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華社再次連發三條評論聚焦疫情防控: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博客文章

新華社再次連發三條評論聚焦疫情防控: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新華社再次連發三條評論聚焦疫情防控: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2022年11月29日 13:14 最後更新:13:54

內地本輪疫情多點爆發,防控形勢嚴峻。北京、上海等城市近期出現民眾抗議活動,對過度防疫封控措施表達不滿。

官媒新華社繼星期一(11月28日)凌晨連發三篇評論,表明要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後,29日再連發三篇評論文章聚焦疫情防控工作。指出抗疫需要耐心、細心,更要有愛心,並表示「精準免檢」也是精準防控,呼籲「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新華社在評論文章《「精準免檢」也是精準防控》和《抗疫需要耐心、細心,更要有愛心》中指出,核酸檢測組織不當也可能帶來人員聚集,一些地方公布的涉疫場所涉及到核酸檢測點。因此,在科學評估效果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部分群體「精準免檢」,不僅可以減少傳播風險,還能有效節約資源。

文章指出,對一些長期居家、行動不便的老人與在家上網課的學生來說,過高頻次參加核酸檢測既會造成不便,也沒必要,更會浪費核酸檢測資源。如果沒有社會面活動,同時周圍又沒有感染者和密接者,他們感染冠病病毒的風險並不高。「精準免檢」是對這部分人群更好的保護,也有利於集中精力用於真正風險人群的篩查。

文章也提到,疫情對社會生產生活產生一些衝擊,面對疫情複雜變化,各地各部門要更加耐心紓解群眾的情緒。抗疫鬥爭具有複雜性、艱巨性、反復性,需要傾聽群眾心聲,耐心解決群眾問題,積極主動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心理疏導要細心解決老百姓在疫情防控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在題為《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的評論文章指出,堅持就會勝利,春天就在前頭。這篇文章說,一場今冬以來最強的寒潮天氣,正在從北到南速凍著中國。近期復雜變化的冠病疫情,讓這個冬天似乎變得更冷一些。但「我們不怕寒冬。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文章指出,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是中共中央科學研判國內外疫情形勢後提出的明確要求,最大程度上呵護著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

針對這一波病毒快速傳播的特點,中共中央及時進行決策部署,要求以快制快,避免戰線擴大、時間延長;要求在隔離轉運、核酸檢測、人員流動、醫療服務、疫苗接種、服務保障企業和校園等疫情防控、滯留人員疏解等方面采取更為精準的舉措;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糾正「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做法;要求解決好人民群眾實際困難……

文章還說,各地也正在出台措施積極落實中央要求。如,臨時管控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4小時,一些小區出現陽性後封控措施精準限定於單元、且快封快解,嚴禁採用硬質圍擋封堵消防通道、單元門、小區門等。

文章最後強調,每一個中國人都在積極貢獻力量。從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到接續民生保障的貨車司機、快遞小哥,再到自覺佩戴口罩、不聚集不聚會不聚餐的人民群眾。冬天從來不只有蕭條。冬天像孕育著彩蝶的蠶繭一樣,孕育著色彩斑斕、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春天。堅持就會勝利,春天就在前頭。

此外,官媒《人民日報》29日也發表題為《堅持第九版 落實二十條》的評論文章稱,中國堅持走小步不停步,因時因勢、審時度勢、實事求是對疫情防控措施進行優化和調整,先後出台了九版防控方案和最新的二十條優化措施。 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目的正是更好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病毒變異新特點,用更小的代價在盡可能短的時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是放鬆疫情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

文章說,必須充分認識到,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二者缺一不可,第九版防控方案是二十條優化措施的前提,二十條優化措施是提高防控科學性、精準性的重要手段,絕不能因為有了二十條優化措施而放松嚴防嚴控,也不能因為嚴防嚴控而對二十條優化措施再進行「層層加碼」「一刀切」或者簡單化。

文章指出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對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決克服麻痹松懈心理、等待觀望心態,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不動搖、不走樣,立足於防、立足於早、立足於快,採取更為堅決、果斷的措施攻堅,盡快遏制住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日前,國際能源署發布了2024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和《可再生能源報告》,認為全球能源市場正進入由中國引領的「電力時代」,中國正在帶動全球電動汽車發展崛起。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稱,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能源故事都是中國故事。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今年10月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全球的能源轉型不應只有中國故事,更要有各國團結合作的世界故事。

「每消費3度電中,就有1度電是綠電」

據央視新聞,今年8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公布了「綠電成績單」:2023年,中國風光發電量超過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中國全社會每消費3度電中就有1度電是綠電。

綠電即「綠色電力」,是指通過可再生能源産生的電力,如風能、太陽能等。綠電的「綠色」屬性明顯,但劣勢也突出——「靠天吃飯」,受天氣、季節等影響較大,電力穩定性差。如何穩定輸出?

