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日本,為何急於「背叛」亞洲?

博客文章

日本,為何急於「背叛」亞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日本,為何急於「背叛」亞洲?

2022年06月05日 13:09 最後更新:13:12

最近一段時間,日本的行為越來越出格,在接待完美國總統拜登後更進一步向西方示好:首相岸田文雄正在爭取成為第一位出席北約峰會的日本政府首腦;派出「出雲」號直升機航母,同美澳等國舉行2022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還屢屢觸碰周圍國家的紅線:日本政客公然聲稱,日本在二戰中被「侵略」,歪曲歷史。和域內國家制造摩擦,和域外國家走得越來越近,「胳膊肘往外拐」的日本,怎麼想的?

央視下屬微信公眾號「玉淵潭天」剖析了日本為何急於「背叛」亞洲。

更多相片

中谷元任日本防衛大臣期間,多次與美國國防部長舉行會見。

中谷元任日本防衛大臣期間,多次與美國國防部長舉行會見。

當選後的第二個月,岸田文雄(中)就和小林鷹之(左)一起掛牌成立了「經濟安全保障法制准備室」。

當選後的第二個月,岸田文雄(中)就和小林鷹之(左)一起掛牌成立了「經濟安全保障法制准備室」。

俄烏衝突升級後,日元出現了「跳崖式」的貶值。

俄烏衝突升級後,日元出現了「跳崖式」的貶值。

岸信介(左)在艾森豪威爾(右)的注視下簽署了改訂後的《日美安保條約》。

岸信介(左)在艾森豪威爾(右)的注視下簽署了改訂後的《日美安保條約》。

「玉淵潭天」首先結合一張日本首相執政年限圖進行分析。圖中紅色代表較為穩定的執政周期,而藍色代表頻繁更換首相的周期。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一任首相長期執政後,接下來的幾任,總會落入一年遊的「走馬燈」,這是日本政壇的「詛咒」。

按照這個規律,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大有成為圖上「藍色斷點」的可能。岸田文雄想要打破歷史宿命。他在極端的道路上又把日本往前推了一把。

一直以來,日本就有著「脫亞入歐」的主張。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日本「不屑於」當亞洲國家,但實際上,「脫亞入歐」一直在為日本侵略周邊國家、擾亂地區秩序提供著思想和心理依據:沒有身份認同,域內戰亂,又與我何干?

「玉淵潭天」接著列出一張美國組建的聯盟分布圖,可以明顯看出,在美國的盟友體系中,日本在非英語國家中的地位從未如此突出。

「玉淵潭天」指出:日本正在從「脫亞」走向「叛亞」。

滿打滿算,岸田文雄就任日本首相,只有半年多的時間。然而,他的動作可不少,正緊鑼密鼓地為「背叛」做鋪墊。

新官上任三把火,岸田文雄的第一把火,就燒在了紅線上,他要推動日本修憲。修憲,幾乎是那些有野心的日本政客的「必修課」。

「玉淵潭天」對比了此次提出的修改內容與目前的日本憲法,其中對第九條的增改特別值得注意:

修改後的憲法,要在第九條中明確寫入有關自衛隊的內容——這相當於是給日本的軍國主義鬆綁提供法律依據。

嚴格對照這些條款,日本自衛隊的存在,本來是違憲的。但日本政客為了保留一支軍事力量,變相解釋憲法,他們找到了一個空子——自衛。按照他們的說法,自衛與解決國際爭端,有著本質不同。今天日本准備再邁一步,給予自衛隊憲法直接承認的地位,這無疑是日本對侵略亞洲國家歷史的公然「背叛」。

這也難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向日本提出忠告:日本應思考如何處理歷史問題,積極參與區域和平發展。

岸田文雄的第二把火,則是更加遵循和使用美式價值觀的規則及工具。岸田文雄一就任,就新設了兩個職位,一個是「人權問題」首相輔佐官,一個是經濟安全保障大臣。

首相輔佐官,叫中谷元。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是「跨黨派人權外交聯盟」的會長。這個聯盟,一直在推動制定日本版的「馬格尼茨基法」。「馬格尼茨基法」賦予美國政府打著「人權」的幌子,對其他國家實施「長臂管轄」的所謂權利。制定了類似法律的國家有英國、加拿大和澳州。

中谷元任日本防衛大臣期間,多次與美國國防部長舉行會見。

中谷元任日本防衛大臣期間,多次與美國國防部長舉行會見。

「玉淵潭天」指出,根據日本媒體報道,岸田文雄曾在美國讀過小學。看來,美國的那一套,岸田文雄學得確實不錯——這種以「人權」為由,干涉別國,明顯帶有盎格魯-撒克遜人作風的東西,也被他學到了。

