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G7聯合公報史無前例提中國14次 外媒:對中國提出前所未有「嚴厲批評」

博客文章

G7聯合公報史無前例提中國14次 外媒:對中國提出前所未有「嚴厲批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G7聯合公報史無前例提中國14次 外媒:對中國提出前所未有「嚴厲批評」

2022年06月29日 13:30 最後更新:07月02日 21:46

當地時間6月28日,為期三天的「七國集團」(G7)峰會落下帷幕,美國似乎「得償所願」,成功拉著一眾盟國發佈了重點針對中俄的聯合公報。根據白宮發佈的概述和G7聯合公報,G7成員國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是他們所面臨的主要的共同威脅,而「中國」一詞在公報中出現了14次。相比一年前的公報,當時僅提及4次。路透社等外媒稱,G7在公報中對中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嚴厲批評」。

G7峰會發佈聯合公報。

G7峰會發佈聯合公報。

但諷刺的是,該公報一邊羅列中國所謂「不公平經濟行為」、「強迫勞動」等莫須有的罪名,一邊又敦促中國勸勸俄羅斯結束爭端。

更多相片
G7峰會發佈聯合公報。

G7峰會發佈聯合公報。

AP圖片

AP圖片

AP圖片

AP圖片

路透社報道。

路透社報道。

美國《國會山報》報道。

美國《國會山報》報道。

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德國總理朔爾茨。AP圖片

德國總理朔爾茨。AP圖片

荷蘭首相馬克·呂特。AP資料圖片

荷蘭首相馬克·呂特。AP資料圖片

AP圖片

AP圖片

首先,南海問題成為G7成員國的發難對象。公報宣稱,G7重申保持一個「基於包容和法治、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以武力或強迫手段改變現狀並增加緊張局勢的企圖,「我們強調,中國在南海的廣泛海洋主張沒有法律依據」。

AP圖片

AP圖片

緊接著,公報又炒作涉台、涉港,以及在新疆和西藏地區的所謂人權問題。公報用了相當大的篇幅羅織中國的「經濟罪名」,聲稱G7國家將共同致力於應對中國「不透明和扭曲市場的干預」和「經濟脅迫」等「不公平經濟行為」帶來的挑戰,包括減少對中國的「戰略依賴」、提升供應鏈彈性、加強在關鍵領域的合作……

然而,公報話鋒一轉,將話題生硬地轉向了對華合作。G7國家認為,有必要與中國就諸如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國際安全等共同全球挑戰進行合作,並「呼籲中國敦促俄羅斯」立即停止對烏克蘭發動的「不合理、無端和非法的戰爭」、無條件從烏克蘭撤軍。

路透社報道。

路透社報道。

路透社報道稱,G7在公報中對中國的政策和人權問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嚴厲批評」。美國《國會山報》援引一名美國高級官員的話稱,這一公報的達成,在G7的歷史中「史無前例」。

美國《國會山報》報道。

美國《國會山報》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認為,雖然公報中的許多批評詞彙無疑是陳詞濫調,但美國此前一直無法成功說服G7其他成員國在公報中用類似表述提及涉華議題。此次G7公報中一共提到中國14次,一年前的公報只有4次。

在G7峰會舉行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事務協調人柯比曾明確表示,G7會議和北約峰會的目的非常明確,即支持烏克蘭、讓俄羅斯承擔責任,同時專注於定義西方未來幾十年的其他共同挑戰,「其中就包括中國構成的挑戰」。他還承認,即將出爐的北約新「戰略概念」針對的就是中國。

此前兩天(26日),美國總統拜登宣佈了一項G7基建計劃,被外界廣泛認為是在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中方強調,中方始終歡迎一切促進全球基建的倡議,反對打著基礎設施建設旗號推進地緣政治算計、抹黑污蔑「一帶一路」倡議的言行。

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在28日的閉幕演講中,東道主德國總理朔爾茨還表示,只有當普京承認他在烏克蘭的計劃不會成功時,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才會結束,「我們希望,我們和許多其他國家實施的對俄制裁不會被違反」。《時代周報》等德媒報道稱,朔爾茨此處是暗指中國。

