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國內疫情指數級上升 張文宏:香港數據顯示打針好緊要 但廣泛接種不是躺平理由

博客文章

國內疫情指數級上升 張文宏:香港數據顯示打針好緊要 但廣泛接種不是躺平理由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國內疫情指數級上升 張文宏:香港數據顯示打針好緊要 但廣泛接種不是躺平理由

2022年03月14日 12:40 最後更新:12:47

內地近日疫情急速升溫,防疫政策走向備受各界關注。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微博再發千字文分析疫情,形容第五波疫情是一次倒春寒,香港、新加坡和英國數據都顯示接種疫苗至關重要,惟實現廣泛接種不是躺平的理由。他指出,近期內地繼續採取社會面清零策略,將疫情壓制在完全可控的水平是非常重要。

更多相片
張文宏。

張文宏。

香港第五波疫情仍然嚴峻。

香港第五波疫情仍然嚴峻。

內地未來抗疫策略備受關注。

內地未來抗疫策略備受關注。

近期內地繼續採取社會面清零策略。

近期內地繼續採取社會面清零策略。

內地已開放抗原檢測,提高「早發現」能力。

內地已開放抗原檢測,提高「早發現」能力。

張文宏。

張文宏。

張文宏在文章中表示,農曆新年過後,香港先迅速迎來第五波疫情,從一宗病例破防到全面失控僅僅用了1個多月。在2月份,國內一直處於全國性的散發病例低水平流行中,疫情受控,但3月初以來,國內短期內出現大量病例,目前仍處於指數級上升初期,這還是在不放鬆對新冠的積極監測與防控的態勢下發生的。

他指出,上海的精準防控在這次Omicron BA.2傳播之際,由於發生突然,啟動晚,病毒快,目前仍處於與病毒的並跑階段,感到非常吃力。「我們和病毒的爭鬥將會長久地持續下去」,但防控的節奏不能亂,大家對於下階段防控的信心不能丟失。

張文宏說,當前,為了實現社會面的清零,上海雖然沒有停擺,生活都在繼續,但是生活的節奏已經開始慢下來,並且迅速對重點區域開始進行精細的管控與篩查。我們只要慢下來,病毒就快不了。

香港第五波疫情仍然嚴峻。

香港第五波疫情仍然嚴峻。

提到香港,他表示,香港第五波疫情嚴峻,但也積累了大量的與病毒鬥爭的經驗。13日下午,他與香港大學的病毒學家討論後,大家都對未來的疫情有高度一致的看法。

首先,病毒的毒力明顯降低。

香港這輪疫情死亡的病例除了年紀大是高風險因素外,絕大多數有明顯的基礎疾病。換句話說,免疫功能正常,打過疫苗的,無論是何種疫苗,只要是加強過的,基本上都沒事。

其次,打了疫苗仍有突破感染的機會,但重症率與死亡率會低於流感。

統計上海近6個月收治的2266例病例中,大多數是海外輸入性病例,94%打過疫苗。這2266個病人中,重症的只有0.1%,危重症(需要插管)和死亡的一例也沒有。有人說病人中94%的打了疫苗還感染,說明疫苗沒有用。這就不講道理了。現在國際旅行的人疫苗接種率很高,達到90%以上,其中不到5%的入境時候被篩查出來有核酸陽性。這可理解為打了疫苗仍有突破感染的機會。但是重症率與死亡率真的低於流感了。

香港、新加坡和英國數據都顯示,不打疫苗不一定有事,但有事的絕大多數都是沒有打過疫苗的。根據死亡率分析,接種一劑或未打針的整體死亡率是2.03%,相較接種兩針的0.09%,有23倍的差別。

內地未來抗疫策略備受關注。

內地未來抗疫策略備受關注。

他強調,這些都不是躺平的理由,對於未來抗疫,我們應該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爭論是清零抑或共存。

他表示,內地如果現在迅速開放,會引起短時間內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會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和社會生活的短暫休克,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其次,內地現在高齡和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中,相當高的比例由於害怕疫苗接種的副作用,還沒有充分接種,一旦普遍感染,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下階段無論如何都要對這部分人群做好保護。

