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022年終止流行? 沒有想象那麽簡單 吳尊友:未來或有新的變異體

博客文章

2022年終止流行? 沒有想象那麽簡單 吳尊友:未來或有新的變異體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2022年終止流行? 沒有想象那麽簡單 吳尊友:未來或有新的變異體

2022年02月21日 15:22 最後更新:02月22日 12:04

2022年春季全球治理論壇2月15日舉行,主題為 「新冠將逝,大國何為」,並邀請了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作主題演講。會上,吳尊友對2022年終止新冠流行的說法,並非特別樂觀,而是謹慎樂觀。他認為從流行病學角度,目前不支持目前全球流行的第四波疫情是最後一波的新冠疫情,Omicron也不會是最後一種新冠病毒,未來或許有新的變異體產生,造成新的流行.

吳尊友指出,病毒變異是一個生物學的特性,新冠也是變個不停,大的變異會幾個月出現一次,是其生物學的特性,但病毒對人類的影響不會像2020年、2021年那麼大。

更多相片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PPT分享全球疫情。

PPT分享全球疫情。

PPT分享歐美疫情。

PPT分享歐美疫情。

PPT分享東南亞和中亞疫情。

PPT分享東南亞和中亞疫情。

PPT分享西太及非洲疫情。

PPT分享西太及非洲疫情。

PPT分享疫情擴散傳播。

PPT分享疫情擴散傳播。

《柳葉刀》文章截圖。

《柳葉刀》文章截圖。

新冠病毒變異毒株變化。

新冠病毒變異毒株變化。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對於歐美等國開放交流,吳尊友提到,國家正面臨動態清零和完善現有防控措施兩個抉擇。他又透露,現在有多個團隊正在研究如何能夠做到進一步完善現有的防控措施。完善後的防控措施既不是常態化防控動態清零,也不是簡單的「躺平」,它是既能保證我們的疫情得到控制,實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取向,同時能夠保證正常的國際交往、經濟發展。

從吳尊友的發言可見,國家專家們努力地貫徹以科學化思維抗疫,不寄託新冠疫情自然消失,而且嘗試在經濟活動和保護生命之間取得平衡,優化現行的動態清零政策。

以下是吳尊友的發言全文:

我有幾張PPT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想講兩點:第一,新冠疫情的趨勢;第二,我們的防控策略。

先看一看全球的疫情形勢。現在全球正經歷第四波新冠疫情,而且第四波遠遠比前面三波峰值高很多,這主要是由於Omicron的快速傳播,同時Omicron襲擊的時候,歐美國家采取更加放松的方式,沒有采取有力的控制措施,不僅使得其本國的疫情造成了快速上升,同時也向世界造成了傳播擴散。

PPT分享全球疫情。

PPT分享全球疫情。

我們分幾個洲來看,首先是歐美洲。歐美洲仍然是全球新冠疫情的主要發生地,也是第四波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歐洲一些國家,像英國、法國等,報告最多的時候一天是十幾萬、幾十萬,法國更達到了30多萬、40萬。而美國在高峰的時候,單日報告數已經達到100多萬。現在能夠看到,歐美國家這一波Omicron的流行高峰已經開始出現回落的現象。

PPT分享歐美疫情。

PPT分享歐美疫情。

疫情從歐美洲這些國家又陸續向東南亞傳播擴散,這一波在東南亞也開始出現流行峰的回落,但是在中東疫情仍然很高。

PPT分享東南亞和中亞疫情。

PPT分享東南亞和中亞疫情。

我們再看看西太區,世界衛生組織對全球的區域劃分,與聯合國對這個區域的劃分有所不同。中國位於西太平洋地區,西太是目前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從流行的峰值也能看到,現在正處在一個更高的時期,像日本、韓國,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目前正是新冠流行的高峰時期。而非洲國家是第四波疫情的起源,但是現在已經基本回落到了第四波疫情發生以前的水平。

PPT分享西太及非洲疫情。

PPT分享西太及非洲疫情。

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一波疫情是從非洲起源,傳向了歐洲和美洲,尤其是美國、英國、法國等,這些地區比較發達,同時也與國際其他國家交往相對密切,他們在全球的新冠Omicron毒株的傳播擴散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PPT分享疫情擴散傳播。

PPT分享疫情擴散傳播。

這些國家一方面本國的疫情嚴重,另一方面與世界的交往比較密切。只要有人員流動,就會有傳染病的傳播擴散。如果人都不流動了,那就不會造成傳染病的流行擴散。非洲與世界各國的交往和交流不像歐美國家這麽發達。所以說,歐洲和美洲的國家,尤其是美國、英國、法國等,對全球的Omicron的擴散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中國的輸入病例,有1/3來自美國。疫情主要是從美洲、歐洲向東南亞、西太、中東地區傳播擴散。目前歐洲仍然維持在較高的流行水平。再有中東和西太地區,目前正是Omicron傳播流行的新一波高峰。

