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海外亂港組織狂「吸水」增彈藥 警國安處防「水喉」與港互通

博客文章

海外亂港組織狂「吸水」增彈藥 警國安處防「水喉」與港互通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海外亂港組織狂「吸水」增彈藥 警國安處防「水喉」與港互通

2023年07月21日 20:12 最後更新:20:21

早前8人「通緝令」發出後,我已聽聞警方並非虛張聲勢,必有後着,果然在過去兩周連環出擊,最新行動是,先後帶蒙兆達和郭榮鏗的家人到警署接受調查,目的之一是防止逃犯在港聯繫人建立支援渠道,截斷他們之間的「水喉」。此舉確有需要,因為海外亂港組織正扭盡六壬「吸水」,逃犯也在在需財,若兩地「水喉」互通,他們就如魚得水,更加壯大。

在英國和加拿大活動的「香港監察」,用不同花款募集捐款,捐得多可「升呢」。這個組織與逃犯羅冠聰有緊密聯繫,包括提供財政支援。

在英國和加拿大活動的「香港監察」,用不同花款募集捐款,捐得多可「升呢」。這個組織與逃犯羅冠聰有緊密聯繫,包括提供財政支援。

我前文提到,加拿大政府宣布擴大港人「救生艇」居留政策後,海外亂港組織「香港監察」隨即大吹大擂,說自己居功至偉,此事還有「下集」。它講完自己的功績後,即趁機宣傳其籌款計劃,振振有詞說,「你的捐款有助我們倡導自由世界與香港團結起來,爭取真正的政策轉變」。

其捐款計劃依「磅水」多少分成4級,最低是「銅」級,每年捐100鎊;高一級是「銀」級,每年捐250鎊;再上是「金」級,每年捐1000鎊,捐款者有資格出席周年晚宴;頂級是「夥伴」級,每年捐獻2000鎊(約2萬港元),將可獲其CEO直接親自匯報。

除了在社交平台招客吸水,它還巧立名目搞籌款活動,例如早前就在倫敦舉行一個油畫拍賣會,拍賣15名海外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其中一幅畫末代港督肥彭與蛋撻,有逾千鎊進賬。在此之前,肥彭一直大聲疾呼為該組織募捐,也於背後幫手開闢水源。

「香港監察」與現時身在英國的逃犯羅冠聰,一直有緊密聯繫,其收到的捐款,部分很可能用來支援這位落難「抗爭領袖」,幕後的財政連繫相當之懸疑。

另一個逃犯袁弓夷在加拿大成立「香港議會」,也有籌募經費的計劃。他在成立記者會上說,將游說西方國家承認「香港議會」的地位,並打算募集100萬加元(約600萬港元),用來推展該會工作。其後香港警方正式通緝袁弓夷,並指「香港議會」違國安法,任何捐助都屬犯法,所以立會議員容海恩一早就叮囑丈夫袁彌昌(袁弓夷之子),切勿與爸爸有錢銀來往。

現時8名通緝犯分別落腳英、加、澳洲,與海外的亂港組織,和「反中」政客,結成一個互相支援的網絡,所謂「無財不行」,他們必須得到水喉泵水,也可維持政治能量。警方國安處顯然也看到這點,昨天針對蒙兆達和郭榮鏗家人的行動,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他們鋪設「水喉」,向海外亂港勢力泵水。

警方國安處昨天帶蒙兆達和郭榮鏗的家人到警署調查,目的之一就是防止有人在港「泵水」給他們。圖為郭榮鏗的兄長郭榮臻。巴士的報記者攝

警方國安處昨天帶蒙兆達和郭榮鏗的家人到警署調查,目的之一就是防止有人在港「泵水」給他們。圖為郭榮鏗的兄長郭榮臻。巴士的報記者攝

事實上,現在仍有一些隱藏的「水源」未知下落,《大公報》記者找到職工盟2021年解散前的內部報告,單是培訓課程,就有近5800萬盈餘。所以該會留下的錢,肯定不只其解散時公布的2000萬。

