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時亨英國現場睇政壇大地震 估計卓慧思捱唔過今年

博客文章

馬時亨英國現場睇政壇大地震 估計卓慧思捱唔過今年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馬時亨英國現場睇政壇大地震 估計卓慧思捱唔過今年

2022年10月16日 16:30 最後更新:16:43

英國政壇爆發百年一遇大地震,金融界名人馬時亨剛好的倫敦,出席富衛保險集團的活動,第一身在現場觀察「災情」,感受十分大。他說,這幾天遇到的英國朋友都駡聲不絕,怒言「 it's a shame」(國家的恥辱) ,說首相必須換馬。他認為保守黨被迫要果斷救亡,估計卓慧思捱不過今年,侯俊偉有機會拜相執爛攤子。

馬時亨說英國上下駡聲不絕,都認為卓慧思要落台,估計她捱不過今年。

馬時亨說英國上下駡聲不絕,都認為卓慧思要落台,估計她捱不過今年。

馬時亨說自己曾在英國生活幾年,未見過政局如此混亂。卓慧思胡亂決策,一意孤行,闖出大禍,導致市場震盪,她與許多西方政客一樣,不肯自責而卸鑊斬財相個頭來祭旗,以求自保。不過英國上下都沒有放她一馬,各方壓力正迅速上升。

英國網上對她的嘲諷鋪天蓋地,其中之一是她成功幫國民減肥!

英國網上對她的嘲諷鋪天蓋地,其中之一是她成功幫國民減肥!

他當晚看卓慧思記者會直播,見到所有問題都好尖銳,例如直問她為何還留低,毫不留情,而她只能遊花園迴避,進行了8分鐘就鬆人。其後電視、網頁與報紙都對她劣評如潮,嘲諷鋪天蓋地,例如將她與西生菜相比,看兩者誰爛得最快;又有帖文指她成功改善國民健康,因激到人人瘦了幾磅!

他說卓慧思民望這幾天繼續插水,工黨當然咬住佢唔放,砲轟凌厲,乘機狂踩保守黨;加上英國天氣漸凍,民眾交高電費又要節約用電,怨氣快速擴大。所以卓慧思的處境正危上加危。

看來卓慧思仕途正進入倒數期, 他聽聞保守黨內正積極醞釀拉她落馬,因為再唔出手,個黨會被她拖死。這次如再黨內改選,可能一輪就有結果。他估計她捱不過今年年底。

馬時亨指侯俊偉有機會拜相執爛攤子。

馬時亨指侯俊偉有機會拜相執爛攤子。

至於誰會接這根火棒,馬時亨觀察到輿情對財相侯俊偉不太負面,批評唔多,例如有登民眾走前握手的照片,其民望也高過卓慧思。他認為侯俊偉自己也想做首相,才坐這三煞位,估計是接手執這爛攤子的大熱人選。

馬時亨指今次大地震有個深遠影響,就是國民失去對大英帝國的自豪感。他在英國幾天,見到民眾個 mood未試過咁低,長遠而言,當民眾不再對國家感自豪,就會逐漸陷入衰落和分裂。

人有人運,國有國運,他說迷信些講,英女皇去世,可能是英國行衰運的一個轉折點。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惡鬥哈佛,戰情又再升級,其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今日向哈佛校長加伯發信,指哈佛違反聯邦法律,並「嘲弄」美國高等教育,因此凍結其數十億美元資助,直至它接受政府連串要求。這一辣招完全是特朗普的「暴君式」高壓策略,且還有更辣後着,誓要迫哈佛埋牆角「跪低」。美媒指,他還同時向其他不聽話的大學施壓,正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然而美國大學界也不是好欺負的,近日逾150間大學已組成「聯合陣綫」,聯手「抗侵」,戰況發展煞是好看。

特朗普的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向哈佛加壓,發「攞命信」给校長加伯,說會停止所有新資助,迫對方「跪低」,令惡戰進一步升級。

特朗普的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向哈佛加壓,發「攞命信」给校長加伯,說會停止所有新資助,迫對方「跪低」,令惡戰進一步升級。

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昨天趁美大學人心思走,搶閘宣布推出新計劃,積極招攬美科研學者,香港也應快手爭奪,切勿執輸。

特朗普一直對精英大學切齒痛恨,早就想伸出長臂嚴管,去年哈佛等名校爆發反以色列示威,被他扣上「反猶太主義」罪名,上台後即以此為由,向它們提出一大埋要求,欲直接介入校政管理、收生,並控制校內政治思想,如果校方被迫答應,學校的自主性將蕩然無存。

面對「暴政」,哈佛企硬誓不低頭,堅稱會反抗到底,特朗普隨即出重手,設跨部門小組審查給哈佛的90億美元資助,决定先凍結其中22億美元。哈佛並非省油的燈,立刻展開反擊,向法院提出訴訟,指控政府的做法違憲。

以特朗普的一貫策略,你越反抗,他就打得越狠,直至你頂不住求饒,教育部長麥馬洪昨日給哈佛校長發出「攞命信」,加辣停發任何新資助,正是其極限施壓的招數。若哈佛仍不肯認輸,他還有更辣一招可出,就是剝奪它的免税地位,即所有私人捐贈都要交税,哈佛的學生資助和科研經費將因而大減,校長加伯也不得不承認,「後果會極之嚴重」。

特朗普劍指的,並非只哈佛一間,他早前簽署一份行政命令,要求當局加強監管高等學府,包括認證大學的標準,以及收生程序等,校方亦須提供過去10年收取外國資金的紀錄,供有關部門審查。侵侵「魔掌」已在大學的上空盤旋,直接威脅學校的自主。

正如美聯社一篇評論所講,特朗普口口聲聲針對大學「反猶」,只是藉口,其真正意圖是向精英大學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藉此鞏固其「反精英」民意支持。

大戰當前,大學界知道如不團結抵抗,只會任由特朗普魚肉,所以150間大學的校長日前奮起聯署,組成「聯合陣綫」,合力反對政府「無理入侵」校園。這次行動,開了大學齊心「抗侵」的先河,意義甚大。

特普朗同時向大專界開戰。大敵當前,逾150間大學的校長近日組成「聯合陣綫」抵抗,以它們的實力,特普朗不一定赢梗。

特普朗同時向大專界開戰。大敵當前,逾150間大學的校長近日組成「聯合陣綫」抵抗,以它們的實力,特普朗不一定赢梗。

這場仗並非一面倒,誰勝誰負還說不定,不過在這惡劣氛圍下,許多科研學者陷於恐慌,感到前景茫茫。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看準機會,昨天在「選擇歐洲科研」大會上,分別宣布「搶人」計劃。馬克龍說,法政府將額外提供1億歐元,用於聘請美國學者;馮德萊恩則表示,會推出5億歐元的計劃,設立「科學避風港」,吸納美國科研專家。

我問一位在美大學工作多年的朋友,歐盟此舉能否搶走美國的科學家?他說並不容易,因歐美薪酬相差太大,那5億歐元計劃,相比美國的龐大科研經費,小兒科之極,中國這方面的資金每年達4、5千億,也比歐盟強得多。

他說香港「搶人」的條件比歐洲好些,但亦比不去美國,而中國方面,對想爭取的學者,可以給予很好條件,例如哈佛的知名化學家Charles Lieber 最初本想來港,近日就被清華大學深圳校園截了胡。

我同意內地和香港搶科研學者的條件,仍與美國有差距,不過在目前「侵侵低氣壓」下,許多學者都萌生「外逃」心理,若內地和香港再加一把刀,仍有機會「執到寶」,但一定要快手咪執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