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歐盟未來10年都無法超越 智庫報告:中國將主導全球綠色科技產業

博客文章

美國歐盟未來10年都無法超越 智庫報告:中國將主導全球綠色科技產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歐盟未來10年都無法超越 智庫報告:中國將主導全球綠色科技產業

2023年08月17日 16:38 最後更新:16:56

《南華早報》援引經濟學人智庫人士的觀點指出,即便發達國家出台政策促進國內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中國仍將主導全球綠色科技產業,直至本世紀30年代。

《南華早報》報道。

《南華早報》報道。

原文刊發於《南華早報》8月17日報道:「美國和歐盟能否取代中國,成為全球綠色能源技術的主要供應國?專家認為可能性非常小。」

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分析師馬修•奧克森福德(Matthew Oxenford)在本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儘管美國、歐盟和其他發達經濟體試圖刺激國內綠色技術制造業,但中國在許多領域(尤其是太陽能、風能和電池技術)的領先地位,至少在未來十年里,仍將是推動綠色轉型的關鍵技術供應商。」

中國綠色科技產業。

中國綠色科技產業。

報道稱,去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由國會通過的總價值達7500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曾被認為是「全球氣候政策改變因素」,其中不僅為綠色產業提供了大量補貼,還鼓勵在國內采購原材料和設備,以確保美國在清潔能源供應鏈上的世界領先地位。

同時,該法案促使許多發達國家也批準了類似的立法,以增強和保護本國綠色科技產業的競爭力,其中就包括歐盟今年早些時候提出的「綠色交易工業計劃」(GDIP),以及澳大利亞今年3月通過的「國家重建基金」(NRF)。

奧克森福德認為,美國及其盟國的補貼計劃可能會促進其綠色科技產業的發展,並促進國內就業,但不太可能改變目前的全球供應鏈格局,因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主導著這一格局。

經濟學人智庫解釋,企業在當地的搬遷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大規模生產的綠色商品成本,並補充稱,鼓勵企業購買國內零部件以獲得綠色補貼將提高這些項目的成本,導致生產者價格上漲,並減少在給定資金水平下可建造基礎設施的實際數量。

「與半導體和人工智能不同,太陽能光伏和鋰離子電池等綠色科技行業高度商品化,這意味著成本是一個關鍵因素。」畢馬威中國(KPMG China)首席經濟學家康勇(Kevin Kang)表示,中國一直主導著許多這些技術的供應鏈,因此具有規模經濟的優勢,美國和歐盟短期內想要發展自己的供應鏈,成本仍將很高。」

能源調研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太陽能供應鏈高級顧問也表示,由於原材料產能和成本競爭力等根本性問題,對美國和歐盟來說,建立本土供應鏈仍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

《南華早報》指出,在供應方面,綠色制造業比例極大地集中在中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中國占全球電動汽車(EV)電池產量的75%以上,並主導著從采礦到加工以及制造的整個下遊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此外,中國還占據全球太陽能光伏組件制造能力的60%以上,是世界上主要風能組件的最大制造中心。

在需求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到2022年將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60%。康勇說,中國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標,也將支持中國在不依賴海外市場的情況下引領全球綠色科技制造供應鏈。

伍德麥肯茲方面則指出,中國太陽能供應鏈的主導地位不僅在於產能大、生產成本低,還在於技術的快速叠代,這將有助於中國擴大與海外生產的差距。

儘管如此,《南華早報》也提醒道,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出台保護本國產業的政策,以及快速發展的能源轉型技術可能會給原材料格局帶來快速變化,「(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仍有機會在供應鏈上競爭」。

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研究員塞西莉亞•漢•斯普林格(Cecilia Han Springer)說:「鑒於全球風能公司的多元化和電池技術的日益多樣化,其他擁有強有力綠色產業政策的國家可以在全球發揮主導作用。」

