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星期日凌晨,伊拉克總理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幾乎被人暗殺。
載滿炸藥的無人機凌晨突襲總理官邸。AP圖片
載滿炸藥的無人機突然襲擊位於綠區的總理官邸,現場一片狼藉,玻璃破碎,門被震開,汽車被摧毀。7名保安人員受傷,卡迪米本人轉移及時逃過大難,沒有受傷。
點擊看圖輯
伊拉克總理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AP圖片
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遭美國無人機襲擊身亡。AP圖片
StratoEnergytics數年前已發布一款微型無人機武器Stinger.
無人機體型小、速度快,只需要提前設定程序,能夠發起集群化攻擊。
綠區是巴格達市內守衛最森嚴的地區。AP圖片
綠區是巴格達市內守衛最森嚴的地區,政府部門和機構的辦事處及許多外國大使館都設在該區。巴格達過往也發生過火箭襲擊事件,但今次是總理官邸首次直接受到襲擊。
伊拉克總理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AP圖片
伊拉克上月10日大選結束後,局勢持續處於緊張狀態。如果這次攻擊得手,會給伊拉克帶來怎樣的結果?勢必是一場新的血雨腥風。
現場一片狼藉。AP圖片
不過,比單一暗殺事件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在巴格達最安全的地方,無人機卻能夠突破封鎖,輕鬆鎖定目標,發動襲擊。
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無人機試圖刺殺國家元首。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險遭無人機刺殺。
2018年8月,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正在檢閱軍隊,向士兵發表講話。突然,3架裝有炸藥的無人機掠過列隊的士兵,向馬杜羅所在的看台發動攻擊。其中1架無人機在馬杜羅看台對面爆炸,還有1架起飛後在看台右側爆炸。第3架無人機在看台以南的建築附近爆炸。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動用無人機刺殺一國元首。《紐約時報》當時形容,「這似乎是一場爲好萊塢編寫的暗殺事件:低空飛行的無人機、半空中爆炸、總統和第一夫人閃避尋求掩護、數千名列隊的士兵四處逃散、所有這一切都通過現場直播傳向全國」。
雖然兩次針對國家元首的無人機攻擊都以失敗告終,且技術含量不高,但無人機發動軍事襲擊不容小覷。
美國和以色列搞「定點清除」,經常出動的就是無人機。美國的軍事無人機,其實就是一架高精尖戰鬥機,發射的是導彈,往往殺傷數達到幾十人乃至幾百人。
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遭美國無人機襲擊身亡。AP圖片
2020年初,美國無人機發射導彈,定點清除了伊朗傳奇悍將蘇萊曼尼,幾乎導致一場戰爭的爆發。之前的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衝突中,無人機對坦克的攻擊,也顯現了無人機在戰場的威力。
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暗殺無人機執行的刺殺任務,未來將更加讓人防不勝防。
StratoEnergytics數年前已發布一款微型無人機武器Stinger.
2017年11月,無人機公司StratoEnergytics,發布了一款微型無人機武器Stinger。這是一種顛覆性的新式武器,體積比成人掌心還小,自帶一個小型炸彈,其搭載的攝像頭,能進行人臉識別,一旦確認對方就是目標,可以一槍「爆頭」。
也就是說,這款AI武器根本不需要人手操作,只要提前在攻擊程序中輸入目標,這個微型無人機,就像一枚會飛的子彈,能自動尋找並發現目標,隨後發動360度無死角攻擊,能量足够穿透頭骨。
無人機體型小、速度快,只需要提前設定程序,能夠發起集群化攻擊。
無人機+小型化+集群化攻擊+人工智能,預示著一個全新的作戰方式的開啓。
StratoEnergytics公司當時頗爲自信地宣稱:以後,人類不再需要給勇敢的愛國者去準備棺材,現在人工智能勝任他們所有的工作,我們的自主武器很小,速度快,準確,不可阻擋。
而且,這不單止是一種戰場武器,也不單止對政壇人物是一個威脅,如果技術被擴散甚至落入恐怖主義分子之手,後果的可怕程度,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像。
人類發明了無人機,無人機又變成了廉價的殺人機器。或許,人類正面臨著一個更可怕的未來。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備受Signal群組洩密醜聞困擾的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再被爆亂下軍事指令,甚至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毫不知情,不單凸顯其難以控制,也反映白宮尤其五角大樓內部政策及指揮極其混亂,甚至內訌加劇。
路透社5月6日報道,以「赫格塞斯下令取消烏克蘭武器令白宮措手不及」為題,爆出在特朗普展開第二任期約一星期後,美國軍方向三家以特拉華州多佛空軍基地和卡塔爾美國基地為基地的貨運航空公司發出指令,停止 11 個滿載砲彈和其他武器飛往烏克蘭的航班。
路透社披露,美防長赫格塞思突下令停運援烏武器,而特朗普毫不知情。
幾小時內,來自基輔的烏克蘭人和負責協調物資運送的波蘭官員就,向美方提出大量疑問,究竟誰命令美運輸司令部(簡稱 TRANSCOM)停止飛行?是否永久停止所有援助?但此刻,美國白宮、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高級國安官員竟無法提供答案。一星期之內,航班恢復飛行。
據路透社查閱運輸司令部記錄顯示,口頭命令來自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的辦公室。運輸司令部發言人表示,是透過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收到命令。
路透社引述3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結束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但之後特朗普取消了會議。兩位了解會議情況的人士稱,會談中提出了停止對烏克蘭援助的想法,但總統並未下達停止對烏援助的指示。據兩位了解白宮私人討論的消息人士和另一位直接了解此事的消息人士透露,總統和與會的其他高級國安官員都不知道赫格塞斯的命令。
據報,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AP資料圖片