另外一個新設的官職——經濟安全保障大臣,由小林鷹之擔任。他負責的,是「供應鏈安全」「防止技術外流」等。經濟「泛安全化」,又是西方的那一套。

當選後的第二個月,岸田文雄(中)就和小林鷹之(左)一起掛牌成立了「經濟安全保障法制准備室」。

當選後的第二個月,岸田文雄(中)就和小林鷹之(左)一起掛牌成立了「經濟安全保障法制准備室」。

「玉淵潭天」指出從這幾項安排上來看,岸田文雄要把西方臭名昭著的那套「工具」搬到日本,並大有在域內四處「揮舞」之勢。

以中日韓為核心的東亞地區,已經成長為與北美和歐盟比肩的世界三大經濟中心之一。東亞地區國家在產業鏈、供應鏈上深度融合,而日本這一手「泛安全化」的經濟政策,無疑會阻礙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亞洲還是一個在成長的大洲。現在,成長速度無疑會被日本拖緩。

但日本,並不在乎。這兩把火就好像「投名狀」,「背叛」亞洲的鮮明意圖是做給某個國家看的,而這第三把火正需要這個國家的回應,才能燒起來。

日本迫不及待地開始扇風了。過去一陣子,日本和美國,可謂軍演扎堆,每個月都至少有一場。

今年4月,日本自衛隊進入新的財年。在第一周,日本統合幕僚監部便急著對外公布本財年的大型聯合軍事演習計劃。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日本將舉行12場大型聯合軍事演習,其中包括:6場自衛隊多兵種聯合軍演;3場美日聯合軍演;3場多國聯合軍演。從數量來看,根據日本自衛隊自己的說法,這是「近乎飽和」的工作量。

日本自衛隊在亞洲游弋的範圍越來越大,早就超出了「自衛」的範疇。身邊伴隨的,則是美軍,在許多國家門口耀武揚威地晃來晃去,顯然不是為了維護地區的和平和穩定。日本想要傳遞一個信號,「背叛」亞洲,我們不但有意願,而且有實力。

很快,這第三把火也燒了起來。美國總統的亞洲行,有一站選在了日本。從拜登在日本行程的安排上,能看出日本的「投名狀」交到位了:不僅有美日的雙邊活動,美國還把兩場多邊活動都放在了日本。其中,一場用來啟動「印太經濟框架」——討論經濟議題;一場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討論安全議題。

在隨後的記者會上,岸田文雄表示,「要確保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需要日本和美國發揮主導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黃大慧對「玉淵潭天」指出:「在日本看來,這表示日本不僅僅是配合美國,還在這裡邊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岸田文雄是想在經濟領域和安全領域展現他的領導力。」

岸田文雄「借台唱戲」的意味很明顯,似乎在告訴國內的民眾和亞太域內國家,日本,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不一般。

岸田文雄這番苦心經營的背後,目的,很明確。拜登日本行結束後的第一天,《朝日新聞》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岸田文雄,完成了他「上任以來最大的外交盛舉」。不過後面還接了一句,首相是希望炫耀他的成就,來通過今年夏天的參議院選舉。

這樣說,是因為日本人很清楚,岸田文雄現在一切行為的出發點,都是選舉。畢竟歷史宿命的周期圖就懸在他的頭頂。

會不會落入一年遊的歷史宿命,勝敗在於7月的參議院選舉。一般來說,在這場選舉中,很多選民會出於「敲打執政黨」的目的而投反對票。岸田文雄很清楚,到時候如果自己所在的自民黨落敗,他難逃其咎,也只能請辭下台。相反,由於參議院每3年改選一半議員,眾議院議員的任期是4年,岸田文雄一旦順利率領自民黨過關,就能帶領這屆內閣走向長期穩定,而自己也將成為打破詛咒的第一人。

但擺在岸田文雄面前的,還有隱憂。一般來說,選民在乎的,當然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指標。

俄烏衝突的外溢影響下,日本也和美國一樣,被能源、糧食和原材料的全球供應危機所擾,最近,日本的通脹率,在逾7年的時間裡,首次超過了2%。

俄烏衝突升級後,日元出現了「跳崖式」的貶值。

俄烏衝突升級後,日元出現了「跳崖式」的貶值。

對此,岸田文雄想到的辦法是轉移視線、揚長避短——要知道,他可是日本戰後任期第二長的外務大臣。於是他苦心經營,讓美國給自己「抬轎子」,唱了齣亞太「主角戲」——選民喜歡的,正是日本主動出擊的形像。

