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一個廣東藝術團在廣州跨年倒數晚會上,用普通話及通俗唱法表演粵劇《船說》,結果惹來網民狠批:「公開強姦粵劇」。粵劇特點是以廣東話作為聲腔演出的。假如粵劇不用粵語唱,就不是粵劇了。
我們誓死保護粵語,皆因我們是說廣東話長大的。追溯歷史,廣東話不是原始土著居民原來的語言,而是黃河流域夏朝的古老語言。時至今日,黃河流域已經失傳這種語言,反而廣東保留了這種古老語言,我們現在所講的廣東話,就是「中原夏語」。
粵語,俗稱廣東話,正名「粵方言」,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較為複雜、保留古音特點和古詞語較多、內部分歧較小的一個方言。分佈在廣東大部分地區和廣西東南部,並以廣州話為代表。
據現代著名語言學家邢公畹等先生考證,早在堯舜時期,黃河流域就發生一場以中原為中心的「夏語化」運動;當時各部落和民族結成了同盟,共同選領袖,治理天下,合作期間,用來溝通的共同語言就相當重要。發展到西周時期,形成了以夏語原生地-秦晉的方言-為標準音的「雅言」。
作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的粵語,總體來看與古漢語有更密切淵源,因為粵語保存著某些古代嶺南「百越」語言的因素,而它的主要來源就是中原的「雅言」。
「雅言」在周朝就成為中原一帶民族共同語。春秋戰國,各諸侯國方言雖然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講學,祭祀活動,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秦朝南征百越後,徵發原來六國的逃亡者等到嶺南開墾,這些人來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際必須使用雅言,由於他們獨自屯田,因此語言並未在整個嶺南地區傳播。
在秦代之前,廣東被稱為南蠻。這是百越族人居住的地方,「百越」乃漢語音譯,又寫作「百粵」,是古代南方土著的自稱。百越又通百粵,所以,廣東話又叫做粵語。
所以粵語雖然以「粵」命名,但也是中原漢族移民帶來。但不能否認的是,古代漢語有些語音和詞匯,今天中原已經失傳,在粵語中卻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