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兩國元首通話一個月後,10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貿易代表戴琪舉行視頻通話。中方就取消加徵關稅和制裁交涉,並就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產業政策等問題闡明了立場。
這是劉鶴和戴琪之間第二次通話。據新華社報道,雙方進行了務實、坦誠、建設性的交流,討論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中美經貿關係對兩國和世界都非常重要,應該加強雙邊經貿往來與合作。二是雙方就中美經貿協議的實施情況交換了意見。三是雙方表達了各自的核心關切,同意通過協商解決彼此合理關切。中方就取消加徵關稅和制裁進行了交涉,就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產業政策等問題闡明了立場。雙方同意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繼續溝通,為兩國經貿關系健康發展和世界經濟復甦創造良好條件。
10月9日上午,劉鶴與戴琪舉行視像通話。
央視旗下的公眾號「玉淵譚天」10日發文《希望美方這次可以展現誠意拿出行動》。
文章指出時隔4個多月,中美經貿領域牽頭人再通話。文章特別指出這次通話幾天前公布對華貿易政策願景時,美方就做了預告。中方是應約通話。
文章指出這次通話,有落實中美元首通話精神的時機,有解決問題的動機,但是還要觀望實質性的轉機。
文章指出9月10日的通話中,兩國元首達成共識,同意繼續通過多種方式保持經常性聯繫,將責成雙方工作層加緊工作、廣泛對話,為中美關係向前發展創造條件。
2013年12月,習近平與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在北京會面。
四個多月前,交流是「坦誠、務實、建設性」的。這一次,是「務實、坦誠、建設性」的。務實,被提到了最前邊,問題,被擺到了桌面上。
雙方談的問題,從「彼此關心」到「核心關切」。定了基調,就可以逐步開展事務性的協商溝通。
文章指出相比於之前,這次通話的新聞稿也有很大的區別,詳細、透明度高。
中方就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產業政策等問題闡明了立場。美方總談,美國企業沒辦法同中國企業「公平競爭」,以此來抹黑中國市場。但中國的成功,是改革開放政策的成功,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成功。
在通話公布的內容中,美方有一句跟中方一致的表述:中美經貿關係對兩國和世界都非常重要。
戴琪指出美國現在要尋求和中國「再掛鉤」。
文章指出6天前,美方就有過相似的表述。當時,美方用了個新詞:再掛鉤。美方很明白,中美「脫鉤」不現實。超過90%美國企業認為中國市場需求和盈利更加穩定,撤離更是無意。
中美,是「被脫鉤」的——唱戲的是你,演戲的也是你。戲外的現實,是中美的GDP占世界的41.89%,中美貿易不僅影響兩國,也影響世界。
去年,在疫情和貿易戰的雙重影響下,中美雙邊貨物貿易總值逆勢增長8.8%。今年前7個月,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更是同比增長40%。
「脫鉤」,不現實。鼓吹「脫鉤」,只會自食其果。在爭端最嚴重的時期,美國損失了1080億美元的GDP和24.5萬個工作崗位。
更疼的,是久高不下的通脹。
4月,40名美國參議員和300多家美國企業聯名表態,關稅,推高了美國通脹水平,就連美國貿易團隊,也將關稅視為通脹的影響因素。
中美經貿摩擦給美國企業造成1.7萬億美元市值損失。如果摩擦進一步升級,預計每個美國家庭的實際收入將減少6400美元。
找到了原因,想要解除困局,唯一的辦法,只有合作。
建設性溝通變成果,需轉機。
剛說完啟動針對性的關稅豁免程序,幾天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開始就此徵詢公眾意見,似乎是一點積極信號。
但同時,美方「威脅」,美國會用所有工具捍衛美國經濟利益,包括啟動新的「301調查」。
先示好,再抹黑,造牌、出牌、打牌這一套,美國,熟稔於心。
實際行動中,美國走一步,退兩步。所謂「轉機」,仍然未至。
文章指出中美關係走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美國一手造成的。徒言不足以自行,到了現在,美國既然有了解決問題的表態,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拿出實際行動。
中美關係的「世紀之問」,不是可以挑著回答的多選題,而是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單選題。
文章最後指出,怎麼做,中美雙方已有共識,雙方同意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繼續溝通,只有務實溝通,才能爭取轉機。
剩下的,就是要美方正視現實,言行一致。美方是不是真有誠意,世界,都在等著看。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日前,國際能源署發布了2024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和《可再生能源報告》,認為全球能源市場正進入由中國引領的「電力時代」,中國正在帶動全球電動汽車發展崛起。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稱,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能源故事都是中國故事。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今年10月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全球的能源轉型不應只有中國故事,更要有各國團結合作的世界故事。
「每消費3度電中,就有1度電是綠電」
據央視新聞,今年8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公布了「綠電成績單」:2023年,中國風光發電量超過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中國全社會每消費3度電中就有1度電是綠電。
綠電即「綠色電力」,是指通過可再生能源産生的電力,如風能、太陽能等。綠電的「綠色」屬性明顯,但劣勢也突出——「靠天吃飯」,受天氣、季節等影響較大,電力穩定性差。如何穩定輸出?