諷刺的是,這個套路本來是美國設計來利用日本的,沒想到卻被日本利用了。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對日本進行了「民主化改革」,從表面來看,日本陸續成立了有三四百個政黨,很符合美國常說的民主的體例。但看內裏就能發現,美國不僅保留了天皇制,也沒有徹底清算軍國主義勢力殘餘,甚至還扶植與軍國主義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保守勢力上台執政。

一位二戰中的甲級戰犯嫌疑犯,就坐上過日本首相的位置。他的名字,叫岸信介。決定釋放他的,正是美國。在美國的操弄下,日本,未能對歷史進行認真徹底的反思,就被裹挾到美國的新戰略中。在後來擔任日本首相期間,岸信介達成了一項重要政績,新《日美安保條約》。

岸信介(左)在艾森豪威爾(右)的注視下簽署了改訂後的《日美安保條約》。

岸信介(左)在艾森豪威爾(右)的注視下簽署了改訂後的《日美安保條約》。

與戰後簽署的舊《日美安保條約》相比,新的條款,明文規定了美國有「保衛日本的義務」——日本和美國結成軍事同盟,美國,在東亞找到了戰略支點。不過岸信介也有自己的主意,他提出,要在日美安保體系中增加日本自己的主導權。這是因為讓日本掙脫戰後國際規則束縛,是「岸信介」們的執念,當時的方法只有一個,依靠美國的力量,再慢慢灌注日本的「自主性」。此後的一路右轉,自然也是在美國的默許下推進——美國想在亞太地區保留不穩定因素,來作為自己制衡其他國家的支點。這就是美國所謂的「民主化」。

「玉淵潭天」指出這個目的,往往是以傷害和犧牲域內的安全和穩定為代價的。日本「背叛」亞洲的信號,值得亞洲國家警惕。

「玉淵潭天」指出當我們看透了日本政客的圖謀和政壇興替的宿命,只會讓日本的伎倆無處可藏,日本的一舉一動,只能讓亞洲國家更好地團結一致,做好應對。畢竟,歷史記憶是永遠抹不掉的。

「玉淵潭天」指出謀求大國地位最終只會是「黃粱一夢」,而妄圖改變宿命的日本政客,也不過是歷史中的「跳樑小醜」。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以色列三方面改變中東戰爭規則 「有恃無恐」背後有兩重要原因

2024年09月29日 11:57 最後更新:12:02

美國不敢做的,美國做不了的,以色列乾淨利落幹完了。戰爭的規則變了,特別是在中東。

9月28日,以色列空襲黎巴嫩貝魯特南郊真主黨據點的住宅區,火焰升起。AP圖片

9月28日,以色列空襲黎巴嫩貝魯特南郊真主黨據點的住宅區,火焰升起。AP圖片

哈馬斯最高領導人辛瓦,即便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以色列幹掉了;伊朗駐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大使館,哪怕是一國大使館,以色列炸了;真主黨重要頭目阿基勒,美國懸賞700萬美元緝拿的殺美國人要犯,以色列打死了。

哈馬斯最高領導人辛瓦。

哈馬斯最高領導人辛瓦。

最近的真主黨尋呼機爆炸、對講機爆炸,以色列更創造了經典但恐怖的案例,眾多真主黨要員瞬間被炸死炸傷。

再之後,9月27日,以色列出動戰機,對目標發動鑽地導彈襲擊,包括真主黨最高領導人納斯魯拉在內,正在開會的真主黨高層,幾乎被一鍋端。同時被炸身亡的,還有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副總指揮尼爾福尚將軍。

納斯魯拉。AP圖片

納斯魯拉。AP圖片

納斯魯拉不是尋常人物,他是真主黨創始人之一,1992年2月時任真主黨領導人穆薩維被以軍炸死後,31歲的納斯魯拉接任。

過去30多年間,他成為以色列最頭疼的敵人。他逃過了以色列的一次次暗殺,哪怕是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以軍和真主黨打得如火如荼,以色列對他也無可奈何。

但2024年9月,他卻被以色列徹底幹掉了,被同時幹掉的,還有幾乎整個真主黨領導層,以及伊朗的將軍們。

內地資深傳媒人「牛彈琴」分析,以色列最近的軍事勝利,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超強的情報能力。