這一波流行高峰回落以後,疫情會不會慢慢就消失了?有幾個國家的疫情還是挺「有意思」的,值得研究。

第一,印度的疫情。印度的疫情在2021年4、5月份達到高峰以後,很快就回落了,而且一直到全球第四波疫情Omicron卷土重來的時候,才出現了上升。以前它的疫情一直很低,我們以為印度采取了什麽特別的防控措施,實際上就是一個自然的回落。一波流行高峰以後,人群當中疫情回落是一種回歸的自然現象,當新的毒株Omicron出現,它又出現了新的一波疫情。

第二,日本的疫情。日本在去年8、9月份的時候,也就是東京奧運會期間疫情是「熱熱鬧鬧」的,東京奧運會結束以後,疫情一下子消停了。當時,我們還在分析,日本是不是公共衛生措施發揮的作用。當Omicron第四波全球疫情來襲的時候,日本也沒有擋住疫情的襲擊,更是出現了異乎尋常的高流行,單日報告病例數突破10萬,也突破了日本新冠流行史上最高的單日報告病例數紀錄。

第三,英國的疫情。英國是近兩百年來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一直引領世界的一個國家,其現在的公共衛生的專家與醫療服務,在全球還是處在領先的地位。但是,英國的疫情無論在全球,還是在歐洲,都是最糟糕的國家。2021年6月下旬以後,英國一直維持著單日報告數在5萬左右的高水平流行狀況。當第四波疫情來襲的時候,更是突破了10萬、20萬單日報告數,而且其疫苗接種率也還是挺高的,當去年12月份Omicron疫情來襲,已經達到70%以上的疫苗接種率,但仍然出現了很高的流行高峰。

第四,美國的疫情。美國的疫情是媒體報道最多的,每天我們的《新聞聯播》都有報道,美國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人員、公共衛生、生物醫學、醫療服務,都是全球最強的,但也是應對新冠最糟糕的,它的發病人數占到全球的將近40%,一個國家3億多人口,占了全球70億人口將近40%的病例,所以美國的應對也是特別糟糕。

第五,巴西的疫情。巴西的病例數也還是很奇怪的,在2021年上半年以前,巴西一直緊隨美國,除了3、4月份印度趕超了巴西以外,巴西一直追隨美國成為全球新冠流行的第二大國家。7、8月份以後,疫情很快就得到了較好的控制,當時我們解讀,一方面是巴西議會要起訴巴西總統「反人類罪」,要求巴西政府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來應對新冠。所以,巴西大力地推動疫苗接種,用的疫苗就是我們國家的科興疫苗,應該說疫苗對於疫情的控制發揮著很好的作用。同時,巴西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減少人員聚集,特別是像狂歡節這樣人員特別多的活動情況。

那麽,這些國家的疫情說明什麽呢?從科技來看,要說英國和美國,實際上是在科學技術方面,無論是生物學技術,還是公共衛生防範的技術方面,應該說在全球都是領先的。雖然新冠流行以後,中國發表了不少學術論文,都是早期武漢疫情以後發表的比較多。2020年以後,特別是2020年下半年以後,發表的新冠方面有分量的論文基本上都是歐洲和美國的專家,所以他們的科學技術還是很強的。所以,這里就出現了一個怪圈,在其科學技術這麽強的情況下,為什麽防控效果不好?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還有三個例子,印度、日本和巴西。原來我們以為這三個國家能夠控制住新冠疫情,因為他們保持了一個較長時間段的低水平。當第四波Omicron來襲的時候,也再次出現了新的流行高峰。

新冠流行將結束?

現在關於疫情的走勢大家都非常樂觀,一個表述就是說,去年寒冬是新冠的最後一個寒冬,現在已經立春了,我們叫春天來了,所以寒冬已過,春暖花開了,新冠可以說是一去不復返,就是說我們已經迎來了陽光明媚的春天,就是新冠給我們人類的影響會越來越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表述。

《柳葉刀》文章截圖。

《柳葉刀》文章截圖。

1月19日,一位全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在《柳葉刀》上作為通訊作者發表了非常重磅的論文,他曾經在該雜志上發表過包括190多個國家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三大疾病的發病、患病和死亡情況的分析,以及190多個國家腫瘤負擔的分析,190多個國家心腦血管疾病負擔的分析。由於他在《柳葉刀》上發表了多篇重磅文章,他的影響力在全球還是非常高的。而《柳葉刀》雜志是全球三大醫學頂尖雜志中的一本,做醫學研究的人都知道,它的影響因子比《Science》和《Nature》還高。

