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至今年初,「買不買得到雞蛋」一度成為台灣熱門民生議題,當地出現非常嚴重的雞蛋短缺問題。今年3月起,台灣「農委會」為應急,啟動了短期項目進口,不過卻由「缺蛋」變成「轟炸式進口」,6月底庫存竟有800多萬顆剩餘雞蛋。到底雞蛋為何在台灣頻頻成為問題?

設計圖片
曾經鬧「缺蛋」荒到「轟炸式進口」
去年底至今年初,受到禽流感及低溫等因素影響,台灣雞蛋產量銳減、蛋價飆漲,各大連鎖超市實施「限購令」並呼籲消費者不要「囤蛋」。當時情形下,島內一度出現「缺蛋」亂像。台當局「農委會」當時承認,確實存在「缺蛋」情況,據測算,全台單日總需求量約12萬箱(每箱200顆),單日供應量約11.3萬箱。但台灣農經公司表示,每日實際供應量遠不及「農委會」公布的數量,每天缺450萬顆。
為解決「缺蛋」問題,台當局「農委會」3月起啟動短期項目進口,但因檢疫、船運等過程,大量進口雞蛋5月、6月才運抵台灣。

設計圖片
據台媒報道,截至6月底,「農委會」已進口超過1.6億顆雞蛋,僅5月、6月就進口1.4億顆。因供過於求,進口雞蛋屢傳發霉、變質等情況。 有進口蛋商透露,「農委會」沒能掌控好下單時機,直到嚴重缺蛋時才下單,而5月、6月正是台灣雞蛋消費淡季,這時大量進口只會造成過剩問題。
台灣網友:綠色執政,荒謬保證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對此狀況作出評論,認為從「缺蛋」到雞蛋多到要銷毀,「農委會」一定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他表示,理論上,「缺蛋」問題應該不難處理,只要抱持科學精神,統計台灣需要多少雞蛋、有多少蛋雞、需求量多少等,就能計算出需要進口的量,「怎麼會搞到蛋太多需要銷毀」。
中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從「缺雞蛋」到「轟炸式進口」,如今面臨雞蛋過剩,最後發霉、臭掉,讓人想到先前民進黨當局采購「高端」疫苗,後來也是大批銷毀。賴士葆更直言,陳吉仲是有史以來最爛的「農委會」主委,老百姓最想做的就是到「農委會」丟雞蛋。

設計圖片
農委會錯誤干預恐摧毀產業
台灣《聯合報》6日刊登一篇文章,細數「農委會」摧毀雞蛋產業的「七宗罪」。文章指出,近日媒體報道進口雞蛋過多的問題,該事件正凸顯農業事務主管機關不斷以錯誤政策干預市場,恐將毀掉台灣雞蛋產業。
文章指出, 「農委會」明知6月氣候趨於穩定、疫情會淡化,台灣本地雞蛋產量必將提升,卻在6月大量進口雞蛋,雖有助於蛋價下降,卻再重踹台灣雞蛋產業一腳。
文章認為,當局不願意正視產業的各項問題,不斷干預價格、破壞市場機制,使台灣蛋農無利可圖。長此以往,將使大量養雞戶退出市場,未來極可能惡化雞蛋供給,進而被迫依賴進口雞蛋。
還有島內輿論批評,從「缺蛋」變成「剩蛋」,民進黨當局施政持續失能,接下來要號召全台民眾幫忙消費雞蛋嗎?

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