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湯文亮一早提政府「趁英病」搶醫護 BNO港人未必可「翻閹」

博客文章

湯文亮一早提政府「趁英病」搶醫護 BNO港人未必可「翻閹」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湯文亮一早提政府「趁英病」搶醫護 BNO港人未必可「翻閹」

2023年03月26日 21:07 最後更新:21:46

地產界名人湯文亮做慣生意,諗嘢轉數的確比做官的快,早在去年底英國醫護大罷工要求加薪時,他已叫政府快手去搶人,但一直冇動靜,事隔幾個月,醫管局前日終於打響鑼鼓赴英招聘醫生,而開出的聘用條件甚筍,湯生說「遲到總好過冇到」。我聽聞今次搶人以在當地畢業的醫生為先,近期移英的BNO港人未必可「翻閹」。

英國醫護薪酬偏低,又飽受通脹之苦,去年底憤而大罷工。醫管局剛宣布下月初將到英國搞招聘會「搶人」,條件甚筍,比英國醫護高出一大截,應可成功得手。

英國醫護薪酬偏低,又飽受通脹之苦,去年底憤而大罷工。醫管局剛宣布下月初將到英國搞招聘會「搶人」,條件甚筍,比英國醫護高出一大截,應可成功得手。

湯文亮當時已指出,英國醫護薪酬本來就不高,遠追不上通脹,所以有成9萬個醫護罷工,但英政府明言無能力加他們薪,這給了香港一個大好機會。他說既然英國用BNO計劃搶走香港大批人才,港府應還以顏色,搶返轉頭。

湯文亮指香港出手慢咗,本應去年底就去搶人,但「遲到好過冇到」。

湯文亮指香港出手慢咗,本應去年底就去搶人,但「遲到好過冇到」。

當時當局沒有即時反應,他以為今次又錯失良機,幸而醫管局終於在上周五宣布,4月2日赴英國舉辦醫生招聘會,雖然出手遲了些,但「遲到好過冇到」。而且醫管局開出的聘用條件甚優厚,他估計招聘會一定可以完滿成功,一些離開了的醫護,也可能回流,因為「出去見過世面,想法自然不同」。

今次醫管局列出的薪酬和福利,的確甚「筍」,與英國醫護相比,真的高了一大截。以醫生而言,年薪由9萬幾鎊(約90萬港元)至近19萬鎊(約180萬港元),而薪俸稅只15%,並享有25日年假,尚未計其他「福利套餐」。

我詢問一些有同行移英的醫生朋友,他說這個offer 的確比現時英國醫生的薪水高很多,他認識的移英專科醫生,月薪只有5、6萬港元,普通醫生更只得4萬港元左右。香港在公院工作的醫生,如取得專科資格,月薪達10萬港元,積累經驗後可增至15萬以上。

目前英國的最高入息稅率達45%,如果一個專科醫生月入6萬,交稅後實得3萬3千元,加上通脹飆升,真係幾辛苦,分分鐘入不敷支。

我也同一位資深護士傾過,她說剛從大學畢業的合資格護士新人,薪酬加上轉更津貼等等,月入也近4萬元,可逐步增至5萬多元。之後如晉升護士長,月薪就達到10萬以上水平。目前英國一般護士月薪只有2萬至3萬港元而已,相差50%以上。

我心想,香港現時護士極之不足,公院與私院都正扭盡六壬鬥搶人,醫管局下一步應考慮向英國護士實施「銀彈政策」,相信可搶回一些人才。

過去兩年有一批香港醫護拿BNO簽證去了英國居住,等候5年後正式申請入籍,他們滿腔熱情赴英過新生活,但經過現實生活煎熬,收入又「滾水淥豬腸」兩頭縮,可能萌生回流的念頭。

不過據我聽聞,醫管局今次的招聘對象,以英國大學醫學院畢業、正於當地醫院執業的港籍醫生為主,未必想招攬近年離港移英的醫生「翻閹」。

當然,如他們改變心態回流,條路仍然未斷,機會總會有的,就看他們如何計條數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快手

