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吳岩率團到訪理大,13日與理大領導層和科研人員會面交流,參觀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聽取多個醫學、健康和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新科技項目的介紹,包括人工智能糖尿眼篩查系統、可應用於癌症的醫療大模型、控制兒童近視加深的近視離焦技術、以及助中風患者復康的足踝和踝關節機械人等。
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吳岩博士(中)率團到訪理大,與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左)及校長滕錦光教授(右)等代表會面交流。(理大網站圖片)
訪問團其後與大學領導層及教研人員交流,吳岩指出,國家正於全國建立區域轉移轉化中心,下一步將於粵港澳大灣區建立網絡,讚揚理大在產教融合,特別是醫工結合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在實踐「醫工結合」方面的工作出色,具備優厚條件參與大灣區醫學轉移轉化中心的戰略工作。
點擊看圖輯
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吳岩博士(中)率團到訪理大,與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左)及校長滕錦光教授(右)等代表會面交流。(理大網站圖片)
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吳岩博士(右七)率團到訪理大。(理大網站圖片)
理大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楊紅霞教授介紹醫工結合,可應用於癌症的醫療大模型。(理大網站圖片)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鄭永平教授介紹團隊研發的肝纖維化和脂肪肝評估系統,以及三維超聲脊柱側彎評估系統。(理大網站圖片)
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吳岩博士(右七)率團到訪理大。(理大網站圖片)
訪問團與理大代表合照。(理大網站圖片)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對國家教育部率團到訪感到鼓舞,指出理大矢志培養擁有家國情懷、具備全球視野、有擔當和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助力國家建設教育強國。除了成立「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去年也舉辦了「理大中華文化節」,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課程已列為本科生必修課。但理大的短板是校園面積細小,大學一直尋求發展空間,期望得到特區政府及各界支持,以配合未來發展需要。
理大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楊紅霞教授介紹醫工結合,可應用於癌症的醫療大模型。(理大網站圖片)
校長滕錦光表示,理大在醫療教育擁有40多年經驗,大學設有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眼科視光學及醫療化驗等課程,擁有大量教學科研設施及人才,具備優越條件籌辧醫學院。在培養醫科人才時,能發揮學科協同發展的優勢,令工作更具成本效益。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鄭永平教授介紹團隊研發的肝纖維化和脂肪肝評估系統,以及三維超聲脊柱側彎評估系統。(理大網站圖片)
醫學界暫時並無有效方法治療脊髓神經損傷。理工大學新成立的「先進療法製品實驗室」計劃利用臍帶血培育及生產單核細胞,進行品質鑒定後,將這些單核細胞轉交醫院打入脊髓受損病人體內,進行臨床治療測試。
理大新設先進療法製品實驗室,推動以先進療法製品建立精準和個人化醫療。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系主任周銘祥表示,實驗室能為香港培育更多生物製藥專業人才,並協助轉化大學研究成果,進行臨床測試及前沿臨床醫學研究。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系主任周銘祥說,理大正向衞生署轄下「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申請製造商牌照和臨床證驗及藥物測試證明書,獲批後可以正式啟動臨床研究,屆時會與威爾斯醫院合作,第一期將有10名脊髓受損病人接受「先進療法」試驗治療。
理大先進療法製品實驗室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的良好生產規範。周銘祥教授指團隊計劃與業界合作,生產針對脊髓損傷的細胞治療製品,並結合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專業知識,提供從精準醫療到復康的一站式方案。
周銘祥指出,不少國家正進行相關臨床研究包括中國內地,有半身癱瘓病人接受「先進療法」治療後,可以站立並嘗試走路,效果比手術等傳統治療好。他又說,藥物生產和治療過程均於本港進行,可以降低治療費用。
實驗室的生產區配備先進設施,包括快接二氧化碳培養箱(上)及A級製藥用隔離裝置(下),確保生產過程在達到無塵室標準的環境下完成。
周銘祥亦指,除了用臍帶血進行「先進療法」,術後的物理治療亦非常重要,理大可提供一站式配套,亦歡迎與不同的院校、企業、生物製藥業界及醫學專家合作,在「先進療法」上尋求突破,長遠協助提升本港醫療科技水平。
品質測試的工序會在品質管制實驗室完成,該實驗室擁有一系列先進儀器,能夠就細胞製品的關鍵質量屬性進行測試,包括用作分析細胞表面標記的流式細胞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