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幾年內,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主宰者。7月3日中國電動車的生產突破2000萬輛。而由生產1000萬輛至第2000萬輛,中國只用了17個月的時間。「產量越來越多,用時越來越短」,內媒評論稱這背後是政策和市場雙重支撐,也是技術和體系共同「加持」。
7月3日中國電動車生產突破2000萬輛。網上圖片
彭博社網站17日刊發題為《中國如何在電動汽車領域擊敗所有人成為世界領先者》的報道,分析中國成功的秘訣。
報道首先列舉各項數據,指出中國的成功令人驚嘆。去年,電動汽車佔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的四分之一,這遠超美國和歐洲的佔比。而且中國的步伐還在加快。匯豐銀行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電動汽車普及率將達到90%。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67萬輛,超過全球總交付量的一半。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中國今年將佔全球1410萬輛電動乘用車銷量的60%左右。
不僅購車者多,匯豐銀行分析師在最近一份報告中寫道,製造方面也是一片繁榮——在全球銷售的所有電動汽車中,中國品牌約佔一半。
報道指出充足的基礎設施顯然有助於人們選擇電動汽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充電網絡,僅2022年一年就新增了64.9萬個公共充電樁,佔全球所有新增充電樁的70%以上。
網上圖片。
在種種進展的鼓舞下,電動汽車製造商紛紛在中國推出新車型。今年,在各家公司努力超越競爭對手之際,市場上爆發了價格戰。分析人士預計,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將出現一些整合。
報道分析總結出中國在培育電動汽車行業的幾大策略。
消費者補貼:中國有一項實施了超過10年的為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最多可達6萬元的補貼政策。盡管國家補貼於2022年終止,但一些地方政府仍在繼續發放補貼。
減稅:在2025年前,購買30萬元以下新能源汽車無需繳納稅率為10%的車輛購置稅;2026年至2027年,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同時每輛汽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據估計,這項自2014年開始實施的措施到2027年底的減稅金額將達到8350億元。在美國,去年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包含針對購買電動汽車和清潔製造的2700億美元稅收優惠措施以及針對清潔能源項目的近120億美元貸款。
製造商補貼:政府對電動汽車製造商的直接支持幫助許多企業運轉起來。盡管出現了企業數量過多的情況,但相關努力已培育出比亞迪等成功企業。比亞迪已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汽車品牌,它結束了大眾汽車公司在中國長達數十年的統治。
網上圖片。
基礎設施:政府補貼的充電站隨處可見,這降低了司機的成本、緩解了續航焦慮。歸功於與製造商達成的協議,充電標准是統一的,因此每個人都使用同樣的插頭。截至5月底,中國擁有636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
油車障礙:購買和擁有燃油車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各城市通過新車牌搖號(北京)和拍賣(上海)等措施來限制上路汽車數量,以治理擁堵。與此同時,電動汽車司機則可以較為輕松地獲得綠色車牌,展示他們的環保行為。城市街道上,綠色車牌越來越顯眼。
生產規定:中國於2017年開始對汽車行業實行雙積分制,對生產清潔能源汽車獎勵正積分,生產高油耗汽車則會產生負積分。積分為負的生產商的汽車可能會被逐出市場。為免受懲罰,製造商可以從有正積分的競爭對手——比如特斯拉或比亞迪——那裡購買積分。
政府採購:一些地方政府將公共交通和出租車改為電動汽車,並鼓勵地方機構採購電動汽車。結果是,也生產巴士的比亞迪公司和廣汽集團等電動汽車製造商獲得了穩定的業務。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法國製造的「陣風」戰機,是當今歐洲最先進的現役戰鬥機之一。不過,就在5月7日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擊落5架印軍戰機,當中就包括3架「陣風」,相當尷尬。
印度軍方7日凌晨對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巴哈瓦爾布爾地區,以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等多處發射導彈,據報至少26死46傷。巴基斯坦軍方確認,在反擊行動中擊落5架印軍戰機,分別為3架「陣風」、1架米格機、1架蘇-30。
印軍「陣風」戰機。
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居民拍攝影片顯示,一架「陣風」的殘骸在距離巴廷達空軍基地20公里的印度一村莊附近被發現,畫面上可見「陣風」戰機的專用導彈掛架,以及彈頭已掉落的「米卡」空空導彈的殘骸。