換言之,仍有人可能將這些留低的「彈藥」輸送到海外,用於所謂的「國際綫抗爭」上,而這正是警方國安處努力調查的一個目標。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惡鬥哈佛,戰情又再升級,其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今日向哈佛校長加伯發信,指哈佛違反聯邦法律,並「嘲弄」美國高等教育,因此凍結其數十億美元資助,直至它接受政府連串要求。這一辣招完全是特朗普的「暴君式」高壓策略,且還有更辣後着,誓要迫哈佛埋牆角「跪低」。美媒指,他還同時向其他不聽話的大學施壓,正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然而美國大學界也不是好欺負的,近日逾150間大學已組成「聯合陣綫」,聯手「抗侵」,戰況發展煞是好看。

特朗普的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向哈佛加壓,發「攞命信」给校長加伯,說會停止所有新資助,迫對方「跪低」,令惡戰進一步升級。

特朗普的打手、教育部長麥馬洪向哈佛加壓,發「攞命信」给校長加伯,說會停止所有新資助,迫對方「跪低」,令惡戰進一步升級。

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昨天趁美大學人心思走,搶閘宣布推出新計劃,積極招攬美科研學者,香港也應快手爭奪,切勿執輸。

特朗普一直對精英大學切齒痛恨,早就想伸出長臂嚴管,去年哈佛等名校爆發反以色列示威,被他扣上「反猶太主義」罪名,上台後即以此為由,向它們提出一大埋要求,欲直接介入校政管理、收生,並控制校內政治思想,如果校方被迫答應,學校的自主性將蕩然無存。

面對「暴政」,哈佛企硬誓不低頭,堅稱會反抗到底,特朗普隨即出重手,設跨部門小組審查給哈佛的90億美元資助,决定先凍結其中22億美元。哈佛並非省油的燈,立刻展開反擊,向法院提出訴訟,指控政府的做法違憲。

以特朗普的一貫策略,你越反抗,他就打得越狠,直至你頂不住求饒,教育部長麥馬洪昨日給哈佛校長發出「攞命信」,加辣停發任何新資助,正是其極限施壓的招數。若哈佛仍不肯認輸,他還有更辣一招可出,就是剝奪它的免税地位,即所有私人捐贈都要交税,哈佛的學生資助和科研經費將因而大減,校長加伯也不得不承認,「後果會極之嚴重」。

特朗普劍指的,並非只哈佛一間,他早前簽署一份行政命令,要求當局加強監管高等學府,包括認證大學的標準,以及收生程序等,校方亦須提供過去10年收取外國資金的紀錄,供有關部門審查。侵侵「魔掌」已在大學的上空盤旋,直接威脅學校的自主。

正如美聯社一篇評論所講,特朗普口口聲聲針對大學「反猶」,只是藉口,其真正意圖是向精英大學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藉此鞏固其「反精英」民意支持。

大戰當前,大學界知道如不團結抵抗,只會任由特朗普魚肉,所以150間大學的校長日前奮起聯署,組成「聯合陣綫」,合力反對政府「無理入侵」校園。這次行動,開了大學齊心「抗侵」的先河,意義甚大。

特普朗同時向大專界開戰。大敵當前,逾150間大學的校長近日組成「聯合陣綫」抵抗,以它們的實力,特普朗不一定赢梗。

特普朗同時向大專界開戰。大敵當前,逾150間大學的校長近日組成「聯合陣綫」抵抗,以它們的實力,特普朗不一定赢梗。

這場仗並非一面倒,誰勝誰負還說不定,不過在這惡劣氛圍下,許多科研學者陷於恐慌,感到前景茫茫。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看準機會,昨天在「選擇歐洲科研」大會上,分別宣布「搶人」計劃。馬克龍說,法政府將額外提供1億歐元,用於聘請美國學者;馮德萊恩則表示,會推出5億歐元的計劃,設立「科學避風港」,吸納美國科研專家。

我問一位在美大學工作多年的朋友,歐盟此舉能否搶走美國的科學家?他說並不容易,因歐美薪酬相差太大,那5億歐元計劃,相比美國的龐大科研經費,小兒科之極,中國這方面的資金每年達4、5千億,也比歐盟強得多。

他說香港「搶人」的條件比歐洲好些,但亦比不去美國,而中國方面,對想爭取的學者,可以給予很好條件,例如哈佛的知名化學家Charles Lieber 最初本想來港,近日就被清華大學深圳校園截了胡。

我同意內地和香港搶科研學者的條件,仍與美國有差距,不過在目前「侵侵低氣壓」下,許多學者都萌生「外逃」心理,若內地和香港再加一把刀,仍有機會「執到寶」,但一定要快手咪執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