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投奔「自由台灣」卻失去自由 內地漢胡海波被民進黨「送中」

博客文章

投奔「自由台灣」卻失去自由 內地漢胡海波被民進黨「送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投奔「自由台灣」卻失去自由 內地漢胡海波被民進黨「送中」

2022年01月08日 15:28 最後更新:01月10日 12:03

當前兩岸關係下,中國大陸和台灣互遣通緝犯或偷渡犯的「金門協議」,在有關協議近乎停擺超過2年,台灣移民署本月5日起重啟專案,並以4架班機遣送21名大陸偷渡犯回內地,其中包括自稱「民運人士」的胡海波。

胡海波曾聲援反修例運動。

胡海波曾聲援反修例運動。

胡海波生於1982年,湖南衡陽人,自稱「民運人士」。根據參與援助胡海波的台灣人士表示,胡海波於2013年就協助中國工人維權運動,並在網路媒體「權利運動」擔任編輯義工,進行新聞採訪與時事評論;相關援助人士說,胡海波曾於2014年赴香港採訪運動佔中運動,並於2019年參加香港反修例運動聲援示威者。

2020年7月《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胡海波在社交平台Twitter批評《港區國安法》,遭到警方告誡後決定投奔所謂「自由台灣」,同年9月25日晚間從廈門抵達金門。上岸後,胡海波隨即表明自己是中國大陸異見分子,希望尋求政治庇護,然而,等待他的卻是高雄收容所的收押。

民進黨蔡英文。

民進黨蔡英文。

胡海波向傳媒表示,原本以為抵達台灣本島後會移到民間機構,殊不知被送到高雄收容所,自覺受騙。他聲稱,曾以絕食方式抗議,第一次絕食至第5天,即2020年11月18日,有民間團體介入協調,台灣政府代表承諾,願意協助他轉往其他國家或地區尋求政治庇護,但需時半年準備。

胡海波批評,台灣最終未履行承諾,導致他在高雄收容所受到非人道待遇,包括上了手銬、用槍抵住頭、禁止看電視等,覺得人性尊嚴已蕩然無存,於是第二次進行絕食抗議,甚至以吞食異物的極端手段。他感慨說,因為看到蔡英文慷慨激昂的演說,蔡英文更公開聲明,會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民主鬥士,並願意提供來台協助,讓他萌生一絲希望,台灣帶給他一線生機,沒想到來到台灣後,事與願違。

胡海波沒想到來到台灣後,事與願違。

胡海波沒想到來到台灣後,事與願違。

台灣媒體《風傳媒》引述當地人權團體稱,台灣這幾年來對中國大陸異見人士的處理態度「非常消極」:「既不會立即遣返,也不會給居留權,基本上就是讓他們餓不死,但他們什麼也不能做,也無法工作,所以很多人待不下去就回到中國大陸,或自行尋求團體幫忙前往第三地。」也有專家分析,因為台灣沒有明確的政治庇護法律,比如《難民法》,台灣在審核中國大陸異見分子並辨識其真假身分曠日廢時,且庇護制度仍不夠完善。

另一台灣媒體《聯合報》則援引政界人士指,胡雖自稱聲援香港反修例運動,「但不是參加一場遊行就是反送中」,香港方面也無人熟知胡,事跡難確認;原先還有人權團體願為胡作保,進行替代保護收容,但後來人權團體也紛紛走避,對胡有很多抱怨和質疑。

而事實上,民進黨政府早就被斥口惠而實不至,例如,台灣當局近年收緊的移民政策,例如台灣去年就修改了《港澳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辦法》),非香港出生或在大陸出世、年紀大和低學歷港人,基本上很難獲得台灣當局批准移民。今年6月,又增加要求申報是否曾在港澳政府部門任職且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港澳政府。

胡海波事件給外界的觀感是,投奔「自由台灣」卻失去自由,「反送中」人士被蔡政府親手「送中」。難怪就連民進黨立委蔡適應也忍不住勸說,台灣政府應暫緩遣返那些因人權、政治、信仰遭害逼而來台尋求協助者較好。未來會否有第二,第三,甚至更多個「胡海波」被蔡英文出賣?一切留待時間驗證。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基本法