去年10月7日,哈馬斯進攻以色列,這是以色列情報工作的滑鐵盧。但之後,以色列痛定思痛,向世界展示了超強的情報能力。

辛瓦在德黑蘭遇刺,毫無疑問是摩薩德的大手筆。哪怕在德黑蘭,以色列也有強大的情報內線。

納斯魯拉等被一鍋端,更顯示以色列情報工作的深入。再怎麼深居簡出,都逃不過以色列情報的魔爪。

更別提傳呼機爆炸、對講機爆炸,裡面複雜的情報工作。可以說,真主黨高層的一言一行,幾乎都在以色列掌控中。

二,超強的科技能力。

情報工作不僅僅是通風報信那麼簡單,更要有超強的科技能力。

德黑蘭是伊朗首都,辛瓦遇刺,以色列特工還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全身而退,沒有點高科技含量,根本做不到。

另外還有尋呼機爆炸事件。真主黨的尋呼機訂單,居然落到了摩薩德手中。摩薩德特製了一批尋呼機,裡面含有無法檢測的炸藥,最後,一條傳呼機通知,將一眾真主黨要員瞬間炸死炸傷。

這說明什麼?沒有更先進的通訊系統,沒有更高含量的科技產品,沒有對方無法攻破的加密體系,就不可能確保自己的安全。當然,更別提武器的先進性。

在這方面,無論是哈馬斯還是真主黨,哪怕是伊朗,都無法與以色列相抗衡。

三,超強的執行能力。

納斯魯拉被炸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在聯合國活動,他突然被叫到電話旁,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內塔尼亞胡是巨貪也罷,是屠夫也罷,是歷史罪人也罷,在鬥狠方面,沒有人比他更狠。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片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片

真主黨的秘密指揮部,哈馬斯的地道系統,往往就在密集的居民樓下面,轟炸肯定導致眾多平民傷亡,但以色列眼都不眨,說炸就炸了。

尋呼機爆炸更有違道德倫理,就連歐盟都譴責。因為很簡單,假如爆炸發生在民航飛機上怎麼辦?但以色列全然不顧。

所以說,以色列重寫了戰爭規則。

當然令以色列有恃無恐的還有一點——以色列背後有美國,以及全世界最先進的防禦系統。

全世界對以色列的譴責,對以色列的施壓,以色列不怕,因為到聯合國安理會,有美國的一票否決。

哈馬斯和真主黨的火箭彈,伊朗和胡塞武裝的導彈和無人機,以色列99%都可以御於國門之外。

歸根到底還是先進的國防技術。在鍛造戰爭機器方面,不管是進攻武器還是防禦武器,以色列打遍中東無敵手。

9 月 28 日,以色列鐵穹防空系統開火攔截從黎巴嫩發射的火箭。AP圖片

9 月 28 日,以色列鐵穹防空系統開火攔截從黎巴嫩發射的火箭。AP圖片

內塔尼亞胡還振振有詞,這次在聯合國,他痛罵中東國家甚至聯合國,宣稱:歷史上幾代猶太人被無情地屠殺,而沒有人伸出援手來保護我們,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國家,我們有一支強大而勇敢的軍隊,我們正在保衛自己。

以色列睚眥必報,雖遠必誅,所以,納斯魯拉被殺後,伊朗最高領袖緊急轉移,公開的場合越來越不安全,更別提還有一個「殺瘋了」的以色列。

伊朗雖然怒不可遏,但保持了相對的克制。面對這樣一個超強的敵人,伊朗必須審慎,必須考慮長遠利益。

以色列創造了經典的案例,重創了哈馬斯和真主黨,改變了中東的格局,但以色列就更加安全了嗎?

這倒未必。以色列贏得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勝利,但以色列沒有贏得真正的和平。

確實,哈馬斯真主黨不擇手段的報復,有恐怖主義的嫌疑;但以色列也要想一想,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永不屈服的土壤?

在中東最不缺少的,就是仇恨,殺戮,戰爭。仇恨的種子會不斷開花,導致更大規模的殺戮,戰爭一個接著一個,根本看不到盡頭。

戰爭正在擴大。

加沙之戰,還不到一年,已有41400多人被炸死,其中絕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黎巴嫩之戰,全面展開不到幾天,1000多人被炸死,包括真主黨幾乎整個最高層。

任何報復總要有限度,一支文明的軍隊,對準的應該是真正的敵人,而不是婦女和兒童,不應該是無差別的殺害。

加沙和貝魯特血淋淋的事實,西方說一套做一套的雙標,也徹底暴露在世界面前,所謂道義形象轟然倒塌,這或許也是最深遠的蝴蝶效應。

無人能約束得了以色列,美國能管但卻不願管。美國和法國前腳提出黎巴嫩停火協議,以色列後腳就炸死了納斯魯拉,感覺就像是在唱雙簧。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