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界名人湯文亮做慣生意,諗嘢轉數的確比做官的快,早在去年底英國醫護大罷工要求加薪時,他已叫政府快手去搶人,但一直冇動靜,事隔幾個月,醫管局前日終於打響鑼鼓赴英招聘醫生,而開出的聘用條件甚筍,湯生說「遲到總好過冇到」。我聽聞今次搶人以在當地畢業的醫生為先,近期移英的BNO港人未必可「翻閹」。
英國醫護薪酬偏低,又飽受通脹之苦,去年底憤而大罷工。醫管局剛宣布下月初將到英國搞招聘會「搶人」,條件甚筍,比英國醫護高出一大截,應可成功得手。
湯文亮當時已指出,英國醫護薪酬本來就不高,遠追不上通脹,所以有成9萬個醫護罷工,但英政府明言無能力加他們薪,這給了香港一個大好機會。他說既然英國用BNO計劃搶走香港大批人才,港府應還以顏色,搶返轉頭。
湯文亮指香港出手慢咗,本應去年底就去搶人,但「遲到好過冇到」。
當時當局沒有即時反應,他以為今次又錯失良機,幸而醫管局終於在上周五宣布,4月2日赴英國舉辦醫生招聘會,雖然出手遲了些,但「遲到好過冇到」。而且醫管局開出的聘用條件甚優厚,他估計招聘會一定可以完滿成功,一些離開了的醫護,也可能回流,因為「出去見過世面,想法自然不同」。
今次醫管局列出的薪酬和福利,的確甚「筍」,與英國醫護相比,真的高了一大截。以醫生而言,年薪由9萬幾鎊(約90萬港元)至近19萬鎊(約180萬港元),而薪俸稅只15%,並享有25日年假,尚未計其他「福利套餐」。
我詢問一些有同行移英的醫生朋友,他說這個offer 的確比現時英國醫生的薪水高很多,他認識的移英專科醫生,月薪只有5、6萬港元,普通醫生更只得4萬港元左右。香港在公院工作的醫生,如取得專科資格,月薪達10萬港元,積累經驗後可增至15萬以上。
目前英國的最高入息稅率達45%,如果一個專科醫生月入6萬,交稅後實得3萬3千元,加上通脹飆升,真係幾辛苦,分分鐘入不敷支。
我也同一位資深護士傾過,她說剛從大學畢業的合資格護士新人,薪酬加上轉更津貼等等,月入也近4萬元,可逐步增至5萬多元。之後如晉升護士長,月薪就達到10萬以上水平。目前英國一般護士月薪只有2萬至3萬港元而已,相差50%以上。
我心想,香港現時護士極之不足,公院與私院都正扭盡六壬鬥搶人,醫管局下一步應考慮向英國護士實施「銀彈政策」,相信可搶回一些人才。
過去兩年有一批香港醫護拿BNO簽證去了英國居住,等候5年後正式申請入籍,他們滿腔熱情赴英過新生活,但經過現實生活煎熬,收入又「滾水淥豬腸」兩頭縮,可能萌生回流的念頭。
不過據我聽聞,醫管局今次的招聘對象,以英國大學醫學院畢業、正於當地醫院執業的港籍醫生為主,未必想招攬近年離港移英的醫生「翻閹」。
當然,如他們改變心態回流,條路仍然未斷,機會總會有的,就看他們如何計條數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今日是有關香港回歸的《中英聯合聲明》簽訂40周年,當年雙方經歷一年多談判,才達成協議,過程波折重重,風雲詭譎,不少暗中角力的「秘史」仍未公開,卻影響至今。政圈朋友同我講,已故港澳辦主任魯平生前,曾囗述香港回歸經過不少內情,並輯錄成書,其中披露英方屢出「蠱惑招」企圖翻盤,卻被中方一一擊破,結果全輸,如今重温這段秘史仍很有啟發性,這些招數今日還循環再用,須加警惕。
今日是《中英聯合聲明》簽訂40周年,經歷整個談判過程的已故港澳辦主任魯平,曾親揭箇中不少內幕,包括英方屢出「蠱惑招」試圖翻盤,結果全輸。
