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990年,黄念祖老居士在北京中国佛学院为三十五位岀家僧讲课,也是黄老亲自讲解自己为《无量寿经》所作注解的唯一一次全面录音。
......
你看咱们中国人,你说是谁不知道阿弥陀佛啊?所以一般都会“阿弥陀佛”!他张口而来。你再问别的佛,无量的佛呢?你看很少有人念药师佛,你看咱们释迦牟尼佛,这儿很少人去念释迦牟尼佛。谁一张口就“阿弥陀佛”,大人、小孩,这个就是这个名字啊,这个名字普闻哪。我愿意我成佛的时候,我所教授众生这一切教化,我的这个佛的名号都能够闻于十方,没有一个地方不知道的,十方世界都能知道。为什么?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现在也有很多人也是想他的名字能够闻名于世界,这个跟法藏好像是一样,实际是无有共同之处。所以,我们出家人最忌讳,居士也应该是一样,你不是为了名闻利养啊。我这个修持,我这个功夫,我这个理解,我的学问,我只是为了我能够闻名,我能得利益,这是邪见哪。这是邪,这是很坏的事情。你只是为了名闻利养啊,所以,我就示现我很能持戒,但是,你实际上动机就是要大家知道我的名,恭敬我。所以,这细微之间这些地方很要注意。所以印光法师他说,你们想做法师,想说法,甚至说法是度众生,但是这里头要提防这种心,为了名闻,再接受供养,还有为了利养啊,那这个就麻烦了。这个因果就是很不真啦。因不真,那果也不…,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
阿弥陀佛之所以要名闻十方,因为十方闻名就念佛,因为这是一个最殊胜、最巧妙的度众生的方法,“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使众生能够得度。这个愿是实现了,所以,十方诸佛都在那儿赞叹阿弥陀佛,劝众生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愿是满了,但必须要如此,你知道了这个名你才能念这个名,知道这个国土殊胜,你才愿意生这个国土。
......
我们这儿就是凡圣同居土。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他的凡圣同居土就在咱们这儿,咱们也有圣。文化大革命之前,福建的和尚到五台见了文殊菩萨。这有好多证明,亲见文殊菩萨,里头有千把多个修行人在里头,有的是喇嘛,有的是出家人在作佛事。这不就是同居吗?天台、雁荡有几百个阿罗汉都在那,也是圣。这也是凡圣同居土,但我们是秽土。他是入凡圣同居淨土,它最殊胜,他去了就是阿鞞跋致。所以,最不可思议,你说他是凡夫,他是阿鞞跋致;你说他是阿鞞跋致,他是凡夫。这十方世界之所无,十方世界是没有再有这样的例子。所以,你看诸佛都劝去极乐世界,你念《药师经》,修药师法,你成就了,药师佛派多少大菩萨护送你去极乐世界,他可以容纳你。所以,这个淨土法门,是鸠摩罗什翻译的:“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玄奘还加了一个“极”字:“ 世间极难信法”,极难信之法。有的人很念佛,可是对这些地方他还没有能信哪,他不了解;他要信了之后,他念佛可以更勤哪、更精哪。
......
“系念不乱”,不要一会东一勺西一槌的,这不成个东西了,所以,不须要达到一心不乱。怎么不乱?玄奘大师翻译得非常好,他说人到临终的时候以佛的力量,“慈悲加祐,令心不乱。”以佛的慈悲力来加护你、来保佑你,使得你的心不乱。所以,弥陀大愿之王“惠以真实之利”就在此,你只要真正的“信愿持名”,这个你做到了,阿弥陀佛就要对你负责任,他的那个愿就在你身上落实。就在你身上落实,在你临终的时候佛就慈悲加被你,令心不乱。
......
禅宗不是上根利器,你就没份。那是殊胜之法,那确实是殊胜之法,但是一般就是很高的知识分子、大佛学家,你给他一点禅宗的东西看看,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确实如此。有的人就说我懂了一点,你懂了一点更坏,你懂了一点还不如不懂。禅这个事,它是“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只有上根利器可以承当,哪里能期待于…?真是千个万个难得一个、半个。俗话所说,你要开悟,须要“七朝天子福,九代状元才”。我看这还是少说了。你把七朝天子的福报加在一块,这只是一方面,你还有九代状元的才华,这两个条件你都具备,你才有希望开悟啊。所以,那焉是普度之法?让大家认识认识、重视重视也是很好,但是,只接上根利器。
......
还要再说一句话,今天,入这个地狱,堕地狱很容易。佛教徒尤其容易,你受了戒,破戒;再有,更厉害的是谤法。很多人在谤法,有很多说法,这一宗说那一宗的不好,那一宗说这一宗的不好,种种的说法,是不是啊。还有故意打击别的人,什么种种的,这个都是地狱的因。
......
