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周瑜真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史實到底如何?

歷史長河

周瑜真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史實到底如何?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周瑜真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史實到底如何?

2021年12月30日 15:30 最後更新:16:35

《三國演義》這部明清小說,被形容「偉大」甚不誇張,因為它的影響力家喻戶曉:曹操的白臉陰險、劉備敦厚知人、還有周瑜與諸葛亮間的鬥才鬥智......

小說畢竟會將歷史藝術化處理,人物情節描述也會為切合小說發展適當加了味精。小說結終比正史更具影響力,令後世多誤以《演義》為藍本來評價歷史人物,周瑜就是一個其中的特例。在《演義》通行前,文人學士對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表現評價很高,北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著名例子。當《演義》普及,周瑜對手正是被神化的諸葛亮,瑜亮較量,周瑜被貼上器量狹小的標籤,後來更死於嫉妒:「既生瑜,何生亮!」,讓一代名將蒙冤。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據記載,周瑜儒雅風流、氣度軒昂,很有大將風度。周瑜非常顧全大局,氣量寬宏。他贏得老將程普的敬重就是例證。劉宋時期的史學家裴松之《三國志注》引用西晉虞溥《江表傳》記載,程普為江東老將,不甘心為周瑜副手,「數陵侮瑜」,周瑜以大局為重,不與計較,態度謙恭溫和,程普後來真心折服:「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程普形容與周瑜交往,如同品飲甘醇的美酒,不自覺被感染陶醉。此事後來亦發展成成語「如飲醇醪」,形容一個人心胸寬廣氣量宏大,很值得交往。

影視中的諸葛亮(左) 與周瑜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諸葛亮(左) 與周瑜 (網上圖片)

史實上的周瑜死於210年,時年僅36。作為一個政治及軍事家來說,真的很年輕。史書上說是生病,那甚麼病?不得而知。《演義》說他被孔明氣死,當不必信以為真。不過周瑜之死,與諸葛亮或許有些瓜葛。

瑜亮兩人各為其主,政治謀略水火不容。諸葛亮輔佐劉備成帝業的「隆中路線」地盤以荊州及益州為基礎;至於東吳路線則是「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即奪取荊州、益州,劃江與曹操抗衡。

赤壁戰後,周瑜與曹仁爭奪荊州南郡,打了一年多,周瑜雖取得勝利但費了很大力氣,左肋還受了箭傷。孫權拜他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駐江陵。劉備在江南,在原荊州州牧劉表之子劉琦死後自稱荊州牧,駐屯在公安。臥床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周瑜心上可有心病。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三國志·周瑜傳》載,公元210年,劉備入吳,周瑜反對借出荊州,並向吳主孫權獻計軟禁劉備,分割關、張,目的顯然要消滅劉備集團。但孫權出於當時形勢而不用,還答應把荊州南郡借給劉備。

要周瑜讓出地盤,周瑜生氣可想而知。周瑜不向劉備交割南郡,反向孫權建議出兵伐西川,《周瑜傳》載,周瑜建議趁曹操吃了赤壁大敗之機:「乞與奮威(孫瑜)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東吳進西川需出動大軍,必需謹慎,而孫瑜是孫權的堂弟,一直與周瑜並肩作戰,這也許也打消孫權疑慮,這次孫權同意讓周瑜帶領大軍西行。劉備知悉,發出警告,派兵阻攔,周瑜未敢輕進,駐屯巴丘。但周瑜這時也就死在這裡。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周瑜 (網上圖片)

赤壁戰後,周瑜一直帶著箭傷在前線戰鬥,既要防曹,又要西征;面前有劉備擋道,周瑜的計劃是難以實現,所以憂勞成疾死在巴丘,也不誇張。周瑜死後,孫權極為悲哀。他說:「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後來孫權稱帝,撫今追昔,還念念不忘指:「孤非周公瑾,不帝矣!」由此可見周瑜對孫吳政權的貢獻。

往下看更多文章

王獻之被嘲笑「管中窺豹」 嘲笑者又何嘗不是?

2024年09月06日 20:00

管中窺豹意思是從竹管的小孔裡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該成語最早出自《世說新語·方正》:「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後由此總結出成語「管中窺豹」。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幾個兒子從小就跟隨他學習書法。其中,王獻之天資極高。曾有一次,他和兩個哥哥一同前往拜訪謝安,在拜訪期間,兩個哥哥滔滔不絕,唯獨他只說了寥寥幾句。他們走後,謝安評價王獻之最為出色,因為「優秀的人往往言簡意賅」。

王羲之。網上圖片

王羲之。網上圖片

王羲之的書法名動天下,又任右軍將軍,家中門生眾多。王獻之自小性情豪放不羈,常和門生們在一起玩耍。有一次,門生們在玩樗蒲(古代的一種游戲),而王獻之站在一旁,指著其中一位門客說:「這局要輸了。 」門客不以為然,嘲諷地說:「這個小孩管中看豹子, 只看到一個斑點。」(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意思是:這個小孩子根本就不懂游戲的玩法,我們不需要理會他。王獻之非常生氣,便回應道:「我和古人相比,遠的,我自認為只比不上荀奉倩;近的,我只愧於劉真長。」於是拂衣而去。

王獻之造像。網上圖片

王獻之造像。網上圖片

荀奉倩是三國時魏國人,才學出眾。劉真長則是晉國的名士。王獻之的言外之意是說,我在才華上僅次於這兩位,其他人根本不能與我相提並論。事實上,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盡管他的成就不僅僅局限於荀奉倩和劉真長,但王獻之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敏於創新,為魏晉以來書法大家,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廿九日帖。網上圖片

王獻之廿九日帖。網上圖片

該成語提醒人們在觀察事物時不應局限於片面和狹隘的視角,而應注重事物的整體和全局。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總結出一些成功的要素,如戒除浮躁、樹立自信心等。在生活中,也存在許多類似於「管中窺豹」的情況,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找到事物中的關鍵因素,就能像王獻之一樣「未卜先知」。

有時候,通過觀察事物的一部分,我們能夠大致推測出整體的情況,就像從管中看到豹子的花紋,能夠猜測豹子的全貌一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在學術研究或調查事物時,只需要了解事物的某個方面就足夠了,而可以忽略整體或全局。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在學術研究和調查事物時,我們仍然應盡量做到全面,因為只有全面的了解才是客觀和科學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