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話「世界輪流轉」,又話「花無百日紅」,真係冇錯,據外媒最新報道,新加坡藉鬆綁開關,大量吸入人才錢財,搞到經濟熱辣辣,卻出現「發燒」副作用,住宅租金暴升,生活成本飛漲,不少公司和高級人員紛紛嗌「頂唔順」,有意回流香港。財爺陳茂波顯然睇到個勢,在今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多招絕地反攻,搶人財之戰可望轉勢。
因大量外來工作人口湧入,新加坡住宅租市「發晒燒」,租金狂升,加上物價高漲,不少外國公司及僱員叫苦連天,有意回流香港。
去年底有財經猛人訪星洲,回港後同我講,由於大批外國公司及人員進駐,好多嘢搶貴晒,汽車配額價和高球會籍熱炒倍升,住宅租金更漲到得人驚。《金融時報》昨天發表一篇關於星洲屋租的報道,指出問題正變本加厲,不少自費租屋的外籍僱員叫苦連天,有意起錨轉移香港搵食。
報道指,由於房屋供應不足,外來工作人口又急增,去年星洲住宅租金升至破紀錄水平,部分市中心地區呎租已首次超越香港。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的統計,去年優質住宅物業租金升了 26.2%,在全球30個主要城市中,登上了首位。
屋租急升令許多近年移居星洲的「高端人才」感到十分難頂,報道指一位來自英國的專業人士,4口之家租了個4房住宅,租金加了61%,他表示薪金被吃掉一大截,開始萌去意返回香港。另一位市埸推廣人員,也飽受租金狂增壓力,所住的3房單位屋租倍增至1.4萬坡元(8.2萬港元),薪水增幅完全追不上,正考慮另謀落腳地。
當地智庫一位研究員發出警告,說高租金及高生活成本已造成「真正危機」,如這趨勢繼續,當超出僱員與公司的負荷,商貿業務便會流走。
最近去過星洲的財經猛人同我講,雖然當地政府已開始做嘢為租市降火,但需求來得太急,要「退燒」很難,香港應趁這機會,加速改善條件搶人搶錢,收復失地。
財爺陳茂波在今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多招搶外國公司與人才,實行大反攻 ,轉勢可期。
財爺顯然已見到形勢開始逆轉,所以在今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多招反攻,包括動用5. 5億元搞大型盛事力吸訪客,又動員官商機構舉辦多項會展等活動招徠,由年頭到年尾接連不絕。同時主動出擊,由「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等帶頭,爭取外國企業來港落戶,並修改引入公司註冊機制,便利外國企業遷冊來港。
至於「吸人」方面,除了原來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還設立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加力吸引高端人才來港居住和發展事業。
今次財爺沒有改動公司利得稅和薪俸薪,稅率比新加坡稍低,加上對方有GST消費稅,在這些方面,香港都勝一籌 ,肯定有得揮。
這些招數加埋加埋,搶人搶錢的威力絕對不弱,再配合與內地全面通關,可說形勢大好。時也命也,新加坡在這時候「發燒」趕客,更有助香港收復失地,在兔年轉運。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惡鬥哈佛,戰情又再升級,其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今日向哈佛校長加伯發信,指哈佛違反聯邦法律,並「嘲弄」美國高等教育,因此凍結其數十億美元資助,直至它接受政府連串要求。這一辣招完全是特朗普的「暴君式」高壓策略,且還有更辣後着,誓要迫哈佛埋牆角「跪低」。美媒指,他還同時向其他不聽話的大學施壓,正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然而美國大學界也不是好欺負的,近日逾150間大學已組成「聯合陣綫」,聯手「抗侵」,戰況發展煞是好看。
特朗普的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向哈佛加壓,發「攞命信」给校長加伯,說會停止所有新資助,迫對方「跪低」,令惡戰進一步升級。
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昨天趁美大學人心思走,搶閘宣布推出新計劃,積極招攬美科研學者,香港也應快手爭奪,切勿執輸。
特朗普一直對精英大學切齒痛恨,早就想伸出長臂嚴管,去年哈佛等名校爆發反以色列示威,被他扣上「反猶太主義」罪名,上台後即以此為由,向它們提出一大埋要求,欲直接介入校政管理、收生,並控制校內政治思想,如果校方被迫答應,學校的自主性將蕩然無存。
面對「暴政」,哈佛企硬誓不低頭,堅稱會反抗到底,特朗普隨即出重手,設跨部門小組審查給哈佛的90億美元資助,决定先凍結其中22億美元。哈佛並非省油的燈,立刻展開反擊,向法院提出訴訟,指控政府的做法違憲。
以特朗普的一貫策略,你越反抗,他就打得越狠,直至你頂不住求饒,教育部長麥馬洪昨日給哈佛校長發出「攞命信」,加辣停發任何新資助,正是其極限施壓的招數。若哈佛仍不肯認輸,他還有更辣一招可出,就是剝奪它的免税地位,即所有私人捐贈都要交税,哈佛的學生資助和科研經費將因而大減,校長加伯也不得不承認,「後果會極之嚴重」。
特朗普劍指的,並非只哈佛一間,他早前簽署一份行政命令,要求當局加強監管高等學府,包括認證大學的標準,以及收生程序等,校方亦須提供過去10年收取外國資金的紀錄,供有關部門審查。侵侵「魔掌」已在大學的上空盤旋,直接威脅學校的自主。
正如美聯社一篇評論所講,特朗普口口聲聲針對大學「反猶」,只是藉口,其真正意圖是向精英大學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藉此鞏固其「反精英」民意支持。
大戰當前,大學界知道如不團結抵抗,只會任由特朗普魚肉,所以150間大學的校長日前奮起聯署,組成「聯合陣綫」,合力反對政府「無理入侵」校園。這次行動,開了大學齊心「抗侵」的先河,意義甚大。
特普朗同時向大專界開戰。大敵當前,逾150間大學的校長近日組成「聯合陣綫」抵抗,以它們的實力,特普朗不一定赢梗。
這場仗並非一面倒,誰勝誰負還說不定,不過在這惡劣氛圍下,許多科研學者陷於恐慌,感到前景茫茫。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看準機會,昨天在「選擇歐洲科研」大會上,分別宣布「搶人」計劃。馬克龍說,法政府將額外提供1億歐元,用於聘請美國學者;馮德萊恩則表示,會推出5億歐元的計劃,設立「科學避風港」,吸納美國科研專家。
我問一位在美大學工作多年的朋友,歐盟此舉能否搶走美國的科學家?他說並不容易,因歐美薪酬相差太大,那5億歐元計劃,相比美國的龐大科研經費,小兒科之極,中國這方面的資金每年達4、5千億,也比歐盟強得多。
他說香港「搶人」的條件比歐洲好些,但亦比不去美國,而中國方面,對想爭取的學者,可以給予很好條件,例如哈佛的知名化學家Charles Lieber 最初本想來港,近日就被清華大學深圳校園截了胡。
我同意內地和香港搶科研學者的條件,仍與美國有差距,不過在目前「侵侵低氣壓」下,許多學者都萌生「外逃」心理,若內地和香港再加一把刀,仍有機會「執到寶」,但一定要快手咪執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