新聞中經常見到各式各樣的「世界排名」,有些經過嚴謹評審,受到各方重視,但不少只是閉門亂點鴛鴦譜,分數高低沒有客觀標準,卻扮晒權威,博沒有人看穿背後把戲,便可暪天過海。「無國界記者組織」(RSF)每年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便屬這類,而最新排名榜,香港竟跌至140位,列入「最差」等級,比剛果、利比亞和索馬里等軍閥橫行的國家更低,實在荒謬透頂。離奇的是,傳媒正處於政治壓力煲、隨時被拉人封舖的台灣,新聞自由竟高居全球第24位,比5年前彈升19級,在亞洲排第一,實在令人十分疑惑。

「無國界記者組織」與台灣獨派政府早已緊密串連,除了亞洲總部設於台北,更受其資助,故把台灣的世界新聞自由排名捧到天咁高,對香港則越踩越低。圖為其執行長柏儒廷(左)去年獲頼清德熱情接見。

「無國界記者組織」與台灣獨派政府早已緊密串連,除了亞洲總部設於台北,更受其資助,故把台灣的世界新聞自由排名捧到天咁高,對香港則越踩越低。圖為其執行長柏儒廷(左)去年獲頼清德熱情接見。

政圈朋友翻閱資料,解開了這個謎團,原來「無國界記者組織」與獨派主導的台灣政府聯繫緊密,它除了把亞洲總部設於台北,獲泵水的一條水喉也來自台府,其代表去年更獲領導人頼清德熱情接見,拍晒膊頭。由此可見,它捧台踩港與「受人錢財」有一定關係。

由「佔中」到2019年香港黑暴,一直在背後「搞亂檔」的外部勢力之一,正是台灣獨派,它早就想香港越亂越好,以強化其台獨理據。就在這段時間,「無國界記者組織」與台灣當權派亦越行越埋,更於2017年正式將亞洲總部遷到台北。當時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喜形於色,對RSF為台灣政府貼金,大表讚賞。

「無國界記者組織」把檔口設於台北,不僅有地立足,更重要的,是獲得台灣政府「泵水」。這種金錢關係,早於2007年就開始,當年其負責人訪問台灣,獲得時任總統陳水扁接見,對方更透過官方的「民主基金會」,給它捐贈10萬美元。這只是枱面的數目,更多秘而不宣的財政支持,從來沒有公開交代。

這金援關係一直維持下去,2020年時,台灣政府代表吳志中專程到「無國界記者組織」總部,給它設立的「烏克蘭媒體自由中心」捐贈50萬美元,當時台湾是泵水的唯一國家或地區,可見台灣政府给它的資助從沒間斷。

到了獨派大佬頼清德上台,台灣政府與「無國界記者」的關係就更加着跡。去年10月,其執行長柏儒廷親自赴台拜會領導人,賴清德親自熱情接見,奉為上賓。台灣政府既給足面子,又捐献錢財,「無國界記者」在世界新聞自由排名中,把台灣捧到天咁高,完全在意料中。

「無國界記者組織」另一條水喉,來自「反共大鱷」索羅斯的基金,其不斷反華顯然與此有關。

「無國界記者組織」另一條水喉,來自「反共大鱷」索羅斯的基金,其不斷反華顯然與此有關。

RSF狂踩香港,更大目的是反華,這可從其贊助人中找到脈絡。它除了獲台灣民主基金會捐款,另一金主是「反共大鱷」索羅斯旗下的「索羅斯基金」。至於它有沒有像過往接受「第二中情局」NED資助那樣,間接收美國官方的錢,就沒在公開資料顯露。

特朗普上台後,揮刀砍斷「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對外水喉,可能「無國界記者組織」也身受其害,面對斷水之憂,對台灣獨派的依靠料會更大。可以預見,未來台灣排名將高處未算高,而香港則繼續下跌。

倘若世界新聞自由排名是一宗金錢和政治交易,那還有什麼公信力可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