政府星期三(4月30日)向立法會提交控煙修訂條例草案,將分階段推行「控煙十招」,預計2027年第二季起禁售薄荷味以外的加味煙,酒吧亦不能出售加味水煙。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星期五(5月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雖然控煙政策對酒吧業有一定衝擊,但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

錢雋永指,香港是國際城市,只要酒吧是走中高端路線,仍能夠吸引內地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他指出,酒吧生意額在通關後下跌了3成,但現已逐步回復至疫情前的8成,因政府推出高才通計劃,令市面增加不少「高才」客,加上內地旅客光顧,相關客群的生意佔比增至1成半,足以彌補到流失了的港人生意。

他又說,現時來港的內地旅客主要是20多至30多歲的年青人,他們願意到酒吧消費,但其消費模式亦有所轉變,期望獲得另類文化體驗,若酒吧能夠有不同的打卡位,又推出特色產品,將有助提升吸引力。

個別酒吧業界反對當局限制出售加味水煙,認為趕絕水煙客,影響生意額,因現時估計有6至7成酒吧露天客人吸食水煙。醫務衞生局早前指出,水煙和其他傳統吸煙產品的管控措施,一直以來都是一致,水煙的規管向來並無特別豁免。

根據《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任何人士均不可在法定禁煙區,如酒吧或食肆的室內區域吸煙,當中就包括水煙,不論該地方的用途或是否領有任何牌照;而售賣吸煙產品包括水煙,都有法定條文需遵守,包括對推廣和銷售吸煙產品的嚴格限制。

醫衞局指,在室內吸食水煙尤其危險,除水煙本身所含的有害物質外,其所用的助燃物在燃燒時會產生一氧化碳,令吸煙人士、其他顧客和員工曝露於高濃度一氧化碳,於室內禁煙區提供水煙形同「集體燒炭」。

局方指,過去衞生署的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違規情況嚴重。由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衞生署就違例在室內禁煙區吸食水煙共發出305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另也向協助及教唆在室內禁煙區吸煙的酒吧職員發出170張傳票。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當局強調,水煙是吸煙產品,不應視為一般商品或服務。呼籲業界不應違法推廣或銷售吸煙產品,甚至以吸煙產品作為生意招徠手段,推動其它業務。

當局又指,煙草商一直在傳統吸煙產品中添加不同種類的味道來掩蓋煙草煙霧的刺喉性,令非吸煙者更容易開始吸煙,並以為加味產品的危害較小,惟數據顯示,近7成人首次吸煙時吸食的便是加味煙。

醫衞局在2023年7月就控煙策略展開公眾諮詢時已提出,可考慮規管煙草產品所含的添加劑成分,調查顯示接近9成受訪者均贊成此方向。

近年加入味道的水煙漸見普遍,為防止水煙成為煙草商另一個引誘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吸食的手段,禁止於傳統吸煙產品中加入味道的建議亦適用於水煙,以貫徹政策的一致性,以保障公眾健康。

高人話,政府計劃待完稅標籤制度全面實施後、即2027年第2季左右才分階段禁止加味的傳統吸煙產品,而在首階段先禁含有除薄荷味外的指明添加劑的傳統吸煙產品,對市民和業界來說,都已有充足時間適應和作出配合。現在看到業界協會更聚焦吸引內地年輕人的消費模式,特別是走中高端路線,相信香港營商環境優勢仍在,外國的經驗也是能在保障市民健康和爭取更好營商機會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水煙的產品特性、銷售及使用模式都與一般捲煙不同,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水煙的禍害比其他吸煙產品低、或規管較其他吸煙產品寬鬆。但事實不然,水煙同樣會導致多種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吸食者體内的一氧化碳水平會急增,且因吸食時間更長,暴露在高水平有害物質的時間亦更久。

年青人切忌被部分商家蒙蔽真相,以為水煙沒有尼古丁及焦油成分,有水作過濾,且不易上癮,對健康無關痛癢,其實只是墮入了慢性中毒的圈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