德國總理朔爾茨。AP圖片

德國總理朔爾茨。AP圖片

不過,就在G7國家謀劃針對中國的聯合公報之際,一些歐洲國家反對與美國一同「聯合抗華」。

荷蘭首相馬克·呂特。AP資料圖片

荷蘭首相馬克·呂特。AP資料圖片

荷蘭首相馬克·呂特日前表示,他反對因中國的香港和新疆政策而重新考慮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不應孤立不符合歐洲標準的國家。比利時首相德克羅表示,中國是歐洲「重要的貿易夥伴」,歐盟國家不應像對待俄羅斯那樣對待中國,而是應從不同的維度去處理和考慮與中國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此前多次在「拱火」烏克蘭問題時試圖拉中國入局。早在俄烏衝突之初,美國副國務卿紐蘭便呼籲中國「運用對俄影響力解決烏克蘭危機」;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格林菲爾德也曾聲稱,希望中國「鼓勵俄羅斯做正確的事」。

對此,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回應,中方的信息非常明確,通過外交解決一切爭端,停止炒作緊張氛圍,俄羅斯的合理關切也應該得到解決。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G7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周日在其社交丕台Truth Social發文批評其他國家不斷提供各種優惠吸引電影製片人和片廠到當地發展,導致荷里活電影業面臨「迅速滅亡」,宣布向所有非美國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強調希望電影可在美國製作。消息一出,不少人都大呼美方簡直是「自殘」行為,因目前荷里活大片都在全球多地取景並完成拍攝,如Marvel影業的《復仇者聯盟5:毀滅日》 已經在倫敦開拍,故相信特朗普此舉才是加速美國電影「滅亡」。

央視旗下微博公眾號「玉淵譚天」星期二(5月6日)亦發文稱,事實上,一直是美國電影更需要世界,不是其他國家的電影更需要美國,分析特朗普濫施電影關稅將為美國帶來8種惡果,包括引發其「迴力鏢效應」全球對美國電影進行反制,並意味美國主動將自身的服務貿易產業拉入貿易戰。

「玉淵譚天」認為,特朗普濫施電影關稅將引發「迴力鏢效應」,加速荷里活衰退。

「玉淵譚天」認為,特朗普濫施電影關稅將引發「迴力鏢效應」,加速荷里活衰退。

惡果1加劇美國電影產業恐慌與混亂

特朗普先前對全球施加所謂「對等關稅」,已令荷里活電影公司股價下跌,又是不斷推高美國電影製作成本,已讓荷里活魂不守捨,現在又要直接對非美國製作的電影加徵關稅,無疑是「火上加油」,加速扼殺荷里活的未來。

專業人士分析,所謂非美國製作的電影,言辭模糊,不知道是進口到美國的電影還是有海外製作流程的美國電影。因現時幾乎所有美國電影都涉及海外外包、取景,如果涉及海外製作就加稅,美國電影人的日子沒法過了。

更離譜的是,電影屬於服務貿易,服務貿易是無形的,一般認為服務貿易沒有關稅。專業人士分析,如果非要徵稅,操作複雜,涉及州政府與聯邦稅制協調,有技術和法律障礙,到最後反而亂上加亂,一筆爛帳,難怪美國商務部前官員威廉·賴因施(William Reinsch)說,對外國製作電影加徵關稅將「殺死我們(美國電影)產業」。

惡果2:中小成本外國電影放棄美國上映

特朗普對外國電影加徵關稅無非是希望保護美國本土電影。但熟悉電影業的影評人龐宏波指,近3年北美票房前20名均來自美國電影,而且都包涵美國同其他國家合拍電影的。所以,如果是對所有進入美國的外國電影徵收100%關稅,就不會對其他國家電影造成太大影響。

龐宏波分析,增加100%關稅意味著許多中小成本的外國藝術電影可能會放棄在美國實體院線發行。結果是美國本土觀眾對電影的選擇愈來愈少。

惡果3:加速外電影透過串流平台入美國 荷里活更惡性競爭

對電影徵收100%關稅,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可能是這些外國電影透過串流媒體的方式進入美國。對傳統荷里活電影公司而言,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打擊。因像Netflix、亞馬遜等新興串流平台經過長達十多年的努力,大有和荷里活傳統大製片公司分庭抗禮之勢。據統計,有73%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串流媒體已成為他們觀看電影的「預設管道」。