他在《柳葉刀》上的文章說新冠大流行在2022年將會終止,3月份將是終止的關鍵時間節點,就是今年3月份,也就是說下個月就會出現新冠大流行終止的一個關鍵時間節點了。

第三個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底的時候提出:在2022年新冠流行必須結束。當世界衛生組織做出這個表述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世界衛生組織有什麽控制新冠的新武器,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沒有什麽新式武器。當時有人采訪我問,你怎麽看世界衛生組織這樣一個表述?我說世界衛生組織有幾點解讀:

一是一個美好的新年祝願。

二是從理念上來說,新冠防控的技術措施都已經具備,沒有單一的技術措施可以把新冠控制住,但是這些綜合措施的合理應用,像中國這樣,就能夠控制住疫情。

三是世界衛生組織作為聯合國機構,是全球的衛生權威機構,它有責任倡導、引導聯合國各成員國肩負起自己的責任。

新冠2022年會不會終止?這是大家今天討論的問題。我們今天討論的也是後疫情時代,什麽是「後」?是不是疫情就已經結束了?2022年會不會結束?這些都是大家特別感興趣的問題。疫情會不會按照我們的意願,按照我們的期望今年結束呢?或者它的影響會降到一個很低的水平呢?從目前在日本、韓國以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看到的疫情形勢來看,要終止新冠的流行,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看看我們國內的疫情,此起彼伏,天津的Omicron疫情剛剛撲滅下去,北京的疫情稀稀拉拉在不停地報,現在已經好轉了,接下來又出現了廣西的疫情,廣西疫情還沒有結束,又出現了東北的疫情,遼寧又出現疫情了,2月14日江蘇又出現新的疫情了。就是說,從8、9月份以後,國內的疫情也是此起彼伏。會不會今年3月份是一個神奇的3月,當3月份一到以後,新冠就突然沒了,新冠的流行就突然減弱了?這種神奇的現象出現,有沒有支持的科學依據,有沒有我們做出這些判斷的一些支持的論據?我現在分析看,好像依據還不是很充分。

我從兩個角度來說,我們對新冠流行終止還是要謹慎樂觀,不能不樂觀,但是也不能過於樂觀,還是要謹慎。

新冠病毒變異毒株變化。

新冠病毒變異毒株變化。

第一,從病毒的變異來看,過去兩年,病毒發生了幾次大的變異,這些大的變異主要對它的傳播力、致病性都有很大的影響,這就是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需要特別關注的病毒,包括Alpha、Beta、Gamma、Delta和Omicron五個需要關注的病毒毒株。在這些病毒毒株當中,你能看到藍顏色的,確切地說是淺藍色的,就是德爾塔毒株,德爾塔毒株流行的時間最長,分布的範圍最廣,涉及的人群也最多。

其次就是Omicron,傳播速度最快,一兩個月就傳遍了世界各地,感染人數也是世界最多的。如果把這幾個主要的變異毒株分析一下,平均每4-8個月會出現一個重要的變異毒株。根據這樣一個變異情況來說,我們認為在2022年4-8月份之間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變異毒株,這個新的變異毒株將成為新的主流的流行毒株。這是根據前5次的病毒變異做的一個不成熟的預測。

病毒變異是一個生物學的特性,新冠也是變個不停,但是大的變異,出現生物學特徵的變異,幾個月出現一次,這是其生物學的特性。

同時,變異也受到感染個體的影響。有些媒體報道,由於艾滋病感染者免疫力下降,造成了病毒長期在身體里面發生了變異,這種現象應該說是可以理解的,就是當你身體的免疫力能夠很快把病毒清除以後,它就沒有機會變異了。如果免疫力比較差,病毒一直在身體里面,免疫力和病毒長期鬥爭,病毒就會形成變異的現象。

第三,變異也受群體的影響。當一種變異體發生以後,如果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把這個群體給隔離出來,或者把其封鎖住,就是所謂我們的清零,就可以把新的變異毒株給消滅。

現在來看,新冠病毒變異是目前我們還沒有辦法去掌控的一個特徵,也就是病毒的變異,Omicron不是最後一個,還會有新的變異體發生,還會造成新的流行。所以,對於2022年終止新冠流行,不是特別的樂觀。當然,我相信,它對我們人類的影響肯定不像2020年、2021年那麼大了。這是關於從病毒變異的角度來解釋未來疫情趨勢。

從流行來解釋,從疫情的走勢來解釋,每一個流行高峰以後,疫情都有所緩解。全球已經經歷了五波流行高峰,每一波流行高峰後都有一個緩沖期,緩沖期以後,新的流行高峰也會再次出現。第四波流行高峰是不是全球新冠的最後一個流行高峰,現在誰也不敢說。

