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變種病毒令到環球疫情發展撲朔迷離,選擇「與新冠共存」的國家,有的已經撐不下去。
南韓被逼剎停「與新冠共存」模式。AP圖片
自上月1號放寬防疫措施以來,南韓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一直在5000至7000例之間徘徊,加上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猛增,被逼剎停「與新冠共存」模式。政府昨日(12月16日)宣布,本星期六起恢復嚴格的社交距離規範,總統文在寅就再次收緊防疫措施向國民致歉。
點擊看圖輯
韓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已連續3日超過7400宗。AP圖片
自上月放寬限制以來,當地新增病例數飈升近5倍,重症病例數也增加了2倍。AP圖片
莫里森稱政府已經做好了應對病例上升的準備。AP圖片
明起韓國將恢復嚴格的社交距離規範。AP圖片
收緊的防疫措施包括,從12月18日至明年1月2日,聚會人數限制將恢復爲不超過4人,且要求完成疫苗接種,餐廳和咖啡廳只可營業至晚上9時,其餘各類公眾聚集設施只可營業至晚上9點或10點。未接種疫苗者只能獨自外出就餐,或要求外帶、送餐。
文在寅致歉時說,在「分階段恢復日常」的過程中,政府未能控制住重症患者的增速,工作準備得也不充分。文在寅還表示,防疫措施再次收緊將給小工商業者和個體戶帶來失落感,政府將盡快確定損失補償等支援方案並迅速落實。
韓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已連續3日超過7400宗。AP圖片
韓國單日新增病例數和重症病例數持續創下新高,過去一日新增7435宗新冠確診病例,是連續3日超過7400宗。Omicron個案增加3宗,總數增至151宗。
隨著Omicron變種病毒擴散加劇,韓國醫療資源緊張到「一床難求」,新冠患者找不到收治醫院已成常態,近3萬人被迫居家療養。截至15日,韓國共有2.6萬名新冠患者在居家治療。
做一次檢測要排幾個鐘。AP圖片
與此同時,在韓國的各大檢測中心也是人山人海,做一次核酸檢測通常要排隊幾個小時,民眾和醫生都已疲憊不堪。
韓國醫療系統不堪重負。AP圖片
新冠疫苗接種者「突破感染」病例持續增加,同樣正在擠壓韓國醫療系統。《華爾街日報》引述機構數據稱,韓國5200萬人口中,有81.5%已完成全程接種。但自上月放寬限制以來,當地新增病例數飈升近5倍,重症病例數也增加了2倍。
自上月放寬限制以來,當地新增病例數飈升近5倍,重症病例數也增加了2倍。AP圖片
防疫部門負責人坦言,如果這種勢頭不遏制,韓國單日新增病例數本月就可能超過1萬人。
事實上,此前高調宣布「與新冠共存」的國家不止韓國。
早早選擇「躺平」的英國,昨日單日新增8.8萬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再破紀錄。
約翰遜仍強調無叫民眾取消活動。AP圖片
首相約翰遜呼籲民眾對Omicron變種病毒保持謹慎,但強調無叫民眾取消活動,亦無計劃悄悄地將英格蘭地區處於封鎖狀態。
英國衛生大臣早前宣布,英國旅行紅色名單上的南非、博茨瓦納等所有11個國家都將被移除,因爲名單「對减緩『奧密克戎』入侵已不那麽有效」。
而法國政府就表示,將收緊對來自英國的旅行限制,以减緩Omicron的傳播。
外電早前報道,澳大利亞12月15日起向已接種疫苗的技術移民和外國學生重新開放了邊境,以提振受到「斷斷續續」封鎖打擊的經濟。
莫里森稱政府已經做好了應對病例上升的準備。AP圖片
就在澳洲重開邊境之際,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士州報告了4個月來的最多單日新增病例。澳總理莫里森就堅稱,政府已經做好了應對病例上升的準備:「我們將與這種病毒共存,我們不會讓它把我們拖回原點。」
新西蘭在越來越大的壓力下,亦在聖誕假期前放鬆了大部分限制,放弃了長期以來的防疫策略,轉向與新冠共存的新「交通燈」系統,明年起逐步開放邊境。
根據新西蘭政府的數據,當地90%的符合條件人口已經完成了疫苗接種。但就在16日,新西蘭報告了首例Omicron病例。
新加坡早前放寬防疫措施,擴大旅遊氣泡。AP圖片
更早之前,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國家也曾將防疫政策由「清零」向「與病毒共存」過渡,但新加坡隨後確診病例數出現了「異常激增」情況,目前已發現24人確定感染Omicron變異株,迫使該國不得不重新實施2個月的加强防疫措施。
內地就堅持動態清零政策。
