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電鐘樓文化館」5.19起開放 公眾免費入場了解昔日香港電力發展

社會事

「中電鐘樓文化館」5.19起開放  公眾免費入場了解昔日香港電力發展
社會事

社會事

「中電鐘樓文化館」5.19起開放 公眾免費入場了解昔日香港電力發展

2023年05月18日 16:59 最後更新:18:10

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中電鐘樓大樓,經活化成「中電鐘樓文化館」後,19日起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樓高三層的文化館前身為中電鐘樓,1940年建成,有逾70年時間成為中電總部,至2012年總部遷往紅磡,鐘樓完成歷史使命。

「中電鐘樓文化館」完成活化,明起開放。資料圖片

「中電鐘樓文化館」完成活化,明起開放。資料圖片

成立目的是傳承和推廣香港歷史文化  達致未來可持續發展

中電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指,文化館的格言為「珍視過去,敢創未來」,成立目的是傳承和推廣香港歷史文化,以及推動歷史教育,達致未來可持續發展,同時希望透過展館展現香港電力發展歷程,以及與香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分割的關係。她亦指,文化館設有多用途會議室,方便與文化團體合作舉辦活動。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位於亞皆老街147號的中電鐘樓大樓,由著名建築師關永康設計,1940年落成,前身為中電總部,並在2018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中電鐘樓是香港現存少數的國際主義建築風格建築物,外牆均用紅棕色釉彩瓷磚覆蓋,而設計也採用當年歐洲流行的裝修藝術,如對稱及幾何線條等;建築物的三面外牆以均裝嵌電力驅動的塔鐘,每個直徑2.4米,一直準確的顯示時間,為當區的重要地標。活化後的大樓仍保留舊有建築特色,同時保留原有天窗、玻璃窗戶、鐵鑄窗框、窗鉸,以及拱型設計的石屎牆等。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文化館展覽廳面積超過870平方米,開放與公眾參觀的三個展覽,分布於地下及一樓,地下展覽的主題為「電力世界」、「我家故事」、「人為.非遺」,透過各文物、短片及互動展品等,讓公眾了解昔日香港及電力發展,如可看到1940年代的電錶、1960年代的手寫電費單、昔日常用的火水燈及火水爐等,了解電力發展所帶來的生活轉變。展覽廳設置互動設施和多媒體展覽,介紹電力供應如何促進生活現代化,和打造香港成為明日的「智慧城市」、嘉道理家族以及中電與香港密切的連繫。未來展館會透過多媒體遊戲、展覽,舉辦各式各樣體驗活動。

展館內展示中電夠總部原址牌匾,以及鐘樓的原裝鐘芯和指針,亦有展示90年代煤氣燈和電費單等;體驗區方面,市民亦可以透過互動遊戲了解不同季節、世界盃、颱風襲港的時期的用電量變化等。

文化館逢星期二、三、五至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開放公眾參觀,市民亦可以瀏覽www.clpulse.com了解詳情和預約導賞團。

「中電鐘樓文化館」19日起免費開放,讓公眾了解昔日香港及電力發展。資料圖片

「中電鐘樓文化館」19日起免費開放,讓公眾了解昔日香港及電力發展。資料圖片

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出席股東周年大會時表示,正積極研究為香港輸入更多零碳能源,以及管理燃煤發電逐步淘汰,以確保為香港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

中華電力位於屯門龍鼓灘發電廠的 D2 新燃氣發電機組於 2024 年 4 月啟用,進一步加快電力供應的低碳轉型。

中華電力位於屯門龍鼓灘發電廠的 D2 新燃氣發電機組於 2024 年 4 月啟用,進一步加快電力供應的低碳轉型。

嘉道理說,過去一年已在香港投產600兆瓦的新燃氣發電機組,並關閉1050兆瓦燃煤發電機組,加上燃氣發電機組及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在近年投入運作,中電同期售電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已降低24%。

嘉道理指出,正在內地積極擴展零碳資產組合,去年合共有740兆瓦的新可再生能源項目正在建設,加上超過2000兆瓦的已投產項目,目標透過投資內地減碳項目,在未來3至4年將可再生能源資產規模擴大一倍。

中電。 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電。 巴士的報記者攝

另外,嘉道理提到,24年澳洲業務顯著改善,但當地能源市場仍然波動,零售市場受壓,面對競爭不斷和生活成本壓力,預計零售市場的營運狀況仍將充滿挑戰,將繼續投資於靈活發電容量項目,以支持當地潔淨能源轉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