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人之危」的意思是形容趁別人危難之際去要挾或打擊。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蓋勳傳》,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東漢時期,漢陽郡的長史蓋勳為人正直有才華。當時,漢陽屬於涼州管轄,涼州刺史梁鶴是蓋勳的好友,一般情況下,梁鶴在政務上遇到什麼疑難,就會向蓋勳請教。
網上圖片
然而,涼州管轄的其他幾個郡內官吏貪贓枉法,腐敗至極。當時武威太守倚仗著自己在朝廷中有後臺,便橫行霸道,欺壓百姓,讓普通人怨聲載道,對他非常憎恨。
梁鶴手下有個名叫蘇正和的從事,是個不畏強權的正直官員,他依法嚴辦,讓那些貪污官吏的氣焰受到打擊。
網上圖片
梁鶴得知這一情況後,擔心蘇正和這樣做會不小心觸及武威太守在朝中的後臺,使自己遭受連累,於是想殺掉蘇正和,以保住自己的地位。於是,他到了漢陽找蓋勳商議對策。
恰好,蓋勳和蘇正和之間有過節。有人向蓋勳提議利用這個機會除掉蘇正和,但蓋勳斷然拒絕,並義正言辭地說:「為了自己的私怨而殺害忠良之人,是不忠;趁別人危難之際而謀害別人,是不仁。儘管蘇正和和我有過節,但我絕不會趁機落井下石。」
網上圖片
幾天後,梁鶴果然來到漢陽,向蓋勳徵詢處理蘇正和的方法。蓋勳說:「養鷹訓鷹,讓它們更加兇猛,是為了讓它們去捕獵;但如果你已經訓練好了它們,卻又殺掉它們,那你養鷹有何意義呢?」
梁鶴明白了蓋勳的意思,放棄了殺害蘇正和的計劃。後來,蘇正和得知這件事,對蓋勳非常感激,親自登門道謝。但蓋勳卻避而不見,對人說:「我勸梁鶴不要殺害蘇正和,這純粹是公事,與我和他的恩怨無關。」
網上圖片
「乘人之危」意思是在他人處於困境、危險或不利的情況下,趁機謀取自己的利益。這種行為不僅缺乏道德,也缺乏基本的人情味和同情心,常常被認為是低劣的行為。這個成語警示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要有一種不以人處境輕重好壞而善待他人的良好品德,不因他人之危而謀取自己的私利。同時,也提醒人們要時刻保持警覺,不要被他人的危機所利用,保護自己的權益和利益。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