Omicron殺到,正正暴露了選擇「與新冠共存」模式的問題,這些國家新冠確診個案激增、醫療系統不堪重負瀕臨崩潰,經濟重啟更無從談起。反觀中國內地,雖然已經報告出現Omicron病例,但都採用科學的動態清零方式應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慌不亂,清零政策的優勢相當之明顯了。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備受Signal群組洩密醜聞困擾的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再被爆亂下軍事指令,甚至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毫不知情,不單凸顯其難以控制,也反映白宮尤其五角大樓內部政策及指揮極其混亂,甚至內訌加劇。
路透社5月6日報道,以「赫格塞斯下令取消烏克蘭武器令白宮措手不及」為題,爆出在特朗普展開第二任期約一星期後,美國軍方向三家以特拉華州多佛空軍基地和卡塔爾美國基地為基地的貨運航空公司發出指令,停止 11 個滿載砲彈和其他武器飛往烏克蘭的航班。
路透社披露,美防長赫格塞思突下令停運援烏武器,而特朗普毫不知情。
幾小時內,來自基輔的烏克蘭人和負責協調物資運送的波蘭官員就,向美方提出大量疑問,究竟誰命令美運輸司令部(簡稱 TRANSCOM)停止飛行?是否永久停止所有援助?但此刻,美國白宮、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高級國安官員竟無法提供答案。一星期之內,航班恢復飛行。
據路透社查閱運輸司令部記錄顯示,口頭命令來自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的辦公室。運輸司令部發言人表示,是透過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收到命令。
路透社引述3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結束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但之後特朗普取消了會議。兩位了解會議情況的人士稱,會談中提出了停止對烏克蘭援助的想法,但總統並未下達停止對烏援助的指示。據兩位了解白宮私人討論的消息人士和另一位直接了解此事的消息人士透露,總統和與會的其他高級國安官員都不知道赫格塞斯的命令。
據報,特朗普於 1 月 30 日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烏克蘭問題會議,與會的包括赫格塞斯、國務卿魯比奧和其他高級國安官員。AP資料圖片
當時白宮告訴路透社,赫格塞斯遵循特朗普指示,暫停了對烏克蘭的援助,並指這是政府立場,惟當時白宮沒解釋為何該項命令被迅速撤銷。白宮發言人萊維特說,結束俄烏戰爭談判一直是一個複雜多變的局面,白宮不會詳細記錄整個過程中政府高層官員之間的每一次談話,最重要是,與特朗普就任時相比,「今天的戰爭更接近結束」。但據記錄,該次取消行動對運輸司令部造成了220萬美元的損失。1個月後,白宮宣布,拜登政府授權的暫停軍事援助的命令正式生效。
報道指,5名知情人士證實,航班暫停數日顯示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國安政策方面存在混亂,而在五角大樓,混亂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許多現任和前任官員表示,外交政策內部分歧、根深蒂固內部積怨、及缺乏經驗的工作人員,都是問題所在。
兩位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烏克蘭和歐洲官員於2月2日起詢問暫停飛行一事。運輸司令部記錄顯示,國防部長「SECDEF」曾下達口頭命令,停止飛行,但飛行於2月5日恢復。
然而,貨物運輸暫停數日,引起基輔民眾恐慌。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其後與烏方的談話中,美國政府將暫停視為「內部政治」。被取消的航班上載有拜登政府早已批准並獲得國會授權的武器。
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大部分是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交付,但仍有少量援助在籌備中,計劃今年夏天完成交付。
事實上,向烏克蘭運送武器需多個部門批准,可能需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完成。美國的大部分軍援都經過波蘭的物流中心,然後由烏克蘭代表接收並運入國。目前尚不清楚11 個被取消的航班是否是該月僅有的原定航班,波蘭已經儲存多少援助物資。