值得留意的是,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局長喬杜里5月7日透露,在整個襲擊和回擊過程中,印度戰機未進入巴基斯坦領空,巴基斯坦戰機也未進入印度領空。這就顯示,印度戰機是被遠程擊落。
由於巴基斯坦防空武器主要由中國供應,盛傳是解放軍殲10C戰機和紅旗9防空導彈擊落印度陣風戰機。
內地自媒體票姚校尉分析幾種可能性。
據巴基斯坦安全部門消息,巴空軍戰機第一時間起飛對實施空襲的印度空軍戰機展開反擊,並成功擊落了多架戰機。更進一步的消息稱,1架執行空襲任務的印空軍「陣風」戰鬥機和1架蘇-30MKI戰鬥機在艾哈邁德布林東面的印巴邊境被擊落,第2架「陣風」戰機則在印控喀什米爾的普爾瓦馬地區阿萬蒂波拉西南方向被擊落,還有數名印度士兵被俘虜。巴基斯坦空軍戰機全部安全返回基地,並未在空戰中損失。
而在這場空戰中,外國互聯網平台廣泛流傳,就是疑似擊落法製「陣風」戰鬥機的,是巴空軍最先進的中國製殲-10CE戰鬥機,此傳聞其後獲得證實。
據巴基斯坦今日新聞電視台(Aaj TV)當地時間5月7日發布視頻顯示,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伊沙克·達爾(Ishaq Dar)在議會發言時透露,巴方在淩晨的短暫空戰中,使用了由中國制造的殲-10C戰鬥機對抗並擊落印度空軍的戰機,其中包括3架法制「陣風」戰鬥機。
此外,印度當地媒體稱,印度旁遮普邦當天還發現了疑似霹靂-15(PL-15E)導彈的碎片,可能表明巴基斯坦空軍從殲-10C或梟龍Block3型戰機上發射了該型導彈,目前該地區已知僅這兩款戰機適配該型號導彈。美國軍事新聞網站「戰區」(The WarZone,TWZ)也發文稱,中國的霹靂-15空空導彈似乎首次用於實戰。
無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媒體都已多次曝光:巴基斯坦不僅採購了殲-10CE戰鬥機,同時還採購了至少240枚霹靂-15E超遠程空對空導彈。該導彈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遠端空對空導彈之一,射程可達15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可達5馬赫,超過了印度陣風戰機裝備的「流星」空對空導彈。
而且更重要的是,考慮到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友好關係,中國不太可能像美國限制巴基斯坦使用AIM-120導彈一樣對巴基斯坦施加使用先進導彈的限制,因此巴空軍中對陣風戰機最具威脅的組合,就是殲-10CE和霹靂-15E。
印度空軍方面,在目前的裝備序列中,「陣風」戰機是最先進也是最受矚目的戰機。
「陣風」由法國達索公司研發,於1986年首飛,2001年服役於法國空軍。「陣風」採用兩台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採用獨特的鴨式佈局,配備了相控陣雷達和光電探測設備,可執行防空、對地攻擊和核打擊等任務,有陸基和艦載兩種型號,被廣泛認為是四代半戰機中的佼佼者。
2016年,印度與法國簽署36架「陣風」的購買協議,合同價值高達79億歐元。2022年,全部36架戰機交付印度空軍。
就在幾天前(4月28日),印度又與法國簽署採購26架「陣風」M艦載戰鬥機的採購合同,合同預計售價6300億盧比(約合74億美元)。印度海軍從而將成為艦載型「陣風」的首家海外用戶。
可以說,「陣風」被印度人寄予厚望,然而卻在本輪印巴衝突中首次參與實戰就折翼,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軍事專家宋忠平分析,作為四代半戰機的「陣風」,是在三代機幻影2000的基礎之上做了大幅的升級。在經歷了實戰的嚴酷檢驗之後,或證明其作戰性能被誇大了。
宋忠平介紹,法國把「陣風」戰機作為自己在國際上主推的軍售產品,也已經成功賣到了埃及、卡塔爾、印度、希臘等國。「該機型如今在實戰中遭遇挫折,使得法國乃至歐洲先進裝備在國際市場上的前景,恐怕會蒙上一層巨大的陰影。」
在印軍遭遇如此難堪的挫折之後,本輪印巴危機走勢如何?
宋忠平認為,今次這次印度是想針對巴基斯坦採取有限的軍事行動,而且印方自稱所打擊的都是針對所謂「恐怖分子」的目標,並未包括巴方軍事目標和關鍵基礎設施。
不過,他強調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擁有核武器,這是非常罕見的兩個有核國家之間的直接軍事衝突,蘊含著巨大的風險。「如果印巴真的爆發了大規模熱戰,打急眼了會不會有人動用核武器?天下已經很不太平了,俄烏衝突、巴以衝突尚未停歇,那麼如果南亞地區再發生嚴重的軍事對峙乃至戰爭,對國際社會來講的話將會是一場災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7日表示,中方對當天凌晨印度的軍事行動表示遺憾,對目前事態的發展感到擔憂。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鄰居,也都是中國的鄰國。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呼籲印巴雙方以和平穩定的大局為重,保持冷靜克制,避免採取使局勢進一步複雜化的行動。中方願繼續為緩解當前的緊張局勢發揮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