你看释迦牟尼佛到世间来,是咱们这个世间很不好的时候,是“减劫”;弥勒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弥勒来的时候是“增劫”,人都多高多大。所以,等到将来弥勒成佛的时候,迦叶从鸡足山出定,把释迦牟尼佛的袈裟献给弥勒的时候,这个袈裟只够弥勒搭两个手指头,释迦牟尼佛的袈裟。迦叶出来礼拜,大家很惊讶:怎么来个像人的虫子?这个小虫怎么长得跟人一样?因为那时候人大,看见迦叶还是释迦牟尼佛时代这样的一个身形,觉得很奇怪。后来迦叶涅槃升空,大得那就不可思议了,这个袈裟已经变成大的袈裟,弥勒披上。那时候人都不用劳动,地上自然长东西,“三会龙华”就都度脱了。这是各人的愿不一样。弥勒他是求福,多生求福,他发心在前,成佛在后,他尽去修福去了,因此他成佛的时候是一个很有福的时候。因为各人的愿不同,这不能去比较。你说释迦牟尼佛比弥勒低,这个话不行啊。不是从这比,“愿力”的不一样,各个的“愿力”。事实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如此,每一个人的前途、每一个人将来走的道路、每一个人的归宿、每一个人的成就各个不一样。何以故?现在大家每个人的心愿、志向不一样嘛。
......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那这一句就是“寿命无量愿”。“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就是佛的寿命是无量的。而且不但佛的寿命无量,国中的这一切众生,声闻、天人,一切人(就是凡夫去了他都还是凡夫,只能称他为人)都包括在内了;这一切所有,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寿命都是无量的。所以佛说“佛要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愿意众生也都得到无量光、无量寿。所以,每个众生,只要往生的,都得到无量寿。所以,这头一上来就是佛跟佛土的一切人都是无量寿。
......
现在很多人闻法他不懂啊,“佛法难闻”不是说你没有机会听见,而这个“难闻”的意思是你听见了你不懂,这是又进一层“难闻”的意思。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解如来真实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武则天多大的智慧、多大的才学,她这句话写得…,所以,现在还用她的偈子。这个人,以其德而论早就不应该选用,但是,她这几句话还是很好,所以不以人废言,“开经偈”还是念她的,“愿解如来真实义”。极乐世界就是这样,一听他就懂,焉得不成佛?又没有退缘,寿命再无量。所以,不管你根器如何,你五逆十恶,临终念佛能往生,都是阿鞞跋致、都决定成佛。极乐世界之殊胜就在此。所以,不管什么品,只要能往生就不可思议。
......
底下咱们再浅一点说,“至心信乐”是什么情况呢?就是你以一种真实诚满的心,很真、很实、很诚、很圆满的心,一种很愿意、很爱悦的心,很欢喜、庆幸的心,我能闻到这样的法非常庆幸,这样来信,这样来感觉高兴,就是“至心信乐”。
......
这个“至心”到底指的是什么心,到底怎么算“十念”?这个里头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地方引鸠摩罗什大师的话,这个最恰当,我们就可以明白我这是不是“至心”,我怎么叫“十念”。他打个比方,譬如有人在旷野中,旷野荒郊,没有人救你,碰见强盗了,他拿着枪、拿着刀要来杀你。这个人赶紧跑,“勤走”,就是赶紧跑,看见有条河,要过河,这可麻烦了,后头有追兵,前头有河,如果不过这个河那就命难保,这个时候就想要活命就得渡河。渡河的时候,我到了江边 (你得体会这个,你这时是什麽心情,怎麽体会这个心情),后面有人来追,前面是条河,你这时候心里想什么?心里全想着怎么过这个河。我穿着这个和尚衣裳渡啊?不好过啊。脱,来不及了,他追上了,怎么办呢?所想的就是这个事,怎么过河?没有别的。他不再想我还有两万块钱的帐人家没有还我,我怎么找他要帐,不会想,什么事也不想了。他这个时候就是想渡河,就这样的一个念头。就是这样的念头,你没有其他的念头了。你修行念佛就是跟这个一样,这就是对了,就是“至心”。这个很具体。不是一会又想到东、一会又想到西,一会又是这、一会又是那,就是这个,唯独就是这么一个想法了。就是这么着没有间断的念,以至达到有十句就叫做“十念”。上头都是鸠摩罗什的话。
底下就是我说的,“盖谓此时心中所思”,就是怎么样过河,没有别的念头,这样的念头叫做 “一念”,这样念头累积到十个就是“十念”,这样念佛念到第十句就是“十念”。
......
这样“一心念我”,没有告诉你一定是事一心是理一心,都好啊。就是现在你还谈不到事一心理一心,只要是先从不去想别的入手,这样的开始就可以。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远,念念不舍。”就这么专念,行也念、坐也念、卧也念,不管时间多长,念念不舍。所以,善导大师他念佛,当年长安城里头没有不念佛的,他就教大家念佛。他这个念佛,人家就问他,你念佛是怎样子?他说,你看,念一句佛就一道光。后来有位少康,他也是淨土宗祖师,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从嘴里出一尊佛像。现在我们不以这个来标榜这一些,但是确实会有这些事情。我们现在就是说,你现在不杂余念,专注这么念,就已经合乎这的“一心念”,你就这么“事念”,慢慢自然而然也就会达到“理念”。
......