方法一,使用「充電寶」。

內蒙古風力資源豐富,風能資源可開發量居全國第一。

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的20萬千瓦風電基地,大功率風機矗立在遼闊的草原上,巨大的風機葉片,將草原的風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風機葉片直徑在195米左右,在額定功率下,每轉一圈,大概能發出9.3度電。風機發出的電能,通過高壓輸電綫路併入電網,傳送到千家萬戶。

因為風電「看天吃飯」,為保障電力電量平衡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風電場配套建設了40兆瓦的儲能系統。儲能裝備就好像是「充電寶」一樣,將不穩定的風電,化零為整進行存儲,有效地提高了風電利用率,而且為電力系統運行提供調峰調頻能力,提高了電力系統整體的穩定性。

方法二,「水光互補」。

位於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的塔拉灘,一度是沙塵肆虐、寸草不生,如今却是青草茵茵、羊群遍野,這裏的羊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光伏羊」。

這些變化要歸功於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的建立,這也是全球裝機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

走進園區,目之所及,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吸收著陽光,生産清潔電能。

走進園區,目之所及,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吸收著陽光,生産清潔電能。

但光伏發電同樣「看天吃飯」,比如遇到陰雨天氣,雲層遮擋住太陽,光伏電站發電能力會迅速下降。

解决方案就是:龍羊峽水電站「水光互補」,當太陽光照强時,用光伏發電,水電停用或少發;當天氣變化或夜晚時,可以通過電網調度系統自動調節水電發電,减少天氣變化對光伏電站發電的影響,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電源。

一條330kV架空綫路,將塔拉灘的「光能」和龍羊峽的「水能」串聯起來。通過「水光互補」,極大地提高了水電站送出綫路的經濟效益。

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一年可發電14.94億千瓦時,對應到火力發電相當於一年節約標煤46.46萬噸,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2.66萬噸。現在青海清潔能源進行跨區外銷,江蘇、北京等15個省區市都用上了塔拉灘生産的清潔電能。

在向外輸送「綠電」的同時,光伏板還為塔拉灘帶來了「綠化」效果。以前塔拉灘是大片的荒漠化土地,光伏電站建成以後,蒸發量、風速、沙塵都大大降低,光伏板下植被日漸恢復。

光伏板下建起了「光伏牧場」,養起了「光伏羊」。光伏板下的青草成了羊飼料,羊則成了園區裏的「除草工」,避免了雜草長得過高影響光伏板發電。同時,「光伏羊」也成為提高當地群眾收入的一個重要渠道。

提前6年兌現承諾

在中國還有很多類似的綠色工程。當下,一批清潔能源重大工程正在全力推進。

東南沿海,一個200萬千瓦的灘塗光伏示範工程正在加緊建設。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若羌100萬千瓦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建設全力推進。

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風電、光伏裝機合計達到12.5億千瓦。2020年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如今,這一目標已提前6年實現。

如今,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為各領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

中國轉型,助力全球

幾個月前,國際能源署(IEA)在其發布的《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中預計,當前和未來,全球電動汽車需求將「持續强勁增長」,而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有助於推動全球實現能源轉型。

報告預計,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1700萬輛,其中中國的銷量就達到約900萬輛,這意味著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近六成在中國市場。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的技術和競爭力目前在國際上都比較領先,電動汽車出口對於緩解氣候變暖和全球能源轉型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29.9%。中國「新三樣」的産業在開放競爭中快速發展,形成了先進的綠色産能,為全球的能源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完整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充分的市場競爭、超大規模市場,實現了新能源産業快速發展,也推動了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了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於中國創新、中國製造、中國工程。

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潘慧敏表示,目前,中國風電、光伏産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者、貢獻者。十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裝機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國的貢獻率為45.2%。

此外,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積極拓展綠色能源領域合作,一大批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為所在國提供了清潔、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方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