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BNO居英者後代將失港居留權 黎棟國:「5+1」不確定性很大

博客文章

BNO居英者後代將失港居留權 黎棟國:「5+1」不確定性很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BNO居英者後代將失港居留權 黎棟國:「5+1」不確定性很大

2023年01月06日 19:15 最後更新:19:39

做過多年入境處處長的前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對國籍問題了解甚深,他在「石榴台」訪談節目拆解BNO的前世今生,談及一個較少人留意的問題,就是持BNO居英港人在當地出生的子女,將會失去中國國籍,也沒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此外,他指現時英政府的「5+1」安排有很大不確定性,話變就變,申請居英者要想得透徹些。

黎棟國在「石榴台」訪談節目中說,BNO港人在英出生的子女,將失去中國國籍和香港居留權。

黎棟國在「石榴台」訪談節目中說,BNO港人在英出生的子女,將失去中國國籍和香港居留權。

我在訪談中問黎Sir,現時已有逾 13萬港人持BNO居英,到 2025年將達20多萬,如果他們回心轉意,想返回香港居住,他們可保持中國國籍和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嗎?黎Sir斬針截鐵回答:「一定得!」

他說,「佢申請返一本香港特區護照,咪可以返嚟囉」,因為根據法例,只要那人是中國人,有香港居留權,持有香港特區護照作為獲承認的有效旅行證件,就可以買機票返香港,也可自由入境居留。「好歡迎佢哋返嚟,來去自如!」

他說《基本法》規定得好清楚,只要是香港居民,就有出入境自由,除非法律上對某人有特別限制,其他所有人回來都沒有問題。長期以來,香港在不同階段都出現過信心危機,幾十萬港人移居到其他國家,但他們仍可回港居住,實際上回流的也大有人在。去或留就由他們自己取捨。

不過黎Sir提出一個較少人留意的問題,他們的下一代又如何?他說,持BNO居留英國的港人,他們的子女如果在當地出生,自動取得英國國籍,根據《中國國籍法》,他們將失去中國國籍,因而也沒有香港居留權。過往一些移居美加澳等地的港人,在當地出生的下一代都是這樣。

居英的BNO港人還要面對申請入籍的不明朗因素,英國現時政策是,持BNO簽証可居留5年,然後申請定居,一年後可申請成為英國公民,即所謂的「5+1方案」,究竟未來5年政府的移民政策會否改變,仍是未知之數。

持BNO移居英國的港人,要經「5+1」程序才可入籍,黎Sir說當中有很大不確定性。

持BNO移居英國的港人,要經「5+1」程序才可入籍,黎Sir說當中有很大不確定性。

事實上,英國上一任內政大臣柏斐文就曾說過,現時低技術移民太多,對經濟沒有貢獻,顯然是為削減移民數目放風囗,故日後持BNO的港人是否可全部留低,仍是個問號。

黎Sir說,英國政府定出「5+1」安排,是故意留有一手,保持改變政策的彈性,所以不即刻給予BNO港人居留權,當中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英國政府的思路很一貫,為了現實需要,可以不守規矩,打過一次茅波,就會有第二次。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入境處

新聞中經常見到各式各樣的「世界排名」,有些經過嚴謹評審,受到各方重視,但不少只是閉門亂點鴛鴦譜,分數高低沒有客觀標準,卻扮晒權威,博沒有人看穿背後把戲,便可暪天過海。「無國界記者組織」(RSF)每年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便屬這類,而最新排名榜,香港竟跌至140位,列入「最差」等級,比剛果、利比亞和索馬里等軍閥橫行的國家更低,實在荒謬透頂。離奇的是,傳媒正處於政治壓力煲、隨時被拉人封舖的台灣,新聞自由竟高居全球第24位,比5年前彈升19級,在亞洲排第一,實在令人十分疑惑。

「無國界記者組織」與台灣獨派政府早已緊密串連,除了亞洲總部設於台北,更受其資助,故把台灣的世界新聞自由排名捧到天咁高,對香港則越踩越低。圖為其執行長柏儒廷(左)去年獲頼清德熱情接見。

「無國界記者組織」與台灣獨派政府早已緊密串連,除了亞洲總部設於台北,更受其資助,故把台灣的世界新聞自由排名捧到天咁高,對香港則越踩越低。圖為其執行長柏儒廷(左)去年獲頼清德熱情接見。

政圈朋友翻閱資料,解開了這個謎團,原來「無國界記者組織」與獨派主導的台灣政府聯繫緊密,它除了把亞洲總部設於台北,獲泵水的一條水喉也來自台府,其代表去年更獲領導人頼清德熱情接見,拍晒膊頭。由此可見,它捧台踩港與「受人錢財」有一定關係。

由「佔中」到2019年香港黑暴,一直在背後「搞亂檔」的外部勢力之一,正是台灣獨派,它早就想香港越亂越好,以強化其台獨理據。就在這段時間,「無國界記者組織」與台灣當權派亦越行越埋,更於2017年正式將亞洲總部遷到台北。當時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喜形於色,對RSF為台灣政府貼金,大表讚賞。

「無國界記者組織」把檔口設於台北,不僅有地立足,更重要的,是獲得台灣政府「泵水」。這種金錢關係,早於2007年就開始,當年其負責人訪問台灣,獲得時任總統陳水扁接見,對方更透過官方的「民主基金會」,給它捐贈10萬美元。這只是枱面的數目,更多秘而不宣的財政支持,從來沒有公開交代。

這金援關係一直維持下去,2020年時,台灣政府代表吳志中專程到「無國界記者組織」總部,給它設立的「烏克蘭媒體自由中心」捐贈50萬美元,當時台湾是泵水的唯一國家或地區,可見台灣政府给它的資助從沒間斷。

到了獨派大佬頼清德上台,台灣政府與「無國界記者」的關係就更加着跡。去年10月,其執行長柏儒廷親自赴台拜會領導人,賴清德親自熱情接見,奉為上賓。台灣政府既給足面子,又捐献錢財,「無國界記者」在世界新聞自由排名中,把台灣捧到天咁高,完全在意料中。

「無國界記者組織」另一條水喉,來自「反共大鱷」索羅斯的基金,其不斷反華顯然與此有關。

「無國界記者組織」另一條水喉,來自「反共大鱷」索羅斯的基金,其不斷反華顯然與此有關。

RSF狂踩香港,更大目的是反華,這可從其贊助人中找到脈絡。它除了獲台灣民主基金會捐款,另一金主是「反共大鱷」索羅斯旗下的「索羅斯基金」。至於它有沒有像過往接受「第二中情局」NED資助那樣,間接收美國官方的錢,就沒在公開資料顯露。

特朗普上台後,揮刀砍斷「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對外水喉,可能「無國界記者組織」也身受其害,面對斷水之憂,對台灣獨派的依靠料會更大。可以預見,未來台灣排名將高處未算高,而香港則繼續下跌。

倘若世界新聞自由排名是一宗金錢和政治交易,那還有什麼公信力可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