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AP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此消息曝光之際,正值4月15日赫格塞斯的幾名高級顧問因被指控未經授權洩密而被「炒魷」,美國國務卿的通訊受包括國會在內的審查。
3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稱,赫格塞斯誤解了與總統關於烏克蘭政策和援助運輸的討論,但無進一步說明。另4位了解情況的人士稱,五角大樓內部的一小部分工作人員建議赫格塞斯考慮暫停對烏克蘭的援助,惟當中許多人其實從未擔任過政府職務,多年來一直反對美對烏的援助。有知情人士形容,當時僅是「後勤暫停」。
消息人士透露,1月30日,赫格塞斯到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並帶了一份由特朗普一些高級政策顧問起草的備忘錄,促白宮考慮暫停對烏運武,以便在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中獲得籌碼。當時,國務卿與其他參與烏克蘭政策的高級官員出席了會議,包括上周四被迫離職、預計將被提名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國安顧問沃爾茲、及烏克蘭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當時討論了美對俄烏的政策,包括可能加強對莫斯科的制裁,而停止援助烏方確實在討論中出現過。
但消息人士稱,在會談期間,特朗普再次拒絕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也拒絕命令赫格塞特在向基輔運送設備方面實施任何政策變更。
其後,五角大樓有工作人員向特朗普的親密顧問透露了暫停援助的消息,並與總統討論了是否恢復援助,惟運輸司令部已取消了 11 個航班,而當時媒體仍未知道赫格塞斯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消息人士稱,國安顧問沃爾茲最終介入,撤銷了這項決定。
特朗普上任後 承諾與俄烏合作結束戰爭,其兩位特使即基輔支持者凱洛格、及房地產巨頭、總統密友維特科夫,著手與雙方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在五角大樓,赫格塞斯的一些政策顧問私下也開始起草撤回美國對烏支持的提案。另有些人此前曾建議共和黨議員推行「美國優先」外交政策,呼籲美國撤回在中東和歐洲的軍事承諾,美副總統萬斯也支持類似觀點。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內鬥使政策制定過程變得複雜,正當在凱洛格和維特科夫試圖與俄烏達成和平協議之際,他們的工作人員在幕後主張美國撤回對基輔的支持,激怒了烏克蘭官員。
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曾短暫會晤。
而華府已與基輔簽訂一項關於其稀土礦產權的協議,有美官員稱該協議是為收回美國支持烏克蘭戰爭而花費的資金。
但有白宮官員公開表示,若俄烏和談短期內再無跡象取得明確進展,美方將不再參與斡旋。美國Axios新聞網4月22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美國此前在巴黎向烏方提交了特朗普的「最終版」和平協議方案,僅有一頁紙,內容包括美國將承認克里米亞地區為俄羅斯領土,並非正式承認俄羅斯對自2022年俄烏爆發衝突以來幾乎所有佔領地區的控制權。根據方案,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但可加入歐盟,並將由歐洲國家向烏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4月25日,《時代》雜誌刊出專訪特朗普,談及烏克蘭問題時,特朗普指責基輔挑起戰爭,指烏克蘭將失去約20%的領土,克里米亞歸俄羅斯。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期間,特朗普與烏總統澤連斯基進行短暫會晤,之後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對普京不滿,聲稱正認真考慮對俄實施大規模制裁。4月30日美國財政部宣布,與烏克蘭簽署建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的協議。5月2日,路透社引述消息稱,美國官員已經敲定針對俄羅斯的新一輪經濟制裁措施,包括針對銀行業和能源領域的舉措,迫使其接受美方盡快結束戰爭的要求。但明顯,特朗普開始失去耐性,因上任逾100日仍未解決其競選期間承諾俄烏衝突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