所以,底下是“临终接引愿”,这很要紧,是临终佛来接引 (今天我们把这段讲完),佛来接引。“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佛跟许多大菩萨都来接他,现在他的面前,他看见了。“经须臾间”。须臾之间是很短的一个时间,四十八分钟就生到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他就是阿鞞跋致菩萨,这一愿是“临终接引愿”。
临终这个时候,人是很昏乱的时候。宋朝的灵芝师,这是一个很有名的高僧,他讲的,“凡人临终,识神无主。”这个识神就做不了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你这一生所做的善事、所做的恶事这些业种这时候都要发现。人在临死的时候,一生所作所为都要在心里头出现,做一点好事心里头很难过,做了坏事心里非常痛苦。“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有的人临终忽然要吃肉,种种很多很怪的现象。“或生系恋”,贪恋什么。“或发猖狂”,发疯。“恶相非一,皆名颠倒。”所以,临终常常是、很多是,一般是颠倒的时候。临终的时候四大分离苦不可言,再加上颠倒,这个时候要想用功,有很多人还希望临终能用功,凡夫是很难办到,你要没有特殊的修持,一般是办不到的。现在是仗什么?仗弥陀大愿加被。
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说:“娑婆众生,虽能念佛。”念佛的很多,可是浩浩见惑思惑,实未伏断,没有断,不但没有断,连伏都没有伏,压一下都没能压住。“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到临终他心能不颠倒能念佛,“原非自力而能主持”。自己的力量是没有办法了。所以,这就是一个很显着的分别,你是靠自力还是靠他力。就是禅堂里头都要用“愣严咒”。《愣严经》讲,你没有咒的加持,你打坐你不着魔的是不可能哪,你不能念咒也要把咒写在那。所以完全靠自力,种种的因缘来干扰。“自力不能主持”,底下就是《圆中钞》的话,“全仗弥陀而来拔济”,这个时候完全是仗弥陀来救济你,你虽然不是正念而能正念,这个正念是佛的加被力。我们都不可能离开加被力,现在我们做一点事情,都在佛的加被之下你才能圆满你的所愿。
我们再来引证小本的《唐译》和《悲华》两个经来证明这个临终。玄奘翻译得很详细,比鸠摩罗什翻译得还详细。大家都念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称为“秦译”。《唐译》说:“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都有,大乘、小乘都有,“前后围绕,来住其前。”住在临终人的面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佛慈悲你、加佑你,让你的心不乱。
《悲华经》就更清楚了。“临终之时”,这是阿弥陀佛说的。“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现在这临终人的前头,“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他就欢喜了,或者放心了,看见佛来接了。以这个欢喜故呢 (这儿还是少了一点儿),临命终时…现其人前…,前后围绕。这个时候…前头短了一句,前头看见佛,佛这个时候入了“无翳三昧”,“翳”是翳障。“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为说法。”这个临终人“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他也得了宝实三昧。你看由于佛现前,佛以这两种三昧力故给他说法,这个临终人闻法故,就断除了烦恼,一切烦恼、苦恼,心大欢喜,得宝实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这时候证“无生忍”。所以这个加被力,这个加被力都证明。“命终之后,必生我界。”这就显出他力门的重要。所以说临终接引是非常重要,迎现其前,接引之后就作阿惟越致菩萨。
......
善导大师所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佛为什么出现于世?“唯”是唯独,就是要说阿弥陀佛本愿之海。这两句话是中国话,中国人都听得懂,也没有多少名词术语,谁不懂啊?但是真能懂,就了不起啊。佛所以出现于世,就是专来说弥陀本愿之海啊,什么道理?其余说的那些是什么?怎么说“唯说”?是这么回事吗?能接受吗?如果不能,什么理由?对这两句话还不能懂。所以,佛经语深,一个法门的深浅不在于名词术语之多、繁难,就这两句话有什么难懂啊?但是,只有佛跟佛才能够究竟彻底懂,所以佛经说“难闻”,这才能体会“难闻”。往往在大家看见很平常的语句之中,而最深、最奇特之法就在里面,这两句话。
善导大师,日本人尊奉,现在有几千万的淨土宗,这都是由于善导大师的教化,称为弥陀化身。我们现在正在说的就是弥陀本愿之海,这是个大事,佛之所以出兴于世,就是为这个。大家出家进佛学院,也就是要听这个,那这不就是这个很自然吗。佛唯说这个,那我们也应当唯听这个,不是说别的不听,这个是核心,这个是根本,这个是归宿。那么就把本愿的功德在这个地方我们说一下。
......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以今生行善,我们这个因果很殊胜,这个力量很大,死后就生天了。可是过去老帐里头,要入地狱那本帐可以往后搁,那么生天之后,从天上下落之后又入地狱了。
以上内容根据网站资料节选和整理,如有版权,敬请联络200503w@gmail.com
200503w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