若外國電影在美國進一步以串流電影形式出現,將進一步增加串流平台的話語權,也讓美國觀眾更接受串流觀影的方式,荷里活面臨更殘酷的競爭。

惡果4奧斯卡影響力將被快速削弱

新關稅政策下,奧斯卡的生命力將被快速削弱。龐宏波指,去年奧斯卡就已更重視影片實體院線發行,電影只能透過在洛杉磯縣、紐約市、灣區、芝加哥、亞特蘭大或新增的大都會區——達拉斯-沃斯堡的實體電影院放映一周來獲得資格。如未來對所有進入美國的外國電影徵收100%關稅,必然更增加對奧斯卡入選影片實體院線發行的困難。

近年,奧斯卡一直加強國際化,在評選規則中明確要求,一部電影必須在角色、演員或主線敘述上體現出身份多元性,否則便不具備入圍最佳影片的資格。但從長遠看,關稅很大機率對奧斯卡影響力產生嚴重削弱作用。

惡果5或引發全球對美國電影反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 ,一旦美國針對電影服務徵收關稅,就有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反制。比方說一些出口影片到美國的國家和地區如歐盟、加拿大、日本等,可能推出本土電影優先政策,限制美片配額;或在放映環節徵稅,直接削弱荷里活在全球的票房表現。事實上,紐西蘭、澳洲等已對此做出明確回應:一定會反制。

荷里活的電影是極度依賴海外市場的,今年全球票房排名前10的電影中,一些荷里活影片幾乎一半以上的票房是靠海外觀眾撐起,故關稅最直接的後果是讓美國電影加速墜落。

即將上映由湯告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職業特工隊8:最終清算》,其拍攝地點就在世界各地。

即將上映由湯告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職業特工隊8:最終清算》,其拍攝地點就在世界各地。

惡果6 繼續漠視美國產業衰落根源

特朗普加關稅的理由陳腔濫調,把美國電影的衰落歸咎於是別國造成的。但根據相關調查,荷里活高層最喜歡的拍攝地點,美國本土並沒進入前5名,反而,多倫多、溫哥華和澳洲等名列前茅。荷里活最近製作的主要影片幾乎都是在美國境外拍攝,如即將上映由湯告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職業特工隊8:最終清算》,其拍攝地點就在世界各地。原因很簡單,美國的各種成本都太高,最近荷里活電影產業就正討論,荷里活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底特律」,因為配樂與後製等製作鏈大都已經遷移到其他國家了。

製片管理平台ProdPro的CEO指,全美影視製作量自2022年以來已下降26%,而澳洲等的製作量則增長14%;洛杉磯影視配樂錄音室預訂量從2022年高峰的127天降至今年的兩位數;在奧地利維也納完成配樂成本比洛杉磯低三分之二。因此加州正研究如何採取激勵和補貼措施推動產業回歸,這才是恢復電影產業的良策。

加州州長紐森第一個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

加州州長紐森第一個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

惡果7美國內部衝突加劇

荷里活電影在內的娛樂業是加州的支柱產業,為加州創造逾60萬個就業職位,以及每年30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還進一步拉動加州旅遊業的發展,令這行業的經濟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

但「對等關稅」推高荷里活電影成本,已遭加州強烈反對。根據加州電影協會的報告,今年加州電影的總產量比去年年減22.4%,難怪加州州長第一個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現在,特朗普到底是為了打擊加州,還是真的保護?美國內部矛盾,恐怕剛揭開序幕。

惡果8 美國服務貿易被美國政府主動拉入關稅戰

對電影加稅,意味著美國主動將自身的服務貿易產業拉進貿易戰。2023年,美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突破1萬億美元,佔全球服貿總額的13%;美國服務貿易與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都存在貿易順差,2024年順差總額接近3,000億美元。2022年,美國的服務貿易出口支撐起410萬個高薪職位空缺。若一旦遭到反制,美國本身受到的打擊就更劇烈;據分析,在極端情況下,全美非農就業人數中的84%都會面臨失業風險。

這涉及美國的零售商、大小餐廳、酒店、軟體行業、電信及互聯網服務商、航空公司及卡車貨運的物流業、媒體、學校、醫療保健行業、法律服務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等。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認為,對一個以服務貿易順差為主要經濟優勢的國家來說,美國的做法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損害的是整個美國服務業的國際形象和長遠利益。

很多美國電影人本身就厭惡特朗普政府,這當然有政治光譜的原因,但還有很多現實因素。無怪乎美國電影人稱特朗普今次出招是對美國軟實力的重創。也有美國業內人士稱,特朗普此舉是受中國電影《哪吒2》的刺激,既不理智也不明智,是典型的「一時衝動」。然而,一旦真的實施起來,對美國電影業的傷害恐怕是很現實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