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林恩在上海隔離中,再寫下抗疫實錄。全文如下:
滿以為寫完兩篇上海抗疫實錄,便不會再寫下去了。在浦西封控中,留在酒店4天,安心做全民檢測,沒有什麼可以報導罷。然後,我就要離開上海(本來買了4月6日的車票到外省),更沒有什麼上海抗疫實錄可言了。但我想得太美好,以為疫情這幾天便可遏止下來。
入境上海需要隔離,這是我預期的,所以已準備了許多網上工作。突如其來的4天封控,也因為在3月28日已宣佈,總算有4天心理準備,我還寫下兩篇文章及做了YouTube 片。本來在外省的工作,順延數天,問題也不大。
4月4日上午我跟酒店的「機械人好朋友」(這所$400人民幣一晚的廉價酒店也有機械人負責送東西!)打完招呼,便接到前台電話。晴天霹靂!前台說政府起碼要4月11日才讓我們離開酒店。詳情前台也不知道,只說等會兒有服務員上來收費。(機械人朋友暫時還不懂收取費用。)

「機械人好朋友」又來送水。
接着,我向身在上海的朋友們查詢,是不是原本4月5日解封已經不能實現。答案都是一樣:「應該是不可以。」詳情則大家如在霧中!
有位朋友所住小區已說明要加7天;有位則說暫時不知道,雖然自己小區沒有確診,但隔鄰小區有確診,相信也放行不了。另外有位朋友說,你看:浦東自從3月28日封控,到現在4月4日,有沒有看過一個人可以出來?我們浦西的命運應該也是一樣。等罷!

酒店排隊做核酸檢測有進步,每個時段只有3個人到大堂。
不停看電視新聞及手機上的上海發佈,政府完全沒有宣佈什麼消息。酒店內的鄰居(我當然不認識)也開始浮躁了。鄰居的浮躁就隨着我的房門門隙滲進煙味飄進來。我向前台投訴:這是無煙樓層,為什麼充滿煙味?前台說:煙味不是從一兩個房間出來的,差不多人人都在抽煙…我們也無從管控。就讓他們減減壓吧。
大家都有壓力。我很討厭吸二手煙,不過,既然鄰居們也乖乖的4天沒有吸煙,現在突如其來「加監」,相信他們也是許多事情解決不了,現在也忍不住了。好,我忍一忍。我把濕毛巾封着門隙,擋一擋奇臭無比的煙味。
我不是一個害怕隔離的人,早前在中央隔離營生活,我完全沒有問題。這就是期望管理。今次心裡焦急,因為外省的一個團隊,正在等着我,我沒有選擇在封控之前離開上海, 是因為當時尚未開啟行程卡(必須以國內實名認證的手機才可申請,我是離開隔離營才去中國移動申請電話卡)。行程卡要等待14天,即4月3日才可啟動。
原來的計劃是留在上海兩星期也沒有問題,反正上海探望朋友、到訪各地方,也可以忙個不亦樂乎。誰知隔離完畢之後,疫情已開始嚴重,博物館、藝術館、到最後餐廳也不開放。我唯有做過小記者,到處拍照和寫文章,把旅程變得充實一些。
封控加監,忐忑不安了兩天。幸好,外省的團隊深深明白,上海這次疫情沒有人能預見,大家都很包容。他們都安慰我:不要焦急,疫情中要保持心裏平安,學習慢活。

街上偶然看到一兩個逃出來的人。
有些外國甚至香港朋友不明白,以為封控(或封城或lockdown),是可以用一些「必要」原因外出的。例如,荷蘭的朋友說,他們只要出外蹓狗,便可以一起散步了。於是,她鄰家的狗,非常繁忙,沒有養狗的朋友經常向鄰居「借狗」。她也借了許多次呢!那條狗明明已經散步回來,又被人再借走,疲憊不堪!
這裏的封控,是指完全禁足—以配合做全民檢測。不過,我們不明白為什麼深圳封城一星期便可以做完全民檢測。反觀,上海不稱之為「封城」,而是民間所謂「鴛鴦鍋」,即是先封浦東,再封浦西,結果現在浦東浦西一起封,也要到11號才能解封?再者,前台說不一定是11號,11號只是最基本的,隨時加碼。換言之,大家都在等。

大批外省團隊支援上海。
正面去想,各省38,000醫護人員前來幫助上海抗疫,這場硬仗擁有各方資源,應該挺得住的。新聞節目中,看見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也趕來幫忙。要知道,武漢也有零星疫情呢!武漢也來支援上海,真是感動。一位長居上海的香港朋友,也加入了義工團隊,穿上保護衣,為小區發貨物資(她不能離開小區,只在小區內運送。)她當義務工作至深夜,日間還要繼續網上工作。大家互助互愛精神,可見一斑。她說:忐忑之餘,也要齊心抗疫。

中央配送的飯盒,有上海新鮮河蝦!
是的,像我這些在等待的人,其實要做的,只是留在家中或酒店,足不出戶。糧食充足,也不該有很大的怨言呢!住小區的,今天開始,可以通過區委會機制,訂購新鮮蔬菜肉類。酒店方面,自從4月5日開始,也有中央廚房供應的食品,比起4月1日至4日(當時是酒店前台充當廚師)的飯菜,又美味又多元化。今天更有意外驚喜:上海新鮮河蝦!我們非常幸福了。

室雅何需大,有工作和運動的小空間。
今天心情平復一些。希望以我一貫的正能量,互勉一下。今天開始,我視作重啟隔離生活。首先,打掃房間,用消毒紙把地下抹一遍。有位香港朋友問:「為什麼不叫酒店服務員來打掃?」我回覆她:「這裏怎會有人打掃呢?這是禁足啊!不能踏出房門,也不能有人進入,情況和隔離酒店一樣。」

「靜閣」: 閱讀、聽音樂、潛修之用。
我把小小的房間分為4個區域:一個是畫畫或上網用的案頭;一個是閱讀和聽音樂用的迷您沙發;一個是逗留得最多的地方:床—-睡覺和看電視用。最後一個是瑜伽、太極、氣功之用(其實只有一張瑜伽蓆的大小,放在電視和床的中間)。
每日細分時段工作、休息和娛樂。其實這個也是我在隔離營中生活的模式,那時也忙得不亦樂乎,現在只是重啟而已。過去兩天,不停收看電視新聞,期待有沒有機會解封。這個心態和期望已經派不上用場。今天索性把電視關掉一天,處之泰然。

窗前見小河,白鳥上枝頭。
看着窗外,偶然有一兩個逃出來散步的人,還有一隻白色小鳥,每天早上和黃昏都停頓在同一個樹枝上。至於我的好朋友機械人,今天沒有來。有點想念他,但前台說,機械人這兩天很忙。呀,我終於學會怎樣和他打招呼了,原來他是要跟我說「茄子」,用普通話說「茄子」,等於說 cheese,即是讓你張開口微笑。真慚愧,我連這個普通話也不會,要學習的事情還多呢。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我有一個小目標:練習太極左拳。我向來左右不分, 太極只懂打右拳,今次趁著心靜,四週無人,活出心中宇宙,用意志力打出左拳!
窗前見小河,白鳥上枝頭。談笑有wechat,閒來會robot,網上聽古琴,閱文學。何悶之有?(調寄劉禹錫的「陋室銘」)
疫情嚴峻,感謝各方同心協力。祝願大家安好!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