第三,通過最近內地各地的疫情應對情況看,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社會資源的配置上,還沒有做好應對大量病例同時出現的準備。現在全面開放一定會出現醫療資源擠兌,造成難以預計的過度死亡。

近期內地繼續採取社會面清零策略。

近期內地繼續採取社會面清零策略。

第四,近期內地繼續採取社會面清零策略,將傳播極快的Omicron第五波疫情壓制在完全可控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持久性地採取封城和全檢測的策略。

內地已開放抗原檢測,提高「早發現」能力。

內地已開放抗原檢測,提高「早發現」能力。

張文宏認為,要藉助此次社會面清零所帶來的難得的機遇期與窗口期,準備更為完備、智慧、可持續的應對策略,包括長者第三針接種,研發更好的疫苗與疫苗接種策略,可以廣泛供給的口服藥物,民眾都能負擔得起的居家檢測試劑,得到有效訓練和預演的分級診療策略,未來居家隔離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規模輸入與本土疫情疊加時所需的完整防控體系和充足醫療資源的準備等。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疫苗接種

當地時間3月31日凌晨,湯加群島發生7級以上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在湯加群島地震不久後,廣東茂名高州亦發生3.0級地震。緬甸、湯加群島的地震與廣東的地震有無關聯?地球是否進入了地震活躍期?

湯加群島發生強震。

湯加群島發生強震。

緬甸本港時間3月28日發生7.7級地震,是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截至30日,死亡人數逾1600人,3400多人受傷,百多人失蹤。泰國、越南均有強烈震感,中國雲南瑞麗等多地也有明顯震感。

緬甸大地震造成嚴重傷亡。AP圖片

緬甸大地震造成嚴重傷亡。AP圖片

而湯加群島在本港時間30日晚上8時18分發生的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強度達到7.3級,當局最初發布海嘯警報,但隨後解除。其後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信息網將震級修正為7.0級。

湯加群島位於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據悉,湯加全國約有10萬人,首都努庫阿洛法人口相對集中,約2.4萬人。目前暫無此次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

廣東茂名發生3.0級地震,當地居民震感明顯。

廣東茂名發生3.0級地震,當地居民震感明顯。

就在湯加群島地震發生後不久,中國有三地亦相繼發生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3月30日晚上8時24分,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發生3.7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3月30日晚上8時46分,廣東茂名高州市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3月31日5時44分,西藏拉薩市當雄縣發生3.8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

廣東多地有明顯震感,有居民全家奪門而出緊急避險,大批網民熱議稱,「房子搖晃了幾下」、「還以為是自己頭暈」、「感覺好像有人在搖我椅子」。

廣東省地震局分析研判認為,原震區近幾日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今次地震與最近的緬甸地震、湯加地震是否有直接關聯性?

廣東地震台台長王力偉表示,從這兩次地震發生的區域看,緬甸地震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的交匯區域,湯加地震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西帶,而茂名高州地震發生在東南沿海地震帶,這些地震間的距離較遠,而且處在不同地震帶上,它們之間沒有直接關聯性。

王力偉介紹,此次發生在茂名高州的3.0級地震屬於構造地震,是由於地球內部構造運動引起的地震。具體來看,是地殼應力積累到一定程度,超過地殼岩石的破裂極限後,岩石突然發生破裂或滑動釋放能量而產生的天然地震。

今年以來,全球多地發生地震,據統計,短短3個月,6級及以上地震就接近20次,除了緬甸、湯加,還包括日南桑威奇群島1月1日發生6.2級地震、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1月7日發生6.8級地震、洪都拉斯以北2月9日7.6級地震等。

這是否意味著地球進入了地震活躍期?對此,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二級研究員高孟潭表示「這種擔憂沒有必要。」

高孟潭介紹,近100年來,我們可以完整觀測全球大地震數據。全球平均每年發生7級以上地震約12-14次,8級以上地震約1-2次。每年大地震發生次數都有一定變化,但只是圍繞平均值的小的波動。近年來的地震數據表明,大地震的活動頻度都是如此。

將2025年1月1日至今與去年同期全球地震數據對比,可發現今年地震的頻率明顯低於2024年同期。在這一時期,地球不僅沒有進入所謂的「震動模式」,反而是顯得更加平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