中英正式談判於1983年7月開始,其實在一年之前的9月,兩國巨頭鄧小平和戴卓爾夫人,已首度交鋒,當時「鐵娘子」耍出第一個蠱惑招,大打「恐嚇牌」,但鄧小平這塊鐵板更硬,她結果慘輸一局。
魯平憶述兩巨頭過招經過說,戴卓爾夫人與鄧小平會晤時,仍堅持「三個條約有效論」,聲稱如果按照中方的辦法收回香港,會把香港搞壞,給港人信心造成很大衝擊,香港就大亂了,說不定會產生一個很大的災難,中國也會動搖。
魯平說,她講到這裏時,鄧小平就打斷了她,說:你說是由於你們英國人的管治,香港才能繁榮,我說不是,香港繁榮是香港人自己創造的。只要我們1997年以後政策對頭,香港的繁榮一定能夠保持。
鄧小平接着斬釘截鐵對戴卓爾夫人指出3個問題,第1是主權問題,我們沒有迴旋餘地;第2是1997年後的安排,也就是香港實行什麼樣制度的問題;第3是,怎樣為中國恢復行使主權創造條件。這段時間如香港發生大動亂,中英談不攏,中國將不得不重新考慮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
魯平憶述,戴卓爾夫人聽後,馬上臉煞白了。鄧小平還說,中國不是阿根廷,香港不是馬爾維納斯群島(英方稱福克蘭群島)。你說有可能波動,造成大災難,如果真的發生的情況的話,我們就要有勇氣來面對這災難。會面完後,戴卓爾夫人面色凝重,在步下臺階時,還一腳踩空,跪倒在地上。
中英代表團於1983年7月展開正式談判後,仍然波折重重。魯平說,英方提出「治權換主權」,主權還給你們,但是還讓英國人來繼續管。中方則堅持主權和治權不可分割。雙方針鋒相對,但主動權還在中方手裏。
在糾纏之間,英方又耍蠱惑招,打出「經濟牌」,港元和股市忽然大跌,銀行擠提,弄至人心惶惶。魯平說,當時我們分析了形勢,覺得這事情是英國人故意製造的,拿這件事來壓我們,企圖以此增加其談判籌碼。但我們覺得不必驚慌,因為從1983年計起,香港還有14年在英國人手裏,英國畢竟在港有大量利益,如香港就此垮了,對他們不利,他們遲早會自己出手解決的,所以我們不要去擔心。後來果然不出所料,風潮很快就平定下來了,港府決定實施聯繫匯率,中方也暗中支持,金融危機遂得以平息。
魯平披露,中方其後和港英政府成立了一個財政金融小組,定期會晤。這小組是保密的,他是中方的組長,而英方組長是財政司。此外,中方當時擔心大財團撤資,特別是外資公司,所以對財團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與匯豐談了很久,說服他們不要遷冊,其後匯豐強調基地還是在香港,不會走。中方對怡和就很失望,覺得怡和完全沒必要撤離。
到了談判後期,英方再出另一招數,向中方施壓,就是打「民意牌」。魯平說,英方當時指出,經過他們調查,80%到90%香港人不同意中國收回香港,民心要動搖,大量資金會外流,並造成大量移民。後來英方還找來了鍾士元(行政局首席議員)、鄧蓮如和利國偉等3個說客,來北京替英國人說話。
鄧小平於1984年6月23日會見了3人,魯平憶述,鍾士元事前說,他是代表香港民意來的,鄧小平有備而來,一見面就跟他們說,「你們不是代表香港民意來的,你們是代表英國人的利益來的」。他們還沒有張嘴說話,就被鄧小平堵住了。其後的發展是,3人面目無光返港,英方這張「民意牌」亦告失效。
魯平指英方先後打「恐嚇牌」、「經濟牌」和「民意牌」以增加談判籌碼,欲保持對香港的管治,過程風雲迭起,但都不能令中方動搖。
經過無數波折後,《中英協議》於40年前簽訂,香港也回歸了27年,如今重温魯平親揭英方出「蠱惑招」的秘史,仍大有價值,因為直到今日,這些招數繼續有人循環再用,大家還須時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