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發現兩種治療超級細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新方案,並顯示出良好療效和臨床應用潛力。
資料圖片
理大團隊於2017年,發現病原體「肺炎克雷伯菌」的新變異株,有多重耐藥性和超強毒力,即使人體受感染,亦可能無法治癒而死亡,死亡率高達25%至45%。
資料圖片
其後團隊於該細菌的新變異株設計療法上取得突破,確定病原體入侵宿主後,觸發「細胞激素風暴」的信號途徑,誘導病人激發不受控制的免疫細胞反應,最終引發致命感染性休克。
網上圖片
研究團隊實驗發現「乙醯水楊酸」類免疫抑制劑,即廣泛用於舒缓輕至中度疼痛和炎症,俗稱「阿斯匹靈」的成藥,有效抑制「細胞激素風暴」爆發,避免出現敗血性休克,顯著降低感染患者死亡率。
另外,團隊亦成功從市面已研發的藥物中,篩選用於治療愛滋病的藥物 zidovudine,再配合抗生素 rifampicin,成功根除病原體,令病人不必經過漫長新藥開發和審批周期,可更快受惠。
資料圖片
政府公布,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在截止前共接獲三份建設第三所醫學院建議書,分別來自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和科技大學。 工作組計劃今年第二季內與提交建議書的大學進行會面,進一步了解各間大學提出的建議,以作出綜合考量。
三間大學均提交了建設第三所醫學院建議書。
工作組將展開下一階段的工作,按照已制訂的準則評核建議書。工作組早前已同意採用全面和綜合的評核方法,按已訂定的十項主要考慮條件,從多方面包括創新策略定位、課程結構與評估方法及財政可持續性評核大學提交的建議書。工作組預期今年內完成評核,並向政府建議一個能培養更多優秀醫生支持本地醫療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同時配合香港發展為國際醫學培訓、研究及創新樞紐的方案。
香港科技大學
科大表示,建議書長達150頁,是根據政府訂立的十項有關籌建新醫學院主要考慮條件而撰寫。課程設計的目標,是與現有兩所醫學院錯位發展,既符合國際標準,亦回應本地社會需求。科大已與超過20間海內外醫學院及醫療機構簽訂協議,將為新醫學院提供短期臨床課程、實習機會、師資交流和聯合研究計劃等。科大校長葉玉如表示,深信新醫學院將助力香港躍升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培育未來的醫學人才,引領全球醫療變革。
浸會大學網頁圖片
浸大表示,將新醫學院命名為「前沿綜合醫學院」,反映浸大致力通過融合創新技術和前沿研究,以及傳統醫學和中醫藥的智慧與西方醫學的先進思維,推動醫學進步。浸大校長衞炳江表示,建議書體現浸大對卓越的承諾,認為建議書體現團隊對於醫學教育和研究的願景的同時,亦滿足工作組的要求及訂定的方向。校方充滿信心,認為浸大建議書提供極具競爭力的元素,符合工作組羅列的主要考慮條件。
理工大學亦有意申請。巴士的報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