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民族英雄」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歷史長河

「民族英雄」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民族英雄」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2023年07月14日 10:00 最後更新:20:23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出生於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字元撫,別號少穆、石麟,晚年則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他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曾擔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官至一品,兩次受命欽差大臣。由於他堅決主張禁煙禁鴉片,被譽為「民族英雄」。

在1839年廣東禁煙時,林則徐派人進行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沒收的鴉片。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降至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他對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據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致力於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其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產生了啟示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名字來由

「則」一般指「遵循、效仿」的意思。而「徐」則是指福建巡撫徐嗣曾。元撫則是指以巡撫徐嗣曾為榜樣的意思。林則徐的字有「元撫」、「少穆」、「石麟」等。有一種說法是,據程恩澤《題林腸谷年丈飼鶴圖遺照》詩及注的解釋,林則徐出生那天晚上,他的父親林賓日在夢中看到鳳凰飛翔,聯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類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認為這是吉兆,於是給兒子取名「則徐」之余,又給字「少穆」、「石麟」。另一種說法是,他出生時發生了一個奇遇。那天是八月三十,福建巡撫徐嗣曾從鄉下回衙,遇到暴雨,與林賓日家人共避破舊小屋。突然,屋內傳出一陣嬰兒的哭聲,正巧林賓日也在此時趕了回來。徐嗣曾稱贊林賓日生了一個好子民,希望他能成為清官。為紀念這次奇遇,林賓日給兒子取名「則徐」,希望他能效仿徐嗣曾,做一個清官。

改詩深意

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年輕時功名未就,跌宕不羈,曾寫過一首詠新月的詩:「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林則徐認為詩中有小小的不妥,於是將「必」改為「況」,使得詩意更加優美。林則徐認為沈葆楨的詩過於自視清高,氣量偏狹,因此改動了詩句,使得詩意更加深刻。詩中隱含「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深意。這一改動反映了林則徐和女婿沈葆楨在襟懷上的不同。

太極芋泥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禁煙。當時,英、德、美、俄等國領事為了羞辱中國官員,准備了一席西餐涼席「招待」林則徐,試圖讓林則徐在吃冰淇淋時出洋相。不過,事後林則徐也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筵席回敬這些領事。在菜單上,除了幾道冷菜外,端上了一盤顏色暗灰而發亮,深褐又光滑,似兩條魚顛臥其中,不冒熱氣,猶如冷菜。一位外國領事拿起湯匙嘗了一口,結果被燙得兩眼發直,連吐帶咳,另一位領事的嘴唇也被燙出了一圈「花邊」,其他客人也都嚇壞了。此時,林則徐漫不經心地站起來介紹說:「這是中國福建的名菜,叫做太極芋泥。」從此,這道菜名聲大噪。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雨化事件

林雨化,字希吾,是林則徐的同族長輩,亦是林賓日所創立的真率會的中堅分子,為人正派不阿、不畏權勢。他一向正直,不畏權勢,因揭露福建按察使錢士椿的營私舞弊,遭到錢士椿的陷害和報復。林雨化拒不認罪,最終被迫父親代替押解,並被流放到新疆,期間遭受各種折磨。直到他六十歲時才獲釋回到家鄉。林賓日對林雨化的遭遇深感憤慨,林則徐在年少時就從父親那裡聽聞了林雨化的遭遇,一直渴望見到他。在父親的介紹下,林則徐拜訪了林雨化並閱讀了他的著作。這一事件加深了林則徐對腐敗官員的認識,對他後來改革吏治有著重要的影響。林則徐的家離南宋抗金將領李綱之祠不遠,這裡成為他和朋友聯誼的地方。之後,林則徐特別參觀各代愛國者的遺跡,感受到愛國及民族思想的熏陶。後來,他和朋友梁章巨發起修繕李綱墓地的行動,並重修於謙祠墓。

受命禁煙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他首先調查了廣州受鴉片毒害的情況,查找各家煙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於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達廣州,並於二月初四(3月19日)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他們轉交諭帖,命令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並保證今後不再夾帶鴉片。林則徐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然而,外商拒絕交出鴉片。經過堅決的鬥爭,林則徐挫敗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鴉片販子,收繳了近2萬箱鴉片,約237萬余斤。最終,在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的虎門海灘上,林則徐當眾銷毀了這些鴉片。

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發布了兩個諭帖。3月19日他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3月21日下令包圍商館,3月22日下令查捕英國鴉片販子顛地。

林則徐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於中外,成為一代名臣和民族英雄,備受後人贊譽。然而,也正是由於他的禁煙和抗英行動,使得他成為朝廷的「罪臣」,遭受了長達5年的悲慘流放生涯。