從目前觀察兩年的結果來看,即使我們疫苗的接種率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像Omicron流行的時候,全球的疫苗接種率平均水平已經達到接近60%以上,在歐洲國家達到70%以上。那麼,在這樣一個高比例的群體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仍然造成這麼大範圍的流行,而且造成了很多的死亡,從流行病學角度來說,目前也不支持第四波疫情就是全球最後一波的新冠疫情。

所以,從病毒學和流行病學趨勢來看,我個人認為,我們對未來疫情還是謹慎的樂觀,不能悲觀,但是也不能過於樂觀。

我國目前的防控策略

我們講一講防控策略。防控策略如果分類,世界可以分成兩大類,就是中國的防控策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動態清零;其它的可以劃分為外國的防控策略。這兩個劃分策略還是有根本性不一樣的,因為中國的防控策略就是來一起疫情消滅一起,動態清零以後,使得全國絕大部分的地區和老百姓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其他國家也是采取類似於這種措施,但是他們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全國不能步調一致,其次是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不徹底。

我們最大的優點就是組織能力很強,從上到下,每一項措施能夠落地、落細,這樣把所有的漏洞堵住了。大家可能還記得,2020年武漢封城的時候,有一些漏洞就會造成疫情向外擴散,哪怕非常小的一點漏洞,所以防控措施必須落實到位,一點縫隙都沒有才可以把疫情控制住。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台積電「惹」到特朗普 看他最「憎」的三件事

2024年11月23日 10:42 最後更新:11:00

特朗普的極端言論刺激著台灣社會輿論神經,民進黨當局擔心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到來,島內會被狠狠「敲竹槓」,有台媒戲稱「賴清德們」慌了。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聲稱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生意,批評拜登政府推動的美國「芯片法案」補貼,並強調只要把關稅提高到一定水準,芯片製造商就會自動到美國設廠,這些說法也引起島內對特朗普上任後會對台積電採取何種措施的擔憂。

AP圖片

AP圖片

不過,美國國內輿論似乎更樂觀一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引述專家分析指,特朗普不太可能撤銷拜登政府的《芯片和科學法案》,但是在關稅方面會有更大動作。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也有類似觀點,認為特朗普不會撤銷該法案,但可能對其重新定義。

需要指出的是,台積電是美國蘋果公司和英偉達等高科技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同時投資了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立新工廠。美國半導體產業龍頭企業英特爾的市值只相當於台積電的10%,韓國三星更是被台積電遠拋在後。台灣財經媒體人謝金河認為,特朗普需不需要台積電,才是最核心的問題,島內人士不必樂觀過頭,也不必懷憂喪志。

對於特朗普捲土重來的諸多不確定性,有台灣名嘴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真正看中的並不是台積電的技術,而是希望將美國人自己從經濟困境中救出。台灣前立委郭正亮表示,「美國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在幾家科技公司的股價中,美國英特爾不斷下跌,所以才需要各方來支援」。

台灣淡江大學學者李大中認為,特朗普的看法就是台灣應該大幅提高防務預算,這很符合他一貫的想法。特朗普一直認為做美國的盟友或者伙伴,都不能搭美國的便車,要自己為自己的安全負責。李大中強調,可以想像,台灣在防務這個領域,「應該會有更大壓力」。

至於特朗普提及台灣芯片業者「搶走美國的生意」,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認為,特朗普未必會因此對台灣採取報復或懲罰措施,他真實的想法其實是「想把製造業帶回美國」。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特朗普要的不只是台積電,而是希望將整個供應鏈轉移到美國,以幫助相對落後的「鐵鏽」地區能重新繁榮發展。

孫明德認為,台積電「惹」到特朗普的不是技術,而是賺了美國的錢。有三件事不能對特朗普做,包括「靠貿易賺美國的錢、靠美國花錢保護、搶工作讓美國人賺不到錢」。

台媒此前報道,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芯片廠即將完工,會於下月舉行開幕典禮,屆時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及在任總統拜登可能同時出席。不過,也有芯片業者認為,說特朗普和拜登「同框」,那是不了解美國政情:「如果台積電邀了特朗普,怎麼可能還會找拜登?而如果拜登要去,特朗普也不可能現身。」

AP圖片

AP圖片

台積電雖未證實特朗普和拜登「同框」的消息,但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曾宣稱,台積電下月會有個「很好的典禮」。台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還表示,屆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魏哲家和財務長黃仁昭等都有可能會出席。

台灣《中時電子報》稱,島內很擔心特朗普的「美國製造」政策,是否會要求台積電「2納米製程」提前赴美設廠。對此,郭智輝稱,根據相關法令,目前「2納米」還不能去海外生產,需台經濟部門審查。不過他坦言,「先進製程遲早會過去,只是不是現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