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實測排隊時間 非預約昨晚牛頭角輪候約4小時 現場起爭執

博客文章

實測排隊時間 非預約昨晚牛頭角輪候約4小時 現場起爭執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實測排隊時間 非預約昨晚牛頭角輪候約4小時 現場起爭執

2022年02月10日 10:45 最後更新:11:15

本港疫情出現幾何式爆發,昨日(2月9日)新增1,161宗確診個案,當中約500宗源頭不明,另有約800宗初步確診個案。由於連日來大量地點被納入強制檢測,多個採樣站大排長龍,部分更需輪候數小時。

記者在牛頭角道體育館社區檢測中心實測排隊時間。

記者在牛頭角道體育館社區檢測中心實測排隊時間。

記者家居附近有疑似確診者,為安全計自行檢測,親身體驗輪候的混亂。昨日下午5時12分到位於牛頭角道體育館的社區檢測中心輪候,由於屬非預約人士,龍尾由兆景樓轉入安華街,排至體育館背後的垃圾站,期間垃圾車一度無法駛離垃圾站,清潔工與輪候的市民發生爭執。

更多相片
記者在牛頭角道體育館社區檢測中心實測排隊時間。

記者在牛頭角道體育館社區檢測中心實測排隊時間。

記者在牛頭角道體育館社區檢測中心實測排隊時間。

記者在牛頭角道體育館社區檢測中心實測排隊時間。

警員到場維持秩序。

警員到場維持秩序。

由街道排到上體育館平台,再到主場,可謂一波三折。

由街道排到上體育館平台,再到主場,可謂一波三折。

終於能回家休息。

終於能回家休息。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

記者在牛頭角道體育館社區檢測中心實測排隊時間。

記者在牛頭角道體育館社區檢測中心實測排隊時間。

記者排隊兩小時後,至晚上7時許,成功進入體育館,抵達二樓的平台花園,由於現場多達數百人,隊伍形成S班「蛇餅」,當中不乏長者及小童,有長者用折疊椅坐下休息,有婦女因排隊安排而感到不滿,需要警員到場疏導情緒,亦有市民擔心上班前後要抽空輪候檢測,影響休息時間。現場怨聲載道。

警員到場維持秩序。

警員到場維持秩序。

進入體育館之後再等了接近兩小時,最終,記者花了約3小時57分,在晚上9時09分完成檢測。

由街道排到上體育館平台,再到主場,可謂一波三折。

由街道排到上體育館平台,再到主場,可謂一波三折。

而事實上,體育館主場內只有約10個檢測站,而工作人員由登記資料,確認短訊和完成檢測,過程大概10分鐘,效率已經十分之高。無奈非預約人數急增,令整個檢測中心的人龍一時無法「消化」。

終於能回家休息。

終於能回家休息。

值得留意的是,世界衞生組織對密切接觸者其中一個定義,是指任何人在確診病例發病前兩天到發病後的14天內,與患者在1米範圍內停留超過15分鐘。換言之,在檢測中心輪候的市民亦可能因旁邊的確診者而成為密切接觸者。內地揚州去年曾發生檢測站集體感染的案例,多名幹部因疫情防控不力而被問責。

當日廣陵區灣頭鎮財政結算中心工作人員王強(已因嚴重違法被立案調查並停職)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據通報,揚州廣陵區灣頭鎮聯合村核酸檢測點設置不規範、現場組織混亂,導致在該檢測點與王強密切接觸的多名人員被感染,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不過,本港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曾指,密切接觸者並沒有一個方程式去界定,面對面接觸15分鐘亦並非金科玉律,需要衡量當時情況和風險評估,如果確診者無戴口罩或脫下口罩,風險就最高,因為其飛沫會散播在空。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

就今次第五波疫情,城大生物醫學系團隊以數學模型推算,估計疫情將會在本月底或三月頭達到高峰,而在這波疫情中,約25萬名市民將會感染病毒。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更直言,兩星期後的單日新增病例或會破萬宗,並且警告,假如疫情失控,最嚴重可以是全港逾60%人口感染。

