。但「彈指」及「刹那」都是印度的梵語,是佛教中計量時間的量詞。東晉時期,和尚法顯到了中天竺求取了一本《摩訶僧祇律》,記載了:「刹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
法顯所譯的經典 (網上圖片)
所以,從以上的資料就可以計算出「一剎那」。因為,一天一夜總共24小時,有30個須臾。即是每一個須臾就有48分鐘,再繼續除下去,一個「彈指」就是7.2秒,一「瞬間」為0.36秒。所以得出,「一刹那」就是0.018秒,即是千分之18秒。也能了解,「一瞬間」比「一剎那」時間長得多了。
網上圖片
再據佛教《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記載的來計算:「百二十剎那成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成一臘縛,此有七千二百剎那。三十臘縛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剎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晝夜」據載,一日一夜有30牟呼栗多,900臘縛,54,000怛剎那,6,480,000剎那,所以「一剎那」時間為1/75秒,即約為0.013秒,即是千分之13秒。在不同佛教經典中,「一剎那」這個十分短暫的時間長短不一,其實速度大約是相機快門「百分之一秒」。
網上圖片
事實上佛教經典非現代原子科學的著作,況且萬事萬物本來瞬息萬變,不會乖乖靜止不動讓你去測量。所以經典有說法來說明「一剎那」,而且經典當中的準確度偏差可說是甚少,也證明佛陀的討論,並非如外界認為般粗糙,佛教經典的一些說法,也能達到現代原子科學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