當時白宮告訴路透社,赫格塞斯遵循特朗普指示,暫停了對烏克蘭的援助,並指這是政府立場,惟當時白宮沒解釋為何該項命令被迅速撤銷。白宮發言人萊維特說,結束俄烏戰爭談判一直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局面,白宮不會詳細記錄整個過程中政府高層官員之間的每一次談話,最重要是,與特朗普就任時相比,「今天的戰爭更接近結束」。但據記錄,該次取消行動對運輸司令部造成了220萬美元的損失。1個月後,白宮宣布,拜登政府授權的暫停軍事援助的命令正式生效。
報道指,5名知情人士證實,航班暫停數日顯示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國安政策方面存在混亂,而在五角大樓,混亂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許多現任和前任官員表示,外交政策內部分歧、根深蒂固內部積怨、及缺乏經驗的工作人員,都是問題所在。
兩位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烏克蘭和歐洲官員於2月2日起詢問暫停飛行一事。運輸司令部記錄顯示,國防部長「SECDEF」曾下達口頭命令,停止飛行,但飛行於2月5日恢復。
然而,貨物運輸暫停數日,引起基輔民眾恐慌。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其後與烏方的談話中,美國政府將暫停視為「內部政治」。被取消的航班上載有拜登政府早已批准並獲得國會授權的武器。
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大部分是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交付,但仍有少量援助在籌備中,計劃今年夏天完成交付。
事實上,向烏克蘭運送武器需多個部門批准,可能需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完成。美國的大部分軍援都經過波蘭的物流中心,然後由烏克蘭代表接收並運入國。目前尚不清楚11 個被取消的航班是否是該月僅有的原定航班,波蘭已經儲存多少援助物資。
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AP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此消息曝光之際,正值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美國國務卿的通訊受包括國會在內的審查。
3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稱,赫格塞斯誤解了與總統關於烏克蘭政策和援助運輸的討論,但無進一步說明。另4位了解情況的人士稱,五角大樓內部的一小部分工作人員建議赫格塞斯考慮暫停對烏克蘭的援助,惟當中許多人其實從未擔任過政府職務,多年來一直反對美對烏的援助。有知情人士形容,當時僅是「後勤暫停」。
消息人士透露,1月30日,赫格塞斯到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並帶了一份由特朗普一些高級政策顧問起草的備忘錄,促白宮考慮暫停對烏運武,以便在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中獲得籌碼。當時,國務卿與其他參與烏克蘭政策的高級官員出席了會議,包括上周四被迫離職、預計將被提名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國安顧問沃爾茲、及烏克蘭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當時討論了美對俄烏的政策,包括可能加強對莫斯科的制裁,而停止援助烏方確實在討論中出現過。
但消息人士稱,在會談期間,特朗普再次拒絕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也拒絕命令赫格塞特在向基輔運送設備方面實施任何政策變更。
其後,五角大樓有工作人員向特朗普的親密顧問透露了暫停援助的消息,並與總統討論了是否恢復援助,惟運輸司令部已取消了 11 個航班,而當時媒體仍未知道赫格塞斯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消息人士稱,國安顧問沃爾茲最終介入,撤銷了這項決定。
特朗普上任後 承諾與俄烏合作結束戰爭,其兩位特使即基輔支持者凱洛格、及房地產巨頭、總統密友維特科夫,著手與雙方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在五角大樓,赫格塞斯的一些政策顧問私下也開始起草撤回美國對烏支持的提案。另有些人此前曾建議共和黨議員推行「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呼籲美國撤回在中東和歐洲的軍事承諾,美副總統萬斯也支持類似觀點。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內鬥使政策制定過程變得複雜,正當在凱洛格和維特科夫試圖與俄烏達成和平協議之際,他們的工作人員在幕後主張美國撤回對基輔的支持,激怒了烏克蘭官員。
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曾短暫會晤。
而華府已與基輔簽訂一項關於其稀土礦產權的協議,有美官員稱該協議是為收回美國支持烏克蘭戰爭而花費的資金。
但有白宮官員公開表示,若俄烏和談短期內再無跡象取得明確進展,美方將不再參與斡旋。美國Axios新聞網4月22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美國此前在巴黎向烏方提交了特朗普的「最終版」和平協議方案,僅有一頁紙,內容包括美國將承認克里米亞地區為俄羅斯領土,並非正式承認俄羅斯對自2022年俄烏爆發衝突以來幾乎所有佔領地區的控制權。根據方案,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但可加入歐盟,並將由歐洲國家向烏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4月25日,《時代》雜誌刊出專訪特朗普,談及烏克蘭問題時,特朗普指責基輔挑起戰爭,指烏克蘭將失去約20%的領土,克里米亞歸俄羅斯。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烏總統澤連斯基進行短暫會晤,之後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對普京不滿,聲稱正認真考慮對俄實施大規模制裁。4月30日美國財政部宣布,與烏克蘭簽署建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的協議。5月2日,路透社引述消息稱,美國官員已經敲定針對俄羅斯的新一輪經濟制裁措施,包括針對銀行業和能源領域的舉措,迫使其接受美方盡快結束戰爭的要求。但明顯,特朗普開始失去耐性,因上任逾100日仍未解決其競選期間承諾俄烏衝突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