政府早前在疫情清零的狀態下,未有未雨綢繆,如今確診數字幾何級上升,市民在社區檢測輪候時間過長,自然大為不滿。若疫況按專家估算般,再激增至5位數字,從政者要想方設法,將市民情緒疏導,避免影響社會穩定。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政府星期三(4月30日)向立法會提交控煙修訂條例草案,將分階段推行「控煙十招」,預計2027年第二季起禁售薄荷味以外的加味煙,酒吧亦不能出售加味水煙。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星期五(5月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雖然控煙政策對酒吧業有一定衝擊,但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

錢雋永指,香港是國際城市,只要酒吧是走中高端路線,仍能夠吸引內地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他指出,酒吧生意額在通關後下跌了3成,但現已逐步回復至疫情前的8成,因政府推出高才通計劃,令市面增加不少「高才」客,加上內地旅客光顧,相關客群的生意佔比增至1成半,足以彌補到流失了的港人生意。

他又說,現時來港的內地旅客主要是20多至30多歲的年青人,他們願意到酒吧消費,但其消費模式亦有所轉變,期望獲得另類文化體驗,若酒吧能夠有不同的打卡位,又推出特色產品,將有助提升吸引力。

個別酒吧業界反對當局限制出售加味水煙,認為趕絕水煙客,影響生意額,因現時估計有6至7成酒吧露天客人吸食水煙。醫務衞生局早前指出,水煙和其他傳統吸煙產品的管控措施,一直以來都是一致,水煙的規管向來並無特別豁免。

根據《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任何人士均不可在法定禁煙區,如酒吧或食肆的室內區域吸煙,當中就包括水煙,不論該地方的用途或是否領有任何牌照;而售賣吸煙產品包括水煙,都有法定條文需遵守,包括對推廣和銷售吸煙產品的嚴格限制。

醫衞局指,在室內吸食水煙尤其危險,除水煙本身所含的有害物質外,其所用的助燃物在燃燒時會產生一氧化碳,令吸煙人士、其他顧客和員工曝露於高濃度一氧化碳,於室內禁煙區提供水煙形同「集體燒炭」。

局方指,過去衞生署的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違規情況嚴重。由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衞生署就違例在室內禁煙區吸食水煙共發出305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另也向協助及教唆在室內禁煙區吸煙的酒吧職員發出170張傳票。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當局強調,水煙是吸煙產品,不應視為一般商品或服務。呼籲業界不應違法推廣或銷售吸煙產品,甚至以吸煙產品作為生意招徠手段,推動其它業務。

當局又指,煙草商一直在傳統吸煙產品中添加不同種類的味道來掩蓋煙草煙霧的刺喉性,令非吸煙者更容易開始吸煙,並以為加味產品的危害較小,惟數據顯示,近7成人首次吸煙時吸食的便是加味煙。

醫衞局在2023年7月就控煙策略展開公眾諮詢時已提出,可考慮規管煙草產品所含的添加劑成分,調查顯示接近9成受訪者均贊成此方向。

近年加入味道的水煙漸見普遍,為防止水煙成為煙草商另一個引誘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吸食的手段,禁止於傳統吸煙產品中加入味道的建議亦適用於水煙,以貫徹政策的一致性,以保障公眾健康。

高人話,政府計劃待完稅標籤制度全面實施後、即2027年第2季左右才分階段禁止加味的傳統吸煙產品,而在首階段先禁含有除薄荷味外的指明添加劑的傳統吸煙產品,對市民和業界來說,都已有充足時間適應和作出配合。現在看到業界協會更聚焦吸引內地年輕人的消費模式,特別是走中高端路線,相信香港營商環境優勢仍在,外國的經驗也是能在保障市民健康和爭取更好營商機會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水煙的產品特性、銷售及使用模式都與一般捲煙不同,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水煙的禍害比其他吸煙產品低、或規管較其他吸煙產品寬鬆。但事實不然,水煙同樣會導致多種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吸食者體内的一氧化碳水平會急增,且因吸食時間更長,暴露在高水平有害物質的時間亦更久。

年青人切忌被部分商家蒙蔽真相,以為水煙沒有尼古丁及焦油成分,有水作過濾,且不易上癮,對健康無關痛癢,其實只是墮入了慢性中毒的圈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