林則徐在廣州禁煙的功績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閱畢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報告,欣喜萬分,稱其為「可稱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則徐過了55歲生日,道光帝又親筆書寫了「福」、「壽」二字的大楷橫匾,派人送到廣州以示嘉獎。然而,很快林則徐所面臨的形勢就迅速惡化。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軍派遣艦隊封鎖珠江口,進攻廣州。林則徐嚴密布防,使英軍的進攻未能得逞。然而,英軍受阻後沿海岸北上,於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此時,道光帝驚慌失措,急令直隸總督琦善前去「議和」,又命令兩江總督伊裡布查清英軍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於「絕其貿易」還是「燒其鴉片」,意圖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從此,林則徐面臨各種誣陷、打擊和指責。琦善是妥協派的骨干,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打擊林則徐的機會。他聲稱英國所不滿的只是林則徐一人,只要清廷懲治林則徐,所有問題都可解決。期間,林則徐兩次上奏,大膽陳述禁煙抗英的合理性和正義性。然而,道光帝卻翻臉指責林則徐的言論是一派胡言。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除了林則徐的職務,並命令「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10月25日,林則徐又收到了吏部的文件,通知他暫留廣州,等待新任欽差大臣博爾濟吉特·琦善的審問和發落。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1日,林則徐接到聖旨,被降為四品卿銜,命其速赴浙江鎮海聽候諭旨。到達鎮海後,林則徐積極參與了當地的海防建設事宜,力圖「戴罪立功」。然而,接替琦善的靖逆將軍奕山在率軍與英軍作戰中打了敗仗。為了開脫罪責,他竟造謠說,英方是願意議和的,他們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則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須再次懲辦林則徐,英方才能罷兵議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廣州戰敗的責任再次歸罪於林則徐,說他在廣州任職時沒有積極籌劃防務,以致英軍發起進攻後,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則徐的「四品卿銜」,「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到投降派的誣陷,被道光帝革職。他忍辱負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他仍心系國家和民生,並不為個人的坎坷而苦悶。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他在滿腔憤怒下寫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性格人格的寫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林則徐到達新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開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調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補,十一月以三品頂戴署理陝甘總督。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授陝西巡撫,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陝上任。這時的陝西,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鴉片戰爭時,清廷為解決軍費困難,除調撥陝西征收的鹽稅外,還強令陝西捐銀一百多萬兩。鴉片戰爭後給外國侵略者的賠款也攤派到陝西,僅西安府鹹寧、長安兩縣的賠款銀,年征收就在二萬兩以上,相當於上繳正銀數的三分之加上各地接連發生災荒,勞苦群眾生活異常艱難;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與當地回民聯合起來,反抗官府的鬥爭此起彼伏。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病重逝世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清廷命林則徐為雲貴總督林則徐·篆刻圖。到任後,以維護雲南邊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賞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年)秋,因病重奏請開缺回鄉調治,翠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為欽差大臣,去廣西鎮壓拜上帝會的反清武裝起義。他抱病從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於潮州普寧行館。在報喪奏折到京前,清廷於十月二十四日(11月27日)還命他暫署廣西巡撫。

在任滇都時,他提出整頓雲南礦政,鼓勵私人開采,提倡商辦等主張。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著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思想。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辭歸,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廷為進剿太平軍作亂,故再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理廣西軍務。可是林則徐根本未康復,症氣不時發作,結果他要躺在特制的臥轎,由福建、廣東山區,一路直達廣東,到潮州時,開始嚴重下痴,到了普寧,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暫住普寧行館。最後林則徐在兒子林聰彝及幕僚劉存仁陪同下,於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時,指天三呼「星鬥南」之後,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死後清廷晉贈其太子太傅,照總督例賜恤,歷任一切處分悉行開復,謚文忠。

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於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蘇秦狼狽回家 「引錐刺股」終成六國宰相

2025年01月06日 20:00

「引錐刺股」這個成語出自於漢朝劉所編訂的《戰國策》,當中的《秦策一》有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蘇秦的人,他是史上有名的謀略官。可是,在他發跡之前,卻擁有一段艱苦的過往。

成語「懸樑刺股」是由兩個成語故事組成,即「懸樑」和「刺股」。前者是涉及東漢孫敬苦學一事,後者是我們這篇故事的主人公蘇秦勤學一事。(網上圖片)

成語「懸樑刺股」是由兩個成語故事組成,即「懸樑」和「刺股」。前者是涉及東漢孫敬苦學一事,後者是我們這篇故事的主人公蘇秦勤學一事。(網上圖片)

蘇秦的家裡本以務農為生,但蘇秦卻不甘於世代為農,於是早年便到齊國求學,並拜鬼谷子為師。他與同門師兄張儀跟隨鬼谷子學習數年後,終於學有所成。然而,比起師兄張儀的順水順風,學成後馬上就成為了楚相國的門下客,蘇秦的前路就顯得無比的崎嶇。

先是他前往秦國遊說多年未成,不但搞得自己聲名狼藉,在路上更是花光了盤纏,落得一身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的蘇秦回到家後,家人不僅不安慰他,反而都譏笑不治生產,捨棄農務而去逞口舌之利簡直是捨本逐末。因此,蘇秦在家中可以說是沒地位可言,他的妻子不為他縫衣,他的嫂子不為他做飯,他的父母也不認他這個兒子。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見及此,蘇秦甚感慚愧,不禁感嘆道:「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他放棄了學習鬼谷子之道,決定另覓出路。遍觀所藏之書後,他在書架上找到一本《周書陰符》,並日夜不眠不休地學習。可是,睡意總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向他襲來,所以他會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在一次又一次的刺痛下,他終於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儘管大腿上多次血流成河,疤痕滿佈,但他毫不在意,只想趕急憑此妙計遊說當世君王。

當然,蘇秦所流下的汗水沒有被辜負。他所提出的計策先被燕文侯所接納,然後出使趙國後也成功而歸。就這樣,蘇秦成功聯合了六國一起抗秦,並成為了六國的宰相。

風光亮麗、身穿華服的蘇秦。(網上圖片)

風光亮麗、身穿華服的蘇秦。(網上圖片)

後人憑著這個故事提煉出「引錐刺股」這個成語,意思是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精神;即形容人學習非常勤奮刻苦。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