咨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副總監柯瑞•庫姆斯(Cory Combs)表示,由於政策和市場在不斷演變,現在預測具體結果還為時過早,但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和類似的政策已經顯著改變了全球投資動態,並為中長期的綠色科技供應鏈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庫姆斯甚至提出了和經濟學人智庫那份報告不太相同的觀點:「最終,隨著所有經濟體如今都參與到這場競爭中來,即使沒有一個能取代中國,中國似乎也不太可能在許多關鍵的綠色科技供應鏈上保持目前的主導地位。」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指出,美方推出所謂《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意在維護自身利益,卻毫不顧忌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包括所謂的盟友和夥伴,這是「美國優先」霸道思維的又一例證。此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曾強調,中國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中國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決心堅定不移。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台積電「惹」到特朗普 看他最「憎」的三件事

2024年11月23日 10:42 最後更新:11:00

特朗普的極端言論刺激著台灣社會輿論神經,民進黨當局擔心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到來,島內會被狠狠「敲竹槓」,有台媒戲稱「賴清德們」慌了。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聲稱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生意,批評拜登政府推動的美國「芯片法案」補貼,並強調只要把關稅提高到一定水準,芯片製造商就會自動到美國設廠,這些說法也引起島內對特朗普上任後會對台積電採取何種措施的擔憂。

AP圖片

AP圖片

不過,美國國內輿論似乎更樂觀一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引述專家分析指,特朗普不太可能撤銷拜登政府的《芯片和科學法案》,但是在關稅方面會有更大動作。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也有類似觀點,認為特朗普不會撤銷該法案,但可能對其重新定義。

需要指出的是,台積電是美國蘋果公司和英偉達等高科技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同時投資了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立新工廠。美國半導體產業龍頭企業英特爾的市值只相當於台積電的10%,韓國三星更是被台積電遠拋在後。台灣財經媒體人謝金河認為,特朗普需不需要台積電,才是最核心的問題,島內人士不必樂觀過頭,也不必懷憂喪志。

對於特朗普捲土重來的諸多不確定性,有台灣名嘴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真正看中的並不是台積電的技術,而是希望將美國人自己從經濟困境中救出。台灣前立委郭正亮表示,「美國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在幾家科技公司的股價中,美國英特爾不斷下跌,所以才需要各方來支援」。

台灣淡江大學學者李大中認為,特朗普的看法就是台灣應該大幅提高防務預算,這很符合他一貫的想法。特朗普一直認為做美國的盟友或者伙伴,都不能搭美國的便車,要自己為自己的安全負責。李大中強調,可以想像,台灣在防務這個領域,「應該會有更大壓力」。

至於特朗普提及台灣芯片業者「搶走美國的生意」,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認為,特朗普未必會因此對台灣採取報復或懲罰措施,他真實的想法其實是「想把製造業帶回美國」。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特朗普要的不只是台積電,而是希望將整個供應鏈轉移到美國,以幫助相對落後的「鐵鏽」地區能重新繁榮發展。

孫明德認為,台積電「惹」到特朗普的不是技術,而是賺了美國的錢。有三件事不能對特朗普做,包括「靠貿易賺美國的錢、靠美國花錢保護、搶工作讓美國人賺不到錢」。

台媒此前報道,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芯片廠即將完工,會於下月舉行開幕典禮,屆時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及在任總統拜登可能同時出席。不過,也有芯片業者認為,說特朗普和拜登「同框」,那是不了解美國政情:「如果台積電邀了特朗普,怎麼可能還會找拜登?而如果拜登要去,特朗普也不可能現身。」

AP圖片

AP圖片

台積電雖未證實特朗普和拜登「同框」的消息,但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曾宣稱,台積電下月會有個「很好的典禮」。台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還表示,屆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魏哲家和財務長黃仁昭等都有可能會出席。

台灣《中時電子報》稱,島內很擔心特朗普的「美國製造」政策,是否會要求台積電「2納米製程」提前赴美設廠。對此,郭智輝稱,根據相關法令,目前「2納米」還不能去海外生產,需台經濟部門審查。不過他坦言,「先進製程遲早會過去,只是不是現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