方法一,使用「充電寶」。
內蒙古風力資源豐富,風能資源可開發量居全國第一。
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的20萬千瓦風電基地,大功率風機矗立在遼闊的草原上,巨大的風機葉片,將草原的風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風機葉片直徑在195米左右,在額定功率下,每轉一圈,大概能發出9.3度電。風機發出的電能,通過高壓輸電綫路併入電網,傳送到千家萬戶。
因為風電「看天吃飯」,為保障電力電量平衡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風電場配套建設了40兆瓦的儲能系統。儲能裝備就好像是「充電寶」一樣,將不穩定的風電,化零為整進行存儲,有效地提高了風電利用率,而且為電力系統運行提供調峰調頻能力,提高了電力系統整體的穩定性。
方法二,「水光互補」。
位於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的塔拉灘,一度是沙塵肆虐、寸草不生,如今却是青草茵茵、羊群遍野,這裏的羊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光伏羊」。
這些變化要歸功於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的建立,這也是全球裝機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
走進園區,目之所及,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吸收著陽光,生産清潔電能。
但光伏發電同樣「看天吃飯」,比如遇到陰雨天氣,雲層遮擋住太陽,光伏電站發電能力會迅速下降。
解决方案就是:龍羊峽水電站「水光互補」,當太陽光照强時,用光伏發電,水電停用或少發;當天氣變化或夜晚時,可以通過電網調度系統自動調節水電發電,减少天氣變化對光伏電站發電的影響,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電源。
一條330kV架空綫路,將塔拉灘的「光能」和龍羊峽的「水能」串聯起來。通過「水光互補」,極大地提高了水電站送出綫路的經濟效益。
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一年可發電14.94億千瓦時,對應到火力發電相當於一年節約標煤46.46萬噸,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2.66萬噸。現在青海清潔能源進行跨區外銷,江蘇、北京等15個省區市都用上了塔拉灘生産的清潔電能。
在向外輸送「綠電」的同時,光伏板還為塔拉灘帶來了「綠化」效果。以前塔拉灘是大片的荒漠化土地,光伏電站建成以後,蒸發量、風速、沙塵都大大降低,光伏板下植被日漸恢復。
光伏板下建起了「光伏牧場」,養起了「光伏羊」。光伏板下的青草成了羊飼料,羊則成了園區裏的「除草工」,避免了雜草長得過高影響光伏板發電。同時,「光伏羊」也成為提高當地群眾收入的一個重要渠道。
提前6年兌現承諾
在中國還有很多類似的綠色工程。當下,一批清潔能源重大工程正在全力推進。
東南沿海,一個200萬千瓦的灘塗光伏示範工程正在加緊建設。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若羌100萬千瓦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建設全力推進。
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風電、光伏裝機合計達到12.5億千瓦。2020年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如今,這一目標已提前6年實現。
如今,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為各領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
中國轉型,助力全球
幾個月前,國際能源署(IEA)在其發布的《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中預計,當前和未來,全球電動汽車需求將「持續强勁增長」,而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有助於推動全球實現能源轉型。
報告預計,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1700萬輛,其中中國的銷量就達到約900萬輛,這意味著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近六成在中國市場。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的技術和競爭力目前在國際上都比較領先,電動汽車出口對於緩解氣候變暖和全球能源轉型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29.9%。中國「新三樣」的産業在開放競爭中快速發展,形成了先進的綠色産能,為全球的能源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完整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充分的市場競爭、超大規模市場,實現了新能源産業快速發展,也推動了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了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於中國創新、中國製造、中國工程。
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潘慧敏表示,目前,中國風電、光伏産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者、貢獻者。十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裝機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國的貢獻率為45.2%。
此外,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積極拓展綠色能源領域合作,一大批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為所在國提供了清潔、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