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東漢宰相不為富貴拋糟糠妻 宋弘婉拒光武帝賜婚

歷史長河

東漢宰相不為富貴拋糟糠妻  宋弘婉拒光武帝賜婚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東漢宰相不為富貴拋糟糠妻 宋弘婉拒光武帝賜婚

2022年04月20日 10:00 最後更新:04月24日 15:35

在古代,普遍來講,獲皇帝召為駙馬,往往被視為「前世修到」的福分,答應都來不及,更何況拒婚。然而,在歷史上,的確有人對於跟公主結婚,採取婉拒態度,比如東漢宰相宋弘就是一例。宋弘在拒婚的同時,還說過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生於西漢末年,早年間曾在西漢、新朝擔任侍中(侍從顧問)、共工(掌管)等職務,及至王莽敗亡、赤眉軍進入長安後,因躲避戰亂,而逃歸故里。東漢劉秀稱帝後,因欣賞宋弘的品德,便徵拜他為太中大夫,不久又晉升他為大司空(三公之一,是宰相職務)。宋弘身居相位,以品行清雅、直言敢諫著稱。

東漢光武帝劉秀畫像。 (網上圖片)

東漢光武帝劉秀畫像。 (網上圖片)

據《後漢書·宋弘列傳》記載,光武帝閒暇之餘,曾將宋弘召入宮中,坐在新屏風前跟他閒談,一邊說話,一邊卻頻頻回頭,「帝數顧視之」,看屏風上畫著的美女。宋弘見狀,一臉凝重地對皇帝指:「臣沒有見過喜歡美德如喜歡美色的天子。」光武帝大笑,立刻命人撤除屏風,然後跟宋弘講:「聽到符合道義的話就服從,可好?」宋弘頓首再拜,然後回答道:「陛下修養品德,微臣深感振奮。」

《宋弘列傳》也有提到宋弘任宰相時,曾向光武帝推薦大儒桓譚,讓他陪侍皇帝左右。然而,桓譚當上官後,並沒有利用經學來勸導皇帝言行,反而以繁雜音樂,以愉悅耳目。宋弘知道後不高興,命人將桓譚召進府中,隨後狠狠地批評一頓。光武帝知道後,便鄭重地向宋弘道歉,並將桓譚遣返出宮,「遂不復令譚給事中」。

《後漢書·宋弘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後漢書·宋弘列傳》局部。 (網上圖片)

然而,最能體現宋弘節操高尚、不慕榮利,要數到他婉拒光武帝的提議,不肯跟髮妻離婚,娶湖陽公主一事。湖陽公主劉黃是光武帝的大姐,姐弟間感情至深。劉黃雖然身為公主,但命卻不大好,很早便喪夫守寡,感情生活空虛。光武帝見大姐悶悶不樂,便想著替她再結一門親事,通過婚姻來排解孤獨感。

可光武帝明白,提親這種事要揣摩姐姐的意思,不能冒失為她抉擇。《後漢書》記載,光武帝有一次跟公主閒聊時,「共論朝臣,微觀其竭」,並暗中觀察她的心意。公主對其他大臣都不太留意,唯獨看中宋弘,不斷稱讚他容貌威儀、品德高尚。光武帝會意,便跟姐姐說:「我也正在考察此人,這件事交給我來辦吧。」

「糟糠之妻不下堂」相關典故繪圖。(網上圖片)

「糟糠之妻不下堂」相關典故繪圖。(網上圖片)

於是,光武帝召宋弘進宮談話,並讓公主隱身在屏風後面聽動靜。光武帝跟宋弘閒談間,隨口說了一句:「地位高了,就要更換朋友,錢財多了,就要另娶妻子,這大概是人之常情吧?」宋弘聽了後,很清楚皇帝這是想著讓他跟髮妻離婚,然後娶公主為妻。

不過,宋弘不肯為富貴拋棄妻子,臉色凝重地回覆:「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換句話說,他向光武帝表示,「貧賤時的朋友不可忘記,在一起受過苦難的妻子不能把她休棄。」光武帝知道後,多說無益,於是回頭衝著屏風說道:「事不諧矣」──看來,此事注定是辦不成了。

宋弘畫像。(網上圖片)

宋弘畫像。(網上圖片)

公主聽後,心情也許失落。然而,作為為人行事指南,「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這句話流傳下來,遂成為千百年來,社會提倡的道德規範。宋弘品格高尚,《後漢書》的作者范曄在為他寫列傳時,都極盡以誇讚的文字寫謂:「弘實體遠,仁不忘本」。

往下看更多文章

曹操完勝袁紹後 年過半百但「老驥伏櫪」

2025年01月03日 20:00

不少成名人士經常以「老驥伏櫪」表示即使已到了一定的年紀,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依然有心有力。「老驥伏櫪」的出自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梟雄,他文武雙全,不但會打仗,而且擅長詩文,留下不少傳世之作,因此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之稱。年輕的時候,曹操曾經做過低級軍官,隨後在鎮壓黃巾軍起義及反董卓戰爭中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並在漢獻帝一朝「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掌握實權的丞相。

曹操畫像 (網上圖片)

曹操畫像 (網上圖片)

通過一連串戰爭,曹操先後滅了呂布、袁術等地方軍閥,逐步控制了許昌附近的黃河以南的大部地區。在這些地區,他注意發展生產,限制土地兼併,為社會的安定和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绍軍相持於官渡,爆發著名的官渡之戰,成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關鍵之戰。戰後曹操進軍袁紹的河北根據地,袁紹的兩個兒子在戰敗後,投靠當時位於東北邊境的烏桓族,想借機東山再起。

烏桓的首領也經常趁着中原混亂的機會侵擾漢朝。他們不僅掠奪大量的財物,而且抓走許多漢人去做奴隸。於是,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使東北地區的邊境安靜,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親自統率大軍征討烏桓。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畫作 (網上圖片)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畫作 (網上圖片)

這一年曹操已經五十多歲了。古話有云︰「五十而知天命,人了五十歲就已經逐漸衰老了,距離死亡也就不太遠了。」曹操當時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並沒有因為年老體衰而意志消沉,而是以種豪邁的氣概面對自己要完成的事業,繼續努力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

烏桓之戰打來並不輕鬆,因為烏桓處於偏遠地區,曹操大軍補給不易,只能輕裝上陣,「兵貴神速」,以少數精銳部隊打敗了烏桓的頭領蹋頓。在帶領大軍凱旋的途中,曹操有感而發,寫出了一首氣勢豪邁的詩,這就是《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篇《龜雖壽》,這首詩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競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是:曾經馳騁戰場的駿馬,雖然年老體衰卧在馬槽旁,但它的心仍向一日千里的飛奔。胸懷遠大理的鬥士,雖然已到了生命中的垂老,只要生命不息,他那顆奮勇拼搏的心就一刻也不停止!通過這些詩句後人可以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氣概和奮鬥的精神。

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網上圖片

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網上圖片

河北之戰後,曹操不久後即揮軍南下,攻下劉表的根據地荊州,並隨即後與孫權、劉備爆發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時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此後直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曹操以65歲之齡逝世,始終過著「戎馬半生」的日子,令人敬佩。

「老驥伏櫪」指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然保持着雄心壯志、從不服輸的鬥志與精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