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建防禦體系為南宋續命數十年 滅金抗蒙名將孟珙抱憾而終

歷史長河

建防禦體系為南宋續命數十年  滅金抗蒙名將孟珙抱憾而終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建防禦體系為南宋續命數十年 滅金抗蒙名將孟珙抱憾而終

2022年05月30日 10:00 最後更新:14:10

公元十三世紀,蒙古大軍橫掃歐亞,這廣闊的地圖上,幾乎沒人能夠在短兵相接的野戰中擊敗蒙古大軍,但南宋卻出了一位:孟珙。然而,這位將領在當代知名度並不太高,不如同時代「釣魚城大捷」的名將王堅,聲望也不如文天祥等耿耿忠臣。

但其實,在南宋末年眾多將領中,孟珙是少有的善打進攻戰的。他出身將門,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為岳飛部將。在蒙古聯宋滅金的過程中,正是他率兵北上支援,與蒙古軍聯手攻下金國最後堡壘蔡州。

更多相片
孟珙畫像。(網上圖片)

孟珙畫像。(網上圖片)

宋代畫家蕭照的絹本設色畫《中興瑞應圖》中的宋軍。(網上圖片)

宋代畫家蕭照的絹本設色畫《中興瑞應圖》中的宋軍。(網上圖片)

蒙古伊兒汗國史書中所描繪的「蒙金戰爭」。(網上圖片)

蒙古伊兒汗國史書中所描繪的「蒙金戰爭」。(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蒙古鐵騎。(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蒙古鐵騎。(網上圖片)

「襄樊爭奪戰」油畫。(網上圖片)

「襄樊爭奪戰」油畫。(網上圖片)

孟珙畫像。(網上圖片)

孟珙畫像。(網上圖片)

其時,宋理宗開始憧憬能光復中原,趁蒙古兵北撤之機,宋朝派軍進入河南,企圖收復被金國佔領的失地,卻讓蒙古窩闊台汗派兵南侵找到藉口。於是,剛剛橫掃歐亞的蒙古大軍掉轉槍口,以宋朝背約為名,於公元1235年從江淮、襄樊、四川三路向南宋猛攻。

宋軍遭受慘重打擊後,很快退卻,戰火燃燒至宋朝國境。當時,襄樊地區的防禦成為了南宋抗蒙戰爭的重點。然而,蒙古軍攻陷襄陽後,全面掌握進攻的主動權。宋朝在危急之下,急忙調派孟珙北上,希望能收拾這個爛攤子。但在窩闊台看來,蒙古軍氣焰正盛,滅宋,也許僅僅是時間問題。

宋代畫家蕭照的絹本設色畫《中興瑞應圖》中的宋軍。(網上圖片)

宋代畫家蕭照的絹本設色畫《中興瑞應圖》中的宋軍。(網上圖片)

面對咄咄逼人的蒙古大軍,孟珙很快就教訓了蒙古軍。孟珙主動出擊之下,在江漢平原上連破蒙古軍24個軍寨,取得「江陵大捷」。這時,窩闊台不得不正視這個對手,但對蒙古軍來說,本來應該是勢如破竹的襄樊會戰,卻演變成一場漫長拉鋸戰。

孟珙的宋軍與蒙古大軍在江漢平原上相互攻守,互有勝負,蒙古軍始終無法再前進。公元1239年,宋軍在廬州會戰中重創蒙古軍,孟珙乘勝追擊,在一系列出擊中重創蒙古大軍,終於成功收復襄陽、信陽等失地,使蒙古軍以江漢平原為跳板南進的戰略徹底破產。

蒙古伊兒汗國史書中所描繪的「蒙金戰爭」。(網上圖片)

蒙古伊兒汗國史書中所描繪的「蒙金戰爭」。(網上圖片)

這時,孟珙沒給予蒙古軍喘息機會,率軍火速西進,痛打蒙古人進攻四川的部隊,在「大亞寨會戰」中,再度擊敗蒙古軍主力,並收復夔州等失地。至此,南宋防禦蒙古的整條戰線就更為堅固,而蒙古第一次對南宋的戰爭,也在歷經六年後失敗告終。孟珙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建立起一體化的防禦體系,確保南宋挺過了宋蒙戰爭的前十餘年,使得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停滯在江淮一線。

影視作品中的蒙古鐵騎。(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蒙古鐵騎。(網上圖片)

「襄樊爭奪戰」,是蒙古軍與南宋軍第一次真正意義的硬碰硬較量,此戰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延續了南宋50年的國祚,更讓蒙古軍因連勝而狂熱的頭腦,漸漸轉向清醒。素來被認為「孱弱」的宋軍,在抗蒙戰鬥中憑著強悍戰鬥力以及高技術裝備優勢,證明了經濟佔優的宋朝,一旦戰爭機器開動,也發揮了效能。擁有高素質的軍事指揮人才及高效率的指揮體系之下,能讓宋朝把其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發揮到最大。但令後人遺憾的是,涉及這段歷史的不少宋朝功臣都不得善終,多位抗蒙名將幾乎遭陷害而死,孟珙也涉「功高蓋主」,惹宋理宗猜忌,抱憾而逝。

「襄樊爭奪戰」油畫。(網上圖片)

「襄樊爭奪戰」油畫。(網上圖片)

然而,孟拱率宋軍在「襄樊爭奪戰」中的勝利,為南宋打造了一條足夠抵抗蒙古大軍南下的堅固屏障,讓蒙古軍後面每次的南侵都付出了血的代價。而從中汲取教訓的蒙古人,也開始調整自己原有的政治政策及軍事策略,將學習南宋的科技與水軍戰術作為重點,並廣泛任用漢將、漢兵。到了後來的忽必烈時期的蒙古滅宋系列戰中,基本上成為北方漢人與南方漢人之間的戰鬥,不無諷刺。

往下看更多文章

蘇秦狼狽回家 「引錐刺股」終成六國宰相

2025年01月06日 20:00

「引錐刺股」這個成語出自於漢朝劉所編訂的《戰國策》,當中的《秦策一》有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蘇秦的人,他是史上有名的謀略官。可是,在他發跡之前,卻擁有一段艱苦的過往。

成語「懸樑刺股」是由兩個成語故事組成,即「懸樑」和「刺股」。前者是涉及東漢孫敬苦學一事,後者是我們這篇故事的主人公蘇秦勤學一事。(網上圖片)

成語「懸樑刺股」是由兩個成語故事組成,即「懸樑」和「刺股」。前者是涉及東漢孫敬苦學一事,後者是我們這篇故事的主人公蘇秦勤學一事。(網上圖片)

蘇秦的家裡本以務農為生,但蘇秦卻不甘於世代為農,於是早年便到齊國求學,並拜鬼谷子為師。他與同門師兄張儀跟隨鬼谷子學習數年後,終於學有所成。然而,比起師兄張儀的順水順風,學成後馬上就成為了楚相國的門下客,蘇秦的前路就顯得無比的崎嶇。

先是他前往秦國遊說多年未成,不但搞得自己聲名狼藉,在路上更是花光了盤纏,落得一身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的蘇秦回到家後,家人不僅不安慰他,反而都譏笑不治生產,捨棄農務而去逞口舌之利簡直是捨本逐末。因此,蘇秦在家中可以說是沒地位可言,他的妻子不為他縫衣,他的嫂子不為他做飯,他的父母也不認他這個兒子。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見及此,蘇秦甚感慚愧,不禁感嘆道:「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他放棄了學習鬼谷子之道,決定另覓出路。遍觀所藏之書後,他在書架上找到一本《周書陰符》,並日夜不眠不休地學習。可是,睡意總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向他襲來,所以他會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在一次又一次的刺痛下,他終於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儘管大腿上多次血流成河,疤痕滿佈,但他毫不在意,只想趕急憑此妙計遊說當世君王。

當然,蘇秦所流下的汗水沒有被辜負。他所提出的計策先被燕文侯所接納,然後出使趙國後也成功而歸。就這樣,蘇秦成功聯合了六國一起抗秦,並成為了六國的宰相。

風光亮麗、身穿華服的蘇秦。(網上圖片)

風光亮麗、身穿華服的蘇秦。(網上圖片)

後人憑著這個故事提煉出「引錐刺股」這個成語,意思是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精神;即形容人學習非常勤奮刻苦。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