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清朝後宮等級制度複雜 「本宮」可不能隨便稱呼

歷史長河

清朝後宮等級制度複雜 「本宮」可不能隨便稱呼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清朝後宮等級制度複雜 「本宮」可不能隨便稱呼

2021年12月21日 10:00 最後更新:12:41

清宮電視劇中非常多後宮妃嬪如何爭寵、互相攻訐的故事。要清楚她們的關係,就要從清宮制度著手。制度經過長時間洗禮後,已成為一套很複雜的系統。

清代後宮妃嬪與駐華大使夫人合照。(網上圖片)

清代後宮妃嬪與駐華大使夫人合照。(網上圖片)

後宮的女人依分封的等級從皇貴妃、妃、嬪等等之外,你可知道每個封位所封的名額也有限制?是否想過這些封號是從什麼時候來?且每個不同身分的妃嬪間有哪些禮儀?究竟,誰人才可稱之為「本宮」?

宮鬥劇代表作「甄嬛傳」。

宮鬥劇代表作「甄嬛傳」。

清太宗皇太極的時候,後宮制度相對簡單,只有「一后四妃」,除皇后外,便是關睢、麟趾、衍慶、永福四宮的嬪妃;清世祖順治入關後,開始完善後宮制度,皇后居中宮坤寧宮,另設東六宮及西六宮,合稱「東西十二宮」。

后妃和官位相似,是等級區分,依序是:中宮皇后(母儀天下掌鳳璽)、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在同等級的妃嬪中,兩字封號的妃嬪要稍高於一字封號的妃嬪;三字封號高於二字封號。

清代後宮妃嬪 (網上圖片)

清代後宮妃嬪 (網上圖片)

分封人數則為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及答應則不限人數。後宮嬪妃每日需至太后、太妃、皇帝、皇后與所居宮中主位的娘娘處請安,其他高位處可視情況而定。

至於稱謂方面,亦有限制,例如嬪以上的才可被稱呼為「娘娘」或「主子」,對上自稱時則為「臣妾」。妃位以上才可自稱為「本宮」。貴人以下稱呼職位即可,如「某貴人」,或「某常在」等等,對上只可以自稱「奴婢」或以自己的氏去稱呼。

清代後宮照片 (網上圖片)

清代後宮照片 (網上圖片)

后妃可配備宮女的個數目,亦有嚴格限制,例如皇后便可分配10名宮女、皇貴妃及貴妃均是8名、妃和嬪均為6名、其餘的由2至3名不等。至於宮女亦可以分配得丫環,因此常常說皇帝擁有後宮三千,實不為過。

往下看更多文章

猴子冥頑不靈 唯「殺雞嚇猴」警告之

2024年09月09日 20:00

「殺雞嚇猴」這個成語常見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姚雪垠所寫的長篇小說《李自成》,在第二卷第二十一章中有提及:「猜到皇上有殺雞嚇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沒有做聲。」

在很久以前,有個耍猴戲的買了一只猴子,為下次表演在準備。新買的這猴子可機靈,一看就知道是受過訓練的。買牠的時候,明明一聽鼓聲就跳舞,一聽鑼聲就翻斤鬥,可到家後不管新主人如何使勁的敲鑼打鼓,猴子只會眨眨眼睛,紋絲不動地楞在原地,氣得那新主人暴跳如雷。

猴戲,又名猴子戲,泛指猴子或其他靈長類動物參與演出的表演藝術。(網上圖片)

猴戲,又名猴子戲,泛指猴子或其他靈長類動物參與演出的表演藝術。(網上圖片)

耍猴戲的自是不甘心,買牠回來就要用來表演,怎麼可以不聽指揮呢?他歪了歪頭,突然想起猴子是最怕見血的,只要見血就會嚇得全身軟化,想必到時教化牠就容易多了。於是,耍猴戲的連忙趕到市場抓了一只公雞,然後如法泡制的對著公雞敲打鑼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可是,公雞怎麽會演戲呢?它早就因著這震耳欲聾的鼓鑼聲嚇呆了,只見它蹲在地上動也不敢動,唯有從它一搧一搧的羽毛可窺見它的恐懼。耍猴戲的知道猴子在一旁看著,便直接抄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雞給宰了。溫熱的鮮血從公雞的脖子噴灑而出,還有幾點血沫子濺到猴子身上去。這一下可把猴子嚇壞了!由此之後,猴子就變得老老實實,一打鼓就跳舞,一敲鑼就翻斤鬥,一點兒也不敢含糊。

猴戲除了指真正由猿猴表演外,還用來比喻人們一些裝模作樣、流於表面的行為,有極大的負面含意。(網上圖片)

猴戲除了指真正由猿猴表演外,還用來比喻人們一些裝模作樣、流於表面的行為,有極大的負面含意。(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殺雞嚇猴」這個成語,其原義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懲罰一個